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全面提升其语感,同时促进思维的纵深拓展。文本细读是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背景,对细读文本标点,体验语言精妙;细读文本词句,对话文本语言;细读文本留白,引发文本想象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以当前的阅读教学实践来看,教师们需要的重点就是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实际上只能作为范例。如果读者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为得意;反复品味琢磨字词句以及段落的精妙,了解并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为得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全面提升其语感,同时促进思维的纵深拓展……在当前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其中包含很多文本细读点,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学习的最佳载体。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这些文本细读点,引导学生对文本反复品味、仔细品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感。
一、细读文本标点,体验语言精妙
在一篇文章中,标点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容易忽视标点符号的存在。实际上,作者的创作同样包含标点符号的运用,即使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能够使文本充满节奏感和旋律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辅助工具。标点符号向读者展示的不仅是情节的转折,也是人物情感的表达,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思维发展以及情感的改变。所以,在文本教学实践中,同样需要针对标点符号展开仔细品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领悟到文本语言的精妙。
例如,在《跳水》这篇课文中,作者在其中一个自然段中,连续使用了七个感叹号,非常真切的体现出了当时船长的焦急心情。实际教学时,笔者首先安排学生自主仔细阅读文本,使他们通过自主阅读感悟到七个感叹号的特殊表达效果。这种形式的文本细读,才真正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感,才能够使他们在写作时准确运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看似简单,但是每一种符号都能够表达不同的含义。所以,教师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不仅针对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字,也包括标点符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高效的学习,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可以灵活运用语言。所以,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渗透标点符号的表情达意之功能,使他们可以准确把握并灵活运用,使其习作内容更丰富、更灵动。
二、细读文本词句,对话文本语言
文本细读的起点必然是文本的语言,因此作为教师,不但要拥有足够的耐心,更要拥有教学智慧以及敏锐的双眼,这样才能够紧紧抓住字、词、句、段中的亮点,并通过解读使其成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着眼点。几乎每篇课文都存在关键性词句,这些都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也可以被认为是文本的点睛之笔,这些语言大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品读。
在《大自然的文字》中存在这样一段文字:“在森林里走,有时……很大的花岗石……,那些冰块……带着一起走。”在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冰川的移动,使用了一个特别的动词“爬”,如果将其换成“滚”,是否可以呢?实际上对于“滚”这个字来说,大多用于形容运动,但是其对象以球状物体为主,如果用于描写冰川的滑移,很显然不合适。如果将其替换成为“流”字,又是否可以呢?“流”这个字过于普通,冰川的移动速度实际上是非常缓慢的,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平均每年流速只有6米,而且,“流”字的表達效果很显然也没有“爬”的效果更好。通过字词的替换与比较,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中的关键词汇,使他们可以在品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爬”字的表达效果,非常形象的描绘出了冰川缓慢移动的状态与特点,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精妙。
三、细读文本留白,引发文本想象
“留白”源自于中国的山水画,画家们为了有提升作品的意蕴,会在绘画的过程中借助留白的手法。当前的教材文本中,很多课文也使用了留白手法,这也为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应善于把握文本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全面激活他们丰富的想象,以促进语感的发展。
例如,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有如下语段:“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此处的省略号就是一处文本留白,为什么彭德怀会这样做?当学生完成阅读之后,笔者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的学生认为:大黑骡子不仅是彭德怀的坐骑,而且彭将军视其为战友,甚至是亲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摘下军帽是因为悲痛。也有的学生认为:大黑骡子的牺牲是为了战士,更是为了革命,摘下军帽是为了向它致敬。还有的学生认为:虽然彭将军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更爱革命战士,为了战士们不得不杀他,心中充满愧疚……当学生纷纷表达之后,笔者对学生这样引导:“如果没有战争,大黑骡子是否会死?是否还会有那么多战士牺牲?”听完笔者的问题之后学生们动情朗读。由此可见,这一讨论和引导的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情感,学生能够基于心灵层面和文本之间产生共鸣。
总之,教师应巧妙借助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标点符号以及文本留白,使学生可以满含情感亲历语言品读的过程,由此得意、得言并得法,使教学过程充满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