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职生规则意识的必要性与路径

2018-10-19 18:51张春蓉张艳
智富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职生规则价值观

张春蓉 张艳

【摘 要】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现阶段的高职生规则意识状态令人堪忧,高职生强化规则意识非常具有必要性,强化路径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规制课内课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礼仪等。

【关键词】高职生;规则意识

马克思讲,人从本质上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亚里士多德也说,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他强调两点,第一、人依然是动物的,无论多高级,依旧是动物,具备动物的一些通性;第二、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也可以说是群体性的,不能脱离群体存在,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描写了一个共同体中的理想公民,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好的生活预设了,在一个好的地方与他人生活在一起,而且我们成为好人的能力至少要部分依赖于那些与我们一起在世界和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概括起来,人不是单纯只为自己而活的动物,人要使自己过得好,必须依赖于他人,而他人也要依赖于你,达成此一目标的保障,是我们共同约定或同意的预设——规则,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具有自由选择性的:可行也可以不行的,哪些是禁止做的。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明朗的当下,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公共生活越来越多,公共秩序的维护也就越迫切,因此,强化高职生的规则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高职生强化规则意识的必要性

现阶段的高职生的一些状态令人堪忧。在家里,长幼不分,欠缺礼仪,对父母长辈没感恩心、敬爱情。在课堂,对老师的讲课一脸漠然,睡觉、说话、玩手机是常态。在公共场所,不主动让座,擅闯红灯,随意丢放共享单车。更甚者,偷盗抢劫、杀戮室友,沦为罪犯。细究其中原因,欠缺规则意识是一大主因。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有三个层次,关于规则的知识,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势头正健,对于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其中,规则意识的强化则是前提抑或基础。

第一,树立法治意识的需要。法治意识的概念中,最核心的内容便是“人们以法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积极主动地服从法律,遵守法律秩序,捍卫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到2020年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斷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再细究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前一段引文里的“宪法和法律”的表述,后一段的“制度和法律”的表述,总起来说都是一个意思——强制性的规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治国、执政、行政都将凭依法律——强制性的规则。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公民行为的普遍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刚性底线。简而言之,法律就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而规则的外延比法律更广泛,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标准礼仪、文明公约等。人们在一切社会活动中,都有规则在起着调节利益、调整关系的作用。现代社会发达的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和复杂的交往关系,更需要相对统一的普遍性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无法形成严谨有度、自由和谐的秩序。

人们的法治意识越强,一个社会的法治建设的力度和实现度也越强。高职生是未来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对于规则在自己工作中生活中的作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规则是行事的基础,是守法的基础。而规则意识的树立是最基础的公民意识,当三观正在成型的高职生逐渐树立规则意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后,法治意识亦顺理成章地形成。

第二,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做某件事或某类事的意愿背后,常常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整套价值观念、心理动机和利益考量在作支撑。也因此,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三观塑造的核心内容,且其内容涉及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要使其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必须借助于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是普适性的规则意识,当其一个人规则意识建立后,他对诚信、公正、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便容易,并且将其转化于行动上的执行力也更顺畅。简言之,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强化规则意识是融会贯通的相互借力与助力的关系。比如说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在他的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是当他在公交车上被拥挤的乘客不小心踩了一脚,他会善意地报之一笑,而非大动干戈,以牙还牙,主动禁止自己攻击,将不和谐的因素减少到最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具体行为的约束性,即规则意识带来的自我约束。

第三,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些目标的实现,很多都离不开规则意识的树立,诸如三大道德规范的培养,才能成为道德素质具备甚至高尚的大学生,有了规则意识,才能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精神,民主法治观念已在上段有论述,这一切都具备,方可谈得上人文素质,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学校首先要先解决好做人的问题,毕业后才可以去做事。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做人的第一要义,就是品德的认知、认可、养成,而品德主要就是一个人如何协调、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问题。规则的约定俗成性、强制性、选择性,为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参照,标准,使得人不迷糊,不违法,不犯罪,不成为“恶人”。规则,使得一个人的“向善”倾向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可操作性。高职生大部分已经成年,需要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外,建立起自我教育的框架,而规则意识的树立是自我教育的阀门。

第四,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前所述,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群体性,关系性。每个人都被囊括于必须与他人联系的社会网络之中,没有人能够“万事不求人”,独身世界之外。尤其在现代社会,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每个人、每个职员都身处市场的广阔空间中,公平与正义是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果的终极追求。唯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得到良性循环。其中,规则的制定与遵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循环的必要程序,是取代传统农业社会、熟人社会或曰人情社会的不二砝码。一事当前,不走正规渠道,而是找熟人、托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这些违反规则的“潜规则”曾几何时,大行其道,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耳闻目睹,以至于他们不相信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只相信“我爸是李刚”的关系、门路。良币不可能永远被劣币驱逐,公平正义是我们社会的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当今的高职生也是未来最直接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层工人,要使其顺利参与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交易行为中,市场经济的规则意识就必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深入其心。

二、高职生强化规则意识的路径

1、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让规则意识血脉相传。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国脉相承的精神纽带,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及其丰富的物质成就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比如国学经典,渗透着中国人的哲理和智慧,其思想精髓是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彰显了自我修养的基本要求。诸如“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思想内涵、精神底蕴无不无不体现出:有利他人的,是良善的,做;有害他人的,是邪恶的,不做。核心就是坚守趋良善避邪恶的规则:“不越雷池一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代代相傳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还有就是追求完善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的实现离不开对规则的遵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重自我修养是基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也强调树德行,守规则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学生自小就在学习接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但因为年龄、阅历等因素每个人理解的深度、厚度不一样。进入高职后,传统文化需要深入高职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表现。在当前新媒体众多、网络文化广阔的环境中,传统文化被冲击,被忽视、被边缘的危险越来越严重,所以,加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学习、实践是当务之急。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血脉相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重要途径,学校更是一个战略阵地。

2、加强礼仪规制活动,让规则意识在学校环境里充分外化。中国素称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在生活中,父子间要“上慈下孝”,兄弟间要“兄友弟恭”,夫妻间要“相敬如宾”,朋友间要“谦恭礼让”,邻居间要“守望相助”等等。礼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的理念,具有规整、严密、适于操作的特点。礼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作用,尤其“序民人”实际上是以一个规则的制定,使得家庭、社会生活井然有序。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阶段的高职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优越感、自我中心感高涨,再加之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碰撞,礼仪规制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重要节日中、人生的转折阶段渐渐淡化乃至退出,礼仪不彰、仪式感的匮乏使得社会风气混乱、甚至犯罪年龄趋小。

但是,中华有限传统文化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近年来,一些中学恢复的集体“成人礼”,各级学校举行的“毕业礼”,春节里的祭拜礼,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了青少年内心的敬畏感、责任感,神圣感,对青年学生所产生的冲击力远超当初想象。所以,仪式的作用不可小觑。在高职院校,校长和教师跟新生的见面仪式,着工装上实训课,定期举行升旗仪式,举办集体成人礼,五四青年节的宣誓仪式,教师节的感恩仪式,毕业典礼的告别仪式……在某种意义上也会对于高职生内心形成越来越明晰的“润物无声”的影响,那就是规制仪式的无形教育和感化,水滴石穿的效果。

3、加强社会实践的课内课外活动,让规则意识在内化与外化之间流动、循环。规则意识的有无、多少都不是大问题,重要的是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我们国家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重视“知”,忽视“行”。特别是“规则意识”,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没有“违法犯罪”,触碰小的规则皆可原谅。殊不知,“小时偷针,大了偷金”,有些规则的违反,一开始是小的,不被干涉的话,量的积累后会是质变,成了大的犯罪,所以刘备告诫“勿以恶小而为之”。还有些规则,一碰即不可逆转。青少年的成长最应防微杜渐。因此,规则无论大小,都要遵守,都要执行。在高职院校,当下需特别重视高职生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其专业技能,也要提高其思想政治方面的实践能力。课内进行规则意识的讨论辩论,厘清是非,找到标准。课外,到马路上做交通协管员,进行交通规则的体验,到食堂帮厨,择菜,清扫餐桌,进行食品卫生规则的体验,到养老院做义工,观察人生生老病死的法则,更加珍惜生命。规则是死的,是僵硬的,但是体验与体会是活的,只有活起来,流动起来,能感受、能感知,规则意识才能最后扎实地树立。

4、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让规则意识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公民道德、法制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规则的教育,规则的养成;是更加具体的规则,涵盖婚姻家庭、职业、社会公共生活方方面面。人一生的活动领域主要也就是这三方面。当然,教材上讲的是这三大领域的主要规则,而不是所有范畴。但只要原则学到并把握,实际生活中即能融会贯通。

5、加强生命教育,让规则意识成为与珍爱生命等量齐观的习惯意识。生命最可贵,每一个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加强爱惜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是强化规则意识的前提。不仅爱自己的生命,也爱别人的生命。爱生命,就不去违反有可能伤害生命的规则。比如在高职生的第二课堂进行“要爱不要艾”的防艾滋宣传,进行“预防和正确对待抑郁症”的心理学讲座和对话,进行“当你或你的伙伴有自杀倾向时该怎么办”的师生座谈、讨论。包括前面的体验交通规则等等,此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强调生命的珍贵,爱己爱人,规则当先。

6、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规则意识成为有章可循的、有价值引领的内在需要。如前所述,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包含三个层次,关于规则的知识,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规则意识要能成为个人的行动准绳,第一要义是发自内心,那么必须要有自己认可、认同的价值观和受该价值观指导建立起来的规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我们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即是把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次解决好,使得遵守规则成为高职生们当前的愿望和习惯,并将最终成为一生的内在需要。这是最高的层次。

总之,规则意识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基石,在高职生的思政课中,规则意识自始至终贯穿期间,也不为重。

【参考文献】

[1]规则意识决定做人的境界——童世骏教授在上海市社联的演讲

[2]让“规则意识” 融进每个人的血脉——访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孟庆瑜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龚正龙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

猜你喜欢
高职生规则价值观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