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九江山歌“三声腔”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8-10-20 10:55彭芳肖磊黄云莉
艺术评鉴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发展

彭芳 肖磊 黄云莉

摘要:九江山歌作为我国现存历史较为悠久的民歌剧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它集演唱和表演于一身,尤其是其唱腔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扬,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九江山歌的数字化传承研究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理论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九江山歌的介绍入手,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九江山歌 数字化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2-0003-03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文明逐渐走向工业化,许多像九江山歌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挑戰,尤其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发展的片面化以及不合理发展、缺乏传承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九江山歌本身的特点来制定一些发展策略,以达到对九江山歌“三声腔”的保护和发展。

一、九江山歌“三声腔“概述

2011年5月23日,九江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三批国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九江山歌“三声腔”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据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中记载,当时九江山歌呈现出一种“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的流传盛况。明代的九江府志中明确记载有“山歌本是古人留,不唱山歌忘了祖”的乡间流唱。九江的山歌“三声腔”演唱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地百姓用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现生动有趣的社会现象,为人们枯燥的生活增添了诸多趣味。演唱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在进行开山挖地以及水田劳作等农业活动时,人们经常会演唱配合劳动节奏的山歌,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疲劳,使自己获得精神方面的放松;人们在进行集体劳作时,往往也会专门请一些会唱“三声腔”又能劳动的人来带动大家一起大声歌唱,缓解大家疲劳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九江县背靠庐山,面对长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从历史上就流传下来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在这里,人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什么时“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个”的独特人文情怀。这里的“三声腔”保持着原始的民间文化形态,演唱的内容中蕴藏着许多当地古朴的风尚习俗以及婚俗恋情等,把当地人们的思想、劳动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深刻的展现了出来,体现出了九江人民的生活态度以及精神价值的追求,也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

九江山歌题材广泛、易记易唱、形式平直、语调自然流畅、内容淳朴感人。曲调有高腔、平腔、低腔之分。高强定调比较高,句幅较宽,拖腔长;平腔定调相对略低,句幅匀称;低腔发音微低,习惯用于吟唱唱片故事,俗称“读歌本”。在纷呈的山歌中,九江山歌的特点最为突出,这是其他原生态歌曲无法比拟的的。一是主、举不分,韵母为y,润、运不分,并为u-韵;二是六个声调,人声韵五塞韵尾;三是名词后带“喃”尾,相当于普通话的儿尾;四是曲式上有“(1)2 5”三声宫、“(3)5 1”三声角、“(5)6 1”三声徵、“(6)1 2”“(6)1 3”三声羽,调式多样,色彩缤纷。

二、九江山歌“三声腔”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地民众对九江山歌“三声腔”资源传播意识淡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技艺因为传承人以及传播方式的影响,大多趋于消亡。同样,九江山歌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大多年轻人都外出求学或者打工,很少愿意跟随先辈们的足迹留在家乡,这就使得九江山歌的继承出现断裂,影响更大的是很少再有相以前一样的优秀的歌唱者。与此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许多九江人民都不是特别注重传统的“三声腔”的己成和发展了,仿佛这些山歌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事物。人们这种消极的继承和保护的态度,也使得九江山歌在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更加困难。

(二)非遗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不顺,权属不一

九江山歌的资源存在多头多级管理的现象,演出部分、作品创作、演唱人员等方面均有相关的文化部门进行管理,但是每次公开演唱的地点又是由民政部门进行决定,有些由直属省级管理。不同的管理人员以及管理部门使得对九江山歌的管理出现许多不必要的环节,这样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造成责任和权力的模糊不清,大为分散了人力物力,很难实现责任到人,明确各方的责任,很难对九江山歌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缺乏九江山歌数字化传承的技术人才

近年来,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再结合现代人上网以及手机网络高度使用率的现实情况,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的运用到九江山歌的传承过程中,这使得九江山歌的传承方式集便利性与即时性为一体。但是,这种使用高技术的传承方式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的参与,需要大批对数字化领域有开发能力的人才进行研发,帮助九江山歌继续传承发展下去。目前来看,我国关于数字化应用于传统文化的高科技研发人才还是较为稀少的,因此,要想更好的实现九江山歌的现代化传承,需要大量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水平、高科技的优秀青年人,让他们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九江山歌“三声腔”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

(一)舞台艺术人才的传承方式

从当前我国民间艺术传承的主要方式来看,我们可以清楚的体会到九江山歌与人们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最传统的传承方式还是通过父子、师徒这样的亲密关系来直接传授的。这种“言传身教”的传承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东西,也更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与力量,徒弟通过向师傅学习并不断的加以练习,一直到学会甚至熟练掌握为止。这种传统的传承模式一般存在于专门的团体或者一些的家族中,一般可以造就出高水平的山歌继承者,他们相以前的戏班子一样,在全国各地不断出演来传播九江山歌,让人们知道并更好的了解九江山歌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重视和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作用

现代社会,计算机、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并且使用的人群范围很广,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交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九江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还可以让九江山歌走进学校,鼓励学生关注和学习九江山歌,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還可以激发学生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

(三)加强政府部门对九江山歌的保护和引导

在九江山歌的保护以及传承过程中,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法来制定一些相关的保护和管理的方法,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的保护。九江县政府需要根据九江山歌的特点来制定其保护制度,同时,也要多鼓励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到九江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

(四)基于AR技术的九江山歌的传播方式

AR技术并不是像VR一样,给人们创造一个可体验的虚拟空间,而是在现实世界中添加一个虚拟物件,藉由摄影机的辨识技术与计算机的运算,当预设好的图片或者感应媒介出现在摄影机的画面中时,就能看见相应的虚拟物件。

运用这种技术,首先需要依靠大量高素质、掌握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让他们在动画设计、文化传播、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大力推广和研究,然后还需要借助许多新型网络媒体和现代数字化技术,比如说无线宽带网络、云服务、集成运用增强现实、数字动画等技术,将九江山歌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展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对山歌样本的采集,需要对九江山歌的音乐本体进行大量采集,然后从音乐中提取出九江山歌的内涵和精神;其次是依据九江山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提取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数据并且声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内容;再次是以“三声腔”为研究的核心,实现“三声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技术的交互;最后,需要相关部门和专家对九江山歌所拥有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及逆行评估。

四、结语

目前,我国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采用最传统的方式是通过提炼其中的特色文化元素,然后再以一种物理的方式植入并使其固化在一定现实载体中,但是这无疑会遇见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现有的承载民族特色文化内容的信息量有限,产品年华文化载体对文化特色内容的诠释与展现广度和深度不够,受众对文化特色内容的感知缺乏吸引文化消费的功能等。但是在经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以及对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应用后,可以大量的更加灵活的对九江山歌进行传播,使九江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日季.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年.

[2]林琳.传统音乐“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艺术人类学阐释[J].音乐探索,2015,(01):103-107.

[3]王增成,董斌,刘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分析与策略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8).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