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亮
摘 要:对于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而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仅会对建筑物自身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也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在日常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应当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确保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论文通过对基于混凝土等级的处理措施进行论述,列举了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
1 前言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城市高层建筑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城市高层建筑逐渐向结构复杂化、功能多样化方向转变。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物中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在项目工程施工阶段,应当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确保施工作业能够按照施工设计方案执行,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2 针对混凝土等级的处理措施
2.1 建筑基础区域的处理
面对柱与独立基础或者不同强度混凝土形成的交界面,需要施工单位在基础或者底板的上表面完成混凝土的缝隙重合操作,进而方面后续的一系列施工。而对于独立基础来说,主要借助于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区域进行混凝土的重合。
2.2 建筑柱梁区域的处理
建筑内部柱与梁之间的节点核心区域所受到的各种作用力比价复杂,对于混凝土的施工缝隙而言,通常将其預留在节点核心区域的上部或者下部。假设施工单位采用不同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施工,需要预先对混凝土做好处理,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产生一系列的隐患问题。对于采用不同强度混凝土的柱与梁,其混凝土的交界面通常是在柱为起点,以梁高为长度的梁上区域。当施工单位在与梁下表面等高度的柱结构的施工缝区域浇筑混凝土时,浇筑的混凝土应当与浇筑柱的混凝土强度一致。一旦柱与梁的节点核心位置浇筑混凝土至板下平面时,需要在主的截面区域增设高度为板厚一致的柱模板。这种施工处理方式相对比较复杂,难度相对较大。施工单位在实际混凝土浇筑时,不仅需要确定不同强度混凝土在交界面区域的更换,同时需要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进而确保柱与梁核心区域浇筑的混凝土能够与柱达到同一强度。一般而言,建筑物自身的柱与梁的强度等级的差值会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因此,施工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完成节点核心区域混凝土的浇筑作业。
3 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相关措施
3.1 注重混凝土材料的处理
建筑企业在进行水泥类型的选择时,应当确保水泥的质量问题。因此,采购员在水泥市场当中,应当选择水泥生产规模比较大的厂家,并且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签订定点配送的合同,从而有效避免因为水泥质量不同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另外,由于水泥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会产生水化放热现象,在一定程度会促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得到大幅增加,同时产生相应的应力,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在进行混凝土的设计阶段,需要降低水泥的含量,进而将混凝土温度变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当中。一般而言,在满足混凝土基础功能的条件下,可将水泥控制在每立方米混凝土当中含有450千克水泥。对于防水剂、减水剂、缓凝剂等组成的复合液使用,通常是以混凝土中水泥含量的半分之四决定。混凝土当中所采用的骨料,一般为细度模数为3左右的中砂,同时将含泥量控制在百分之一左右。
3.2 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抽检以及实验程度。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当中,施工单位应当严格依照施工设计方案以及交底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同时明确不同施工队伍所要承担的职责,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另外,施工单位应当分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做好计量监测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定期的监测,做好相关检测记录。对于施工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并保证在后续的施工阶段不出现。
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施工单位施工人员自身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为确保施工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每一位施工人员预先进行技术交底,而后分派至相应的施工区域。当某一阶段的施工结束之后,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在施工阶段混凝土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讨论,为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做好基础。
3.3 优化混凝土养护工作
针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以采取蓄水法的方式完成。即确保蓄水的深度在20厘米左右,借助于冷却循环水的方式加快混凝土内部热量的散发。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冷却循环水的温度进行控制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将循环水的一端与DN150总排水管进行连接,而另一端放置在承台面,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4 合理组织物力及人力
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能够以最饱满的精力进行日常的施工作业,可以按照施工单位的人数,将施工人员分为两个队伍,同时采用四六制的作业方式。每个队伍在进行工作的交接时,应当提前半个小时完成所有施工任务,并且在交接的过程中对接班人员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避免因为工人交接时信息没有共享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对于承台浇筑工作,主要借助于自由式泵送完成,同时与塔吊进行合理的配合,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在拆泵以及接泵的过程当中,混凝土因为浇筑不及时而出现冷缝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自由每台泵每小时混凝土的输出量为22立方米,而塔台每小时混凝土的输出量为4.5立方米。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的人员调配过程中,应当预先对相应的施工人员进行通知,避免因为人员通知不及时而造成施工现场混乱的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本身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联系。为了最大程度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能够为社会以及居民提供一定的贡献,需要建筑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力度,注重施工技术的管理,不断优化以及完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提高建筑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胡晓东.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23.
[2] 王艳芳.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51):13~14.
[3] 邱豪.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125.
[4] 万俊伟.关于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J].门窗,2017(11):173.
[5] 李婷婷.浅议当代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J].中国住宅设施,2017(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