郭海员
基于新课改的教育背景,小学数学教育出现了许多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使用了多种方法,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其中分层教学更具时效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分层教学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划分学习层次与任务,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了提升课程教育质量的新课改目标。但是,分层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困惑。因此,如何解决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困惑,提升教育效果,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热议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与现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望与广大数学教学者共享经验,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是指依据学情划分学习目标、方法、层次等,并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简单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划分等级,包含优秀、中等、学困等级,针对三种等级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辅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教师需要事先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能力,依据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合理划分小组,整合教材资源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注重学习交流,结合小组的反馈情况调整教育计划,定期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困惑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效课堂的构建不应以单纯的知识解析为重,而是以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但是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小组学习虽然能幫助教师照顾到所有学生,缩短学生间的学习差距,但换个角度分析,分层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知识。
众所周知,自主学习与集体授课具有分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法的作用,需要在课前解析教材内容,确定适合开展分层教学后再使用。只有真正解除这一困惑,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困惑的解决对策
对目标分层
精心备课、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直接关系到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设计多种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授课手法,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任务。在备课环节,教师应正视学生间的学习差异,设计难度大、中等、低的学习任务,借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这一课时,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如下学习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计算。
3.在形成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学习,既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让其在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形成学习自信,缩短学生间的学习差异,从整体上提升学习效果。
对学生分层
教师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学困三个层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分工,教师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且需注意的是,要尤其关注学生的状态,保证每个学习小组能力的均衡性。
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推选小组长,在组长的牵头下,与其他小组进行良性竞争,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教师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时,便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科学调整学习计划,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学效果。
对教育评价分层
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采取一致的考核、评价模式必定是不合理的,此种评价模式有可能会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形成学习优越感,却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构建健康的成长氛围。考虑到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量身制定评价与考核标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创新教育评价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深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尊重学生的学习差距。如:教师在教学认识“时钟”这一课时,本课学习难度适中,教师可以将学习重点放在学困生身上,善于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多表扬学困生,并引导其找出自身的不足。在评价其学习表现过程中,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如:“你回答得真棒。”“你能分享一下学习方法吗?”对于班级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需要提高学习难度,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多难题,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其严谨的学习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应用分层教学能有效解决,但要想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作用,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创新授课方法与教育评价模式之外,还需要立足于教材,针对学习目标、学习等级进行科学分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