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铁力:绿色生产 “稻里有道”

2018-10-20 07:02
农民文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除草有机基地

黑龙江省铁力市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是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的过渡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森林覆盖率达到76%,三十多条河流从境内穿过,灌溉用水洁净无污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誉。

生态化种植:长在林场里,植保很环保

记者来到黑龙江九河泉农业有限公司曙光林场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一幅绿树掩映、河流密布的自然画卷。这片1000亩左右的有机水稻田,镶嵌于小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怀抱中,周围与沼泽、湿地交错相连,呼兰河源头的活水流经此处。山泉水和自然活水经久不息地滋养着这片“寒地黑土”,各种水鸟、野生动物在稻田旁、山林间怡然自得。

据公司负责人张郎介绍,当时在为公司选择水稻基地的时候,曾考虑过一些国内久负盛名的产区,但曙光林场的环境还是让他“惊艳”。“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投入,在这片土地上一定可以兑现最优质的稻米产品。”张郎说。果真,三年后,这里不仅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同时也达到了出口欧盟的标准。

密林环抱的这片黑土地,为水稻的高品质提供了先决条件,但除草环节同样也决定稻米的质量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在九河泉基地水稻生长周期内的128天,要经历三次大规模的人工除草过程,辅以机械除草和稻田养鸭的方式,让“鸭稻共栖”。

“一到除草季,三四百人的人工除草大军同时前进,老壮观了!”基地工作人员关金洺告诉记者,“六月份的时候还有几千只鸭子在稻田里自由穿行、找食,既刺激了水稻生长,也除去了杂草。”

工人们在有机水稻田内进行除草作业

在种植过程中,基地以有机肥、微纳米硅肥作为原料,尤其是在抽穗期喷洒富硒制剂,既对种植环境没有任何破坏,还有提升了水稻的有机质含量,产出的大米广受市场青睐。

信息化监管:装上“千里眼”,生产处处留痕

在东北的稻米产区,普遍存在着“人少地多”的状况;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中,对种植流程的标准化管控,成了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关键。

铁力市爱国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信息化手段化解了这一难题。公司创建于2004年,目前与铁力市山泉现代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益农种植合作社联合,将周边的个体农户整合起来,广泛应用物联网、追溯平台、智慧农业等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目前已种植绿色水稻6400亩,有机稻1000亩。

合作社副理事长徐永林说,精细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是当前水稻生产的关键。“互联网+”为探索农业生产同自然环境之间新的联合机制提供了路径。目前,爱国米业的水稻种植基地采用全天候监测系统——包括环境监测系统和农田作业视频监控两大部分组成,一方面通过小型气象站、虫情测报灯等设备,对病虫害发生、发展、流行进行监控和预测,同时地温、气温、墒情、土壤养分等作物生产环境指标也处于实时掌控之下。

另一方面,水稻生产过程的视频信号连接传输到质量追溯平台。在公司位于年丰乡年丰村的绿色水稻基地内,记者不时可以看到田间树立着“私人订制”的牌子。据悉,为了更好地探索应用新型营销模式,每位客户都可以通过手机APP了解自己订制的半亩方田内水稻生长情况,进而建立消费者信任。而这种对生产环节的监控,是田间物联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投入品使用制度、田间生产管理记录、产地环境及抽样规程等生产环节,都可以通过手机APP、二维码等形式体现出来,有效促进了绿色生产的相关规程逐一落实。

与此同时,基地内还专门安排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对水稻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检查、抽查和监督,并进行每一生产环节的记录工作,确保水稻生产加工过程的标准化实施。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入驻黑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还同东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积极示范推广应用新品种,采用的超早钵育技术统一种植龙稻18、稻花香等优质水稻品种,已辐射周边农户种植1万亩,每户实现亩增收200元以上。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猜你喜欢
除草有机基地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除草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我的基地我的连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除草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