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呼吸导引康复技术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肺功能的研究

2018-10-20 07:53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急性期阻塞性组间

王 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扬州市中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称慢阻肺,在临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疾病,该疾病发病时主要采取西医治疗。临床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主要治疗方案为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其负面情绪,进而将病情控制于一定范围内,实现生存期限的延长。为了充分发挥临床治疗有效性,还需要在治疗基础联合相应的护理。中医呼吸导引康复技术,旨在改善患者机体功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本次研究将均于2016年1月份-2016年12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作为样本,探究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呼吸导引康复技术改善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的资料

本次所选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均于2016年1月份-2016年12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44例患者主要采取健康宣教,研究组44例患者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呼吸导引康复技术。参照组44例患者,男患者25例,女患者19例,患者年龄62~81岁,平均(71.24±1.23)岁;研究组44例患者,男患者24例,女患者20例,年龄61~82岁,平均为(70.69±2.64)岁。本次所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获得医学伦理委员的批准。将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实施常规对比,经对比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44例患者主要采取健康宣教,主要指的是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将住院环境告知患者。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与科学用药,防止患者发生危险。研究组44例患者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呼吸导引康复技术,具体如下:

1.2.1 康复训练

进行适当耐力训练和呼吸,包括腹式呼吸练习和呼吸体操练习等;与此同时,根据患者个性爱好为其制定适宜项目,包括自行车、太极拳、爬楼梯、五禽戏等。在此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原则。此外,适当予以氧疗护理。为提升患者耐力、提高其血压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应定期给予患者氧疗护理。其中,氧流量控制为1~2L/min,吸氧时长则控制于1~2h为宜。在吸氧过程中,应定时观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清理其鼻腔分泌物。

1.2.2 松静站立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将双脚分开,站立,和肩同宽,患者应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口唇微闭、含胸收腹、提肛,并且自然下垂双臂,虚腋,微屈膝关节与髋关节,摒弃杂念,实施顺式腹式的呼吸,持续5分组。

1.2.3 两丹田呼吸

患者应并足站立,并且左脚需要向前方45度位置迈一步,双手从体前拉到上丹田,也就是印堂穴位置,然后缓缓的分开,并通过鼻子进行呼吸,在合拢时通过口呼吸。而后患者双手向下到丹田的关元位置,然后缓缓的分开,并通过鼻子进行呼吸,在合拢时通过口呼吸,这样反复进行三遍,再换成右脚向前,一样的动作三次。

1.2.4 调理肺肾

从体侧缓缓的拉起双臂,掌心朝下,伸平两臂,然后翻掌,掌心朝上,同时在体前进行合拢,一直到上丹田,然后下按,到达下丹田后俯身,持续向下,微微前屈双膝,双手到膝盖以后停止,前移重心,通过脚心涌泉穴踏地,然后起身,沿着大腿内侧以及小腿内侧到骶部,持续沿着脊柱上行过肾,指导患者双手做开合的动作,经膈肌进到肺部。

1.2.5 转身侧指

指导患者左脚向左边迈出,上身左转九十度,双手要变剑指,提到腰间,将重心转到右腿,向后舒展双手,经过鼻子吸气,一直到双手提到齐平肩部,从耳后向着前下方指出,用力的呼吸,这个动作连续三遍。

1.2.6 摩运肾堂

双手自体侧向上,收拢绕腰一直到肾俞穴位置,通过用大鱼际上下摩动36次,然后经过体侧回至小腹处。

1.2.7 养气收功

指导患者将双手叠放在小腹,并且舌抵上腭调息,持续5min。再放平舌体,对面部进行摩擦,缓缓活动双脚。在第一个月加强训练,加强训练的期间,一个星期训练五天,一天两次,每天到医院进行一次康复训练,剩余一次自己在家训练。训练一个月以后,患者在家自行训练,一个星期训练五天,一天两次,隔两天进行一次电话随访。

1.3 观察的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各项体征变化,包括:PaO2、PaCO2、FEV1、FEV1%;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划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等三个等级。(2)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85~100分,满意为60~84分,不满意为0~59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描述,计量资料以(±s)描述。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治疗的效果

参照组显效15例,有效患者19例,无效患者10例,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是77.27%;研究组显效23例,有效患者19例,无效患者2例,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是95.45%,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77.27%,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参照组大,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的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值

护理前,研究组与参照组的FEV1、FEV1%、PaO2、PaCO2相比,数值比较接近,组间对比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EV1、FEV1%、PaO2、PaCO2等指标都发生显著的改善,研究组改善的幅度比较大,组间对比显示有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值(±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值(±s)

组别 例数 FEV1(L) FEV1%(%) PaO2(mmHg) PaCO2(mmHg)护理前 研究组 44 1.57±0.67 52.56±4.90 65.09±28.12 68.07±19.13参照组 44 1.54±0.89 50.13±3.67 62.46±25.34 71.09±22.03护理后 研究组 44 2.34±0.56 67.90±4.34 88.90±21.23 41.07±8.12参照组 44 1.93±0.78 57.89±5.12 78.06±19.15 51.13±11.43 t--2.73 9.55 2.43 4.59 P--<0.05 <0.05 <0.05 <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

参照组中有14例患者为十分满意,20例患者为基本满意,10例患者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为77.27%;研究组中有24例患者为十分满意,19例患者为基本满意,1例患者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为97.27%;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97.27%相较于参照组的77.27%(x2=8.4156,p=0.0037)明显要高,组间对比以后显示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3 讨论

由于慢阻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的病症,患者的病情常常由于季节、天气的变化变得严重、反复发作,呼吸道的分泌物变多,对肺功能产生了影响,导致CO2滞留或缺氧等现象,加剧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病情。在祖国医学中没有慢阻肺记载,根据慢阻肺急性期症状,能够归属成中医肺胀、咳嗽与喘证等范畴。疾病主要在肺部,长时间不治会伤及脾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器,主要表现是肺肾两虚,如果肺不主气就会气滞,而肾不纳气就会气逆,肺和肾两脏发生出纳失常,则会应升不升、当降不降,使得气机无法正常的运行,引起气喘,所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需要调畅气机。中医的传统导引以及功法,主要是经运行气功与呼吸吐纳,对肺肾气机进行调理,确保机体运行顺畅,帮助肺气宣发,纳气归肾,确保肺肾便出纳如常与气机自如的升降,消除咳喘症状。

近几年,在欧洲与北美部分的地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广泛应用肺康复的计划,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王德敬[1]等人在自己研究中指出,采取缩唇腹式呼吸的训练方式,可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进行改善,这主要和呼吸末的肺容量、潮气量有着相关性。我国不少学者深入研究了中医肺康复的治疗方式,研究得出中医传统导引与功法能够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运动能力加强,对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进行改善,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仕丽[2]等人经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60例进行研究,主要采取正规药物与中医的康复运动治疗,主要包含八段锦与呼吸体操,治疗六个月以后发现,全部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在用力肺活量中占比(FEV1/FVC%)都有提高。唐智[3]等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的康复训练之中应用传统功法的“六字诀”,研究得出患者FEV1与训练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延长了6MWD的平均长度。

还有学者[4]会采取中医养生的呼吸操与西医运动方式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主要包含腹式呼吸、三线放松功、缩唇呼吸以及八段锦。在护理前后,联合中西医方式护理的患者相较于常规护理组,其Borg的计分明显降低,6MWD显著增加,组间比较显示有显著的差异,并且联合两种方式护理的患者其机体运动能力改善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还有学者[5]指出采取缩唇腹式的呼吸操与缩唇呼吸方法,可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血气情况进行改善,经长时间锻炼,能够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功能进行改善。本次研究中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参照组大,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的意义;护理前,研究组与参照组的FEV1、FEV1%、PaO2、PaCO2相比,数值比较接近,组间对比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EV1、FEV1%、PaO2、PaCO2等指标都发生显著的改善,研究组改善的幅度比较大,组间对比显示有显著的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97.27%相较于参照组的77.27%(x2=8.4156,p=0.0037)明显要高,组间对比以后显示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综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呼吸导引康复技术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提升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可推广。

猜你喜欢
急性期阻塞性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