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我有机会多次赴日本考察学习和参加会议。其间参观了各地数十所幼儿园、保育园,或走马观花,或驻足细察,间或也有与日本同行的交流甚至切磋探讨。能够在实践现场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甚至全身心去感受,对日本幼教特色的体验更加真切、具体和丰富,印象也更深刻。二十余年来看到日本幼教持续稳步发展,虽未有大的突变,但每次造访都会有新的感悟、学习,理解在不断加深。
日本幼儿园是名副其实的儿童乐园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早在19世纪40年代创办的。之所以命名为“幼儿园”,寓意着它是儿童的乐园,亦即幸福童年的标志。儿童如同植物花朵,在花圃中快乐成长。在日本,我们感到幼儿园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儿童乐园(本文中幼儿园涵盖幼稚园、保育园等各类型托幼机构),孩子们可以尽情游戏和享受童年的快乐。
◆ 游戏是孩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
日本幼儿园重视开展游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早已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孩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是日本幼儿园教育的普遍特色。
1.幼儿在园生活从游戏开始,一日中游戏时间充分
幼儿在园的生活是从自由游戏开始的。通常,幼儿自入园至10∶00或10∶30大致有近2小时的自由活动、游戏时间,可以在室内或户外玩。天气好时,幼儿一般都选择户外游戏。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游戏时间充分。日本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两大组织形式,即自由游戏与集体活动,自由游戏与集体活动(包括生活环节)的时间比一般为3∶1。半日制的幼儿园,孩子每天在园生活中大约有3个小时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自发自主的游戏,尽情玩耍。全日教育的幼儿园,孩子的自由游戏时间更长。集体活动也是以游戏为主,如,唱歌、音乐律动以及绘画、手工制作等。
我在日本幼儿园考察学习期间,所看到的多半都是孩子们在游戏的情景,几乎未见到如同我们国家教师组织的知识性教学。可见,日本幼儿园实施的是广义的而非狭义的课程。
2.环境融于自然,游戏材料简易、朴实
日本幼儿园大多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有浓郁的树荫,有的园就掩映在小树林、草丛中。
玩具简单多样。室内购买的现成玩具有限,且大多很简单,如拼板、积木、毛绒玩具、折纸材料等;户外材料设施较为多样,有大型运动器械,如秋千、单杠、滑梯、攀登架、跳马、爬网、平衡木、联合运动器械等,小型运动材料有球、圈、绳、沙袋等。常见到传统玩具,如陀螺等。
沙箱、沙池及玩水设施的设置很普遍。沙水活动幼儿最为感兴趣,这类设施利用率极高。幼儿可自建沙筑工事,有的玩得兴起,甚至脱光了衣服跳进沙池泥水中玩耍。有的园把整个院落作为一个大沙场供幼儿挖土装车,用沙造型。到了夏天,通常幼儿每天可在水池中游泳、戏水,获取水中活动的感受。
自然物及废旧材料得到极为充分的利用。常常可以见到大量非专门化材料,如纸板箱或废纸盒做成的摇马、娃娃家小房子等,为幼儿开展游戏创造条件。通常,各班均备有纸头、绳头、布头、木块下脚料、塑瓶盒等废旧物箱,很多玩具都是幼儿自制的,如用废报纸染色折帽子。小班儿童也尝试自制玩具,我曾见到小班孩子用木块下脚料等做成小车,饭后到多功能室赛车玩。户外场地往往有大量废轮胎,有的将轮胎侧立插入地面即成跳马,幼儿还可以将轮胎叠起登高,或是滚动着玩。
提供自然游戏的条件,让孩子的天性在自然中释放。材料设施常常是依自然环境设置,如在树上系绳、打结、架绳梯和绳网,或是在两树之间架秋千,供幼儿攀爬、荡悠。有的依大树干造一间小木屋,幼儿可以爬上去玩他们喜欢的游戏;有的园依地势高低不同设置跳台,或是在场地上特意堆起小山坡让幼儿进行登、滑、钻、爬等活动,获得多种体验。
日本幼儿园提供的游戏环境与材料具有简易、朴实、自然的特点,使人有亲切平实之感。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便于其操作、活动及创造性地运用材料。
3.注重户外运动性游戏和紧密接触自然的活动
日本幼儿园特别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运动性游戏和密切接触自然的游戏。
运动性游戏开展充分。孩子可以在场地上跑动、蹬脚踏车、玩大型运动器械、爬竿等,充分运动身体,体验惊险,感受克服困难后的愉悦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幼儿充分运动,因而身体健壮,有较强的体力和活动能力。在五之神幼儿园,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拉着我的手在园内参观,并示范各种器械的玩法,手脚交替迅速爬上约三层楼高的高竿。日本幼儿园的律动或韵律操,是孩子伴随音乐旋律与节奏而进行的充分舒展身体的运动性游戏。甚至,擦地也成为一项运动。
幼儿四季都可以开展接触自然的活动。如夏天,孩子们三三两两提着小笼子在草丛中寻找、捕捉昆虫,观察这些小生灵的不同形态、习性,关注它们的生存状况。有些幼儿园有自己的种植园地并饲养小动物,如兔子、鸡鸭、狗,甚至羊、马等。幼儿直接参加种植与饲养,不仅可以认识观察动植物,更重要的是通过照料动植物,培养责任意识和对自然界热爱的情感。在与动植物的密切接触中,孩子们也可以体验到生与死,感受生命的历程。各园普遍重视开展远足活动,这是引导幼儿走向自然的综合活动,儿童有的步行一次长达4公里,并在山涧中戏水,过集体生活。在日本幼儿园,处处能感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气氛。
◆ 一年中丰富的幼儿园行事活动
1.“行事”是日本幼儿园常年例行的较大规模的综合主题活动
行事活动一般取材于社会生活或幼儿园生活的重大事件,如七夕、運动会,以此为中心,将表现、语言、健康、环境、人际关系等各发展领域有机联系起来,是全园共同参与的大型活动。行事活动不同于日常性活动,同时它本身又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作为重要的教育途径与手段,与日常保育相联系,共同实现预期的教育培养目标。
幼儿园一年计划由一系列行事活动贯穿起来,如自4月学期初的入园式、花祭、端午、远足、七夕、合宿、秋季运动会至学期末的生活发表会等。儿童在期待和兴奋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行事活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件与体验成长起来,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记忆。
2.行事的仪式特征与幼教的文化传承价值
行事活动的内容密切结合社会生活,有益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同时,对幼儿园来说,也有助于实现其作为幼儿步入社会桥梁的作用。
行事活动的社会性、开放性特征使幼儿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之中,而非相互脱节、孤立地进行;行事活动并非仅限于以园所自身为单位开展,而通常是幼儿园与家长、社区连携,共同组织,这有益于双向互动,互利互惠,在共同参与中增进地缘社会关系,与地方共建共享。幼儿园也进一步发挥其作为社区“文化中心”的作用,扩大辐射与影响。
行事活动通过较强仪式性的外在形式,以民族文化、民俗事象为主要内容,并将二者结合而成为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幼儿在行事活动中体验并认同着地域或民族的生活方式,并逐渐领悟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如向上奋进、礼貌互助、协力合作,民族凝聚力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日本幼儿教育的启示
中国一百多年前幼儿教育萌芽时,就曾“以日为师”,今天中国正逐步迈入改革新阶段,需要对同为东方国家的具有成熟经验的日本幼教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价值观,以及制度环境等试着做一些探讨,思考究竟什么是现代化的幼儿教育。或许,无形的才是更重要的。
◆ 以幼儿为主体,从真实生活和需要出发,教育适合其自然天性
1.儿童的生活就是课程,孩子在每日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成长
日本幼儿园教育属广义课程——幼儿在园生活即为课程,关注活动过程,教育于无形,实施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日本幼教较注重以幼儿为主体,教育适合其自然天性。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活动方式等均以有利于幼儿发展、兴趣激发和使儿童积极主动地活动等为出发点,如玩泥沙等可使幼儿潜在生命力得到释放。教育较好体现生活教育的特点,贴近其生活经验,提供充分游戏的机会,注重儿童在自然及生活进程中学习,获取大量的直接感性经验。
2.环境设施从儿童出发,园所物质设施人性化,较少受商业的影响
考察日本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感受是,这里没有豪华装修,没有琳琅满目和千变万化的形式翻新,然而,在平实朴素中,可以体会幼教工作者清晰的教育理念和办园办教育的价值观。日本同行认为,现代化幼教应是更适合儿童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因而应更有益于促进儿童发展。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很多幼儿园没有配备空调、电脑,甚至不配备钢琴,幼儿步行回家,在摆鞋、缝抹布和擦地的日常生活中学习……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获得童年应有的丰富体验与经历。
◆ 教师对工作执着敬畏,全身心投入教育过程
1.教师始终是游戏的参与者,以隐性间接的方式予以引导影响
活动过程中,教师多以伙伴身份出现,平等参与游戏,师生之间无距离感,这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做主、自创玩法等,因而游戏中较少见到依赖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为儿童创设支持性环境和心理氛围上,通常不对幼儿提出强制性要求,而以隐性间接的指导为主,如通过饱满的情绪和行为示范感染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真实生活中学习。如在音乐律动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教师会像孩子一样四脚着地爬行并与之一样开心地喊叫,共享游戏的欢乐。在一所幼儿园,我们还看到教师与儿童一起玩沙挖河道、注水,玩得兴起,幼儿跳入泥水中,教師也助兴往其身上泼水等。
教师这种教育者与儿童伙伴的双重身份,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较好地实现教育效果。
2.幼教工作者的执着和全身心投入令人感叹敬佩
日本幼儿园中师幼比比较小,一般为1∶20-1∶30,采取自由游戏的活动形式,这无疑增大了教师指导的难度,教师工作强度可见一斑。然而,实践中教师的工作状况大多是全身心投入,以饱满的热情与孩子一起充分参与活动,令人惊叹敬佩。单纯质朴的行为、谦逊平和的态度带给这个职业应有的尊严。日本同行对生命和教育有敬畏感,因而关注细节,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地守护童年。同时,教师也具有比较强的危机意识——对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清醒,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 重视发挥民间力量,以社会化方式兴办幼教
1.民间力量在幼儿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幼儿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民间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私立园占80%以上,通常是一个家族几代人持续办教育,数十年持久努力,深入探索,因而得到家长与社区的信任、支持,如枫叶幼儿园有20%的孩子的家长曾就读于这所幼儿园。
民间教育运动对教育的推动和政策的确立不容忽视,如上世纪50~60年代的保育所运动。各种民间保育教育协会不仅在培训和促进人员的职业专业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更在引发政府政策的建立和调整上发挥推动作用,如广岛某保育所发动的签名活动(为改善保育所经费缺乏和教师待遇低而行动)令人印象深刻,表明权利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主体争取来的。有的民办园为了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园自主权限甚至拒绝政府资助。
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相互信任,协作支持,建立起教育的命运共同体
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促进儿童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幼儿园实施开放教育,行事活动,如运动会的开展,如同整个社区的盛会,增进了归属感与社区和谐。邻里守望相助互惠共享。幼儿园作为专业机构主动引导影响家长,成为家长的精神支柱,因而自然地发挥着社区文化中心的作用。如,我们走访蒲公英保育园时,一位已毕业孩子的妈妈主动担当中文翻译。
3.直面问题,实事求是地研究分析,寻求逐步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经济上升时期,针对现代化生活带来的负面效应,积极采取对策,研究并实施自然教育;世纪之交,应对多样化需求,推出延时保育,探索临时保育(幼儿园为3岁以下孩子开放)、特殊需求儿童保育,进而成为园所常态化服务项目;当下,少子化及年轻人就职需求增加对幼儿园的需要发生变化,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对策,政策法规先行,历经近十年的准备,创出“认定儿童园”制度——着眼于推动问题的逐步解决,分层推进,适应不同需要,做到既尊重历史,又区别对待。
政府定位清晰,其职能并非包办教育,而是服务、支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形势的变化,创设有益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倾斜于低端人群,强调幼儿教育的福利性。
日本幼教是在全社会的推动下成为当下的状态,教师、办园者、家庭、社会乃至于政府各负其责(《儿童福利法》早于20世纪中期推出),形成合力。特别是,每个个体均具有公民意识,关注公共事务,能够遵从内心信念并且从自己、从细微做起。
◆ 日本幼教特色的形成:以我为主、兼收并包
日本幼教特色之形成或可称为“以我为主,兼收并包”。日本是个注意學习他人的民族,学习他人而并不失去自己,历史上“汉才和魂”“洋才和魂”就是强调坚持日本精神。在幼教方面注意将他人的好东西消化改造为自己的,如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日本幼儿园的韵律操特别值得一提。其实韵律活动来自于西方,是舶来品,但日本幼儿园的韵律操极具日本特点,强度高,身体运动极其充分,从小婴儿直至入学前的孩子都有其适合的操节,而且,在20年前就已经相当普遍。这是经过了幼教人自己的消化吸收、融合转化并加以创造而成为日本化的东西。
日本幼教人对自己的好东西即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决不轻易放弃,如自然教育、传统玩具和游戏、民族民间传统活动等都受到重视。这些被作为教育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引导儿童认识自己的社会环境,自己动手、激发创造性主动性、增强活动能力、激发民族意识,使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认同并内化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行事活动就是极具日本特色的幼教形式。在日本考察发现,在这里,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和谐统一于一身。
考察日本幼儿教育,印象深刻的是,其民主制度下的现代幼教体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特点,幼教自主权限把握在兴办者、管理者乃至于教师手中,举办者依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思考办教育,并不断发现问题,拓展改进。日本幼教发展有着特定国情和历史特点——明治维新对西方相关制度的学习取得了巨大成效,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起飞,逐步迈入现代化进程,日本教育者清醒认识并正视现代化、都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与自然日益远离、现代生活方式对儿童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因而提出环境教育或自然教育思想,有意识地对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弥补,积极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条件,使幼儿密切接触大自然,促进其健康发展。至今日本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国家,曾有文章提及发达国家不计成本地做三种付出——为弱者付出、为细节付出和为未来付出,更多地表现为注重细节品质,而不是宏大外观。
当下,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幼儿教育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改革。日本幼教特别是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开展,背后体现出的教育价值观,对中国幼教实践有着重要启示,很多方面值得借鉴学习,操作层面不妨 “拿来主义”。
结语:“教育的实质是唤醒”
育儿不仅需要金钱、物质,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在社会浮躁、功利以及对物质技术崇拜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保持一份内心的定力,能够不为所动;特别要唤醒或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即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包括向儿童学习如何教育,从而尽本分,付出切实的行动和努力,办有灵魂的幼儿园,让教育回归人性,还孩子真正快乐的游戏童年!
日本同行清醒的教育意识和真正能够从儿童发展出发实施教育的作法,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中国幼儿教育迫切需要正本清源、返朴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