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强
摘 要 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总结隧道施工初期支护期技术,核心目的是在铁路隧道施工方法完善的同时,提高隧道施工的整体质量,为现代铁路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保障。
关键词 软弱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处理
通过对隧道施工状况的分析,隧道施工会受到地质状况不良的影响,若不能得到及时性的处理,会引发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问题,使隧道初期出现开裂以及薄弱的现象,从而降低铁路隧道工程设计的整体质量。因此,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结合铁路隧道施工的状况,进行隧道施工方法的完善,充分保障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为施工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结合某地区铁路隧道施工,进行分析,该路段起止里程 DK138+000~DK174+800,全长 36.35km。包含的水稻13座,总长度为5.18m,隧道区域多为较短、软弱围岩以及页岩夹砂岩等,对初期支护变形处理技术进行总结。
2 初期支护形变发生的原因
2.1 洞身围岩
在铁路隧道开挖的过程中,通过对围岩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拱顶端作为砂岩结构,在拱线以下的位置中,围岩层理相对清晰,但是,所包含的结构却相对烦琐,该段工程施工的稳定性也就相对不足。在一些青灰色泥浆以及砂岩夹层中,存在着容易崩解的问题,而且,在围岩少量裂隙水的状态下,会导致该段工程的构造例发生转变,出现弱膨胀性的问题,为施工工程稳定性的提升带来限制[1]。
2.2 设计因素
通过对工程施工状况的研究分析发现,在工程设计中,由于地面因素的限制,会导致初期支护发生形变问题。针对地质层面的施工状况,在铁路隧道开挖之后,会揭露岩体结构,而且在勘探中存在着地质状况破碎的问题,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会导致围岩自重逐渐增到,遇水之后会发生软化现象,使隧道施工中的初期支护发生变形,降低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因此,工程施工的单位应该认识到这种限制性问题,结合工程施工原因,进行施工方案的完善,保证工程施工的合理性,提高隧道施工的整体质量。
2.3 天气因素
在铁路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初期支护变形现象的发生与天气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在初期支护变形区域存在冲沟以及若干黄土限穴的问题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处境雨水的储存及收集,当隧道变形段大多为岩层以及砂岩时,具有较强的透水性,会导致隧道临近,围岩的含水率相对较高,而且岩体强度相对较弱,使泥浆发生弱膨胀性,从而为初期支护变形留下隐患[2]。
3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变形处理措施
3.1 小导管注浆的加固技术
在小导管逐渐加固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遏制围岩使用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对形变方法的处理,进行材料管理措施的优化,避免小导管制作中出现限制性问题。通常状况下,在注浆压力确定的过程中,通常将其控制在0.5-1MPa的范围,实现浆液配比以及注浆压力确定的合理性。同时,在小导管长度以及初期支护表面确定中,应该结合纵向以及 环向的控制方法,实现对围岩变形程度的科学处理,以保障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在小导管注浆的过程中,当形变速度控制在>10mm/d的状态时,应该结合系统锚杆长度,進行工程项目的确定,提高间距处理的有效性。同时,在小导管注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洞身全环加固处理,而且也需要对初期支护开裂技术进行加固设计,有效提高注浆处理的有效性,并保障围岩加固结构设计的有效性,改善围岩结构力学性能,并提高围岩使用性能。在围岩力学性能分析中,应该结合导管的注浆效果,进行小导管的制作、注浆配比,保障围岩特性、节能以及裂缝环保的合理性,提升注浆施工的有效性,在这种小导管制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逐渐施工工艺,进行逐渐施工经验的总结,提高小导管逐渐加固技术使用的合理性[3]。
3.2 临时仰拱技术分析
通过对软弱围岩隧道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结合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对临时仰拱采用期钢材料进行设计,提高期钢施工水的合理性,并保障钢管设计的均匀性。通过对铁路隧道开挖施工技术的研究,应该提前准备大钢管,结合应急物资材料备用状况,进行隧道施工状况的分析,提高支护期支护变形处理的有效性。在围岩变形的状况下,若临时仰拱能力相对较强,会遏制初期支护现象,实现围岩的单独性使用,提高钢筋网片、纵向连接筋以及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的价值性,提高初期支护形变的价值,为初期支护形变位置以及高度的确定提供基础。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无论采用何种支护技术,都应该尽可能与初期支护进行紧密结合,保障焊接方案的有效性,增加在必要的状况下可以增加肋板,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合理性[4]。
3.3 回填反压技术
在回填反压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洞外处理技术的运用,进行支护策略的优化,并逐渐减缓山体坡度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为边坡支护方法确定提供支持。而且,通过回填反压技术的运用,可以稳定围岩变形,保证洞身初期支护的合理性,并为注浆加固技术的使用体用参考,保障支护技术运用的价值。而且,在初期形变支护问题分析中,不论是在临时横撑、斜撑还是在双层工字钢支护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都可以提高围岩的自成拱能力,提高工程施工的稳定性,满足铁路隧道施工需求。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初期形变支护问题,进行支护问题的分析,提高隧道支护的稳定性,为支护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在整个支护方法完善中,应该将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处理措施作为重点,通过小导管注浆技术、临时仰拱以及回填反压技术的运用,进行支护方法的优化,提高支护技术使用的价值性,并满足软弱围岩隧道支护使用需求,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程李将. 软弱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处理及预防措施探讨[J]. 科技创业月刊,2015,28(4):101-103.
[2] 任国华. 大跨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处理[J]. 山西建筑,2014,40(8):188-190.
[3] 邹进波.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变形处理控制措施[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11):134-135.
[4] 李小坤. 滇中红层软弱围岩隧道变形开裂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J]. 隧道建设(中英文),2012,32(1):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