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娟,贺 静,安冬雪,邓苗苗,冯程程,冯璎丹,李 铁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曲鬓穴,别名曲发,首见于唐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曲鬓,在耳上入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刺三分,灸三壮。主治颔颊肿引牙车不得开,口噤难言,项强不得顾,头角痛,巅风目眇。”《人镜经》:“额角两旁,耳上发际为曲隅。”现代“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经络腧穴学》对曲鬓穴的定位为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主治牙痛,口噤不开,厥逆头痛,口眼歪斜。手法操作为平刺0.5~0.8寸,可灸。现整理古籍文献中曲鬓穴的主治病症,腧穴配伍和刺灸手法,总结其临床应用规律,为今后的临床及学术研究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1 原文献选择 本课题原文献检录自长沙市嘉鸿科技开发公司出品的《中华医典》所收录的一千余部中医古籍,按“曲鬓”“曲发”“曲宾”“鼓颔有空”分别进行检索,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网、超星数据库二次检索,以防止遗漏,同时根据出版书籍对检索出的相关条文进行校正。
1.2 纳入标准 1)与曲鬓穴别名相关的条文;2)与曲鬓穴单穴治疗疾病相关的条文;3)与曲鬓穴配伍治疗疾病相关的条文;4)与曲鬓穴治疗疾病的医案相关的条文;5)与曲鬓穴主治病症相关的条文;6)与曲鬓穴治疗疾病时针药并用相关的条文;7)译文中包含曲鬓二字的相关条文;8)关于曲鬓穴的说明条文。
1.3 排除标准 1)曲鬓穴作为名词解释出现的条文;2)曲鬓穴用于他穴定位出现的条文;3)曲鬓二字出现在图谱上的相关条文;4)曲鬓穴用于归经论述的条文;5)曲鬓二字作为“头发”意讲的条文;6)曲鬓穴别名“曲发”作为“酒曲发酵”意讲的条文。
1.4 文献检索方法 在《中华医典》数据资料库中,分别以“曲鬓”“曲发”“曲宾”“鼓颔有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将检索到的所有条文进行人工查重,并将符合排除标准的条文进行排除,其中对于有疑问的条文,则查找原书,通过手工检索,核查相关信息。
1.5 统计学方法
1.5.1 条文的分类 一次归类将通过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获得的有用文献分别按照针刺曲鬓単穴主治病症,配伍主治病症,灸法主治病症以及灸药并用治疗疾病进行归类,获得统计数据。二次归类将收集到的结果按照曲鬓单穴主治病症、曲鬓配伍主治病症进行二次归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1.5.2 频次的统计 频次是指相关内容在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次数。频次为1,说明该条文、病名、穴名在原文献中记载过1次。病名以原文献为准。1)同一条文中同时出现“曲鬓”“曲发”“曲宾”“鼓颔有空”,且表达意思一致时,腧穴频次记为1;2)古籍中出现的一组症状,将其每个症状分别统计归类;3)同一病症或腧穴在1种古籍的同一篇章中出现多次,频次则记为1;4)不同古籍中出现相同病症或腧穴的记述,对重复的条文全部进行统计。
2.1 曲鬓穴单穴针刺主治病症规律分析 见表1。
表1 单穴针刺治疗病症统计表
2.2 曲鬓穴单穴针刺治疗病症古文献使用频次分析 见表2。
表2 单穴针刺治疗病症古文献使用频次统计表
2.3 曲鬓穴主治病症频次分析 见表3。
表3 主治病症频次统计表
2.4 曲鬓穴配伍应用主治病症古文献使用频次分析 见表4。
表4 配伍应用主治病症古文献使用频次统计表
2.5 曲鬓穴配伍腧穴应用分析 将古代文献中曲鬓穴配伍腧穴应用,按照出现频次进行统计,依据频次数递减排序,见表5。
表5 配伍腧穴使用频次统计表
曲鬓归经于足少阳胆经,位于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其解剖位置在颞肌中,布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耳颞神经颞支。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三叉神经痛等。
本研究以《中华医典》中1156部中医古籍为蓝本,主要探讨曲鬓穴的古代临床应用,在众多古医籍中通过对“曲鬓”“曲发”“曲宾”“鼓颔有空”的关键词进行检索,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条文按照单穴主治病症和配伍主治病症进行归类和频次统计,并列出配伍腧穴和出处,将符合排除标准的条文记录频次后排除。曲鬓穴相关应用条文出处共8本书籍,其中《普济方·针灸》出现次数最多,共计8次,其次为《针灸资生经》。曲鬓单穴针刺可以治疗颊颔肿、齿龋、口噤、颈项急强、颈颔榰满、牙痛、暴喑、吐舌、颈额榰满9种病症,其中颊颔肿出现次数最多,占总病症数的25%。曲鬓配伍主治病症共计4种,分别是龋齿、暴喑、口噤、中风,配伍腧穴共16个,前十位的是天窗、支沟、扶突、灵道、商丘、百会、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曲鬓治疗疾病中以灸法治疗居多,占总数的69%,其中头痛的灸法治疗处于主要地位,占总病症的45%,其次为颊颔肿,占总病症数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