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珂
【摘 要】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蕴含了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代表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灵魂。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被人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价值;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以看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与维护社会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也是吸引个体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法宝。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至关重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体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起着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我国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体系,对我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起着巨大作用。
(一)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在国家层面,这是对国家建设方向应具备的价值目标,是对国家怎样建设,怎样发展的回答。对社会层面和个人发展层面具有统领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最高层次。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可以看出,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把握至关重要。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目标
在社会层面中,在社会体系中存在一系列价值要求从而引导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追求,帮助个体解决自己在社会中应该“要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三)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目标
个人层面是对个体日常行为的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对个体的行为起到真正的指引作用,其关键在于个体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个体日常生活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对延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特定价值。
二、社会主义核心对意识形态安全的价值分析
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在于为人们的生活增强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理论学习和政治信仰,其内涵就包括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其二,人们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一)文化传播的国际背景
在当今世界各种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文化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也形成了相互融合相互交锋的新形势,马克思主义信仰当然也遭受着多样思想文化的撞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中华文明的内在要求
中国拥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延续至今,依靠的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特点,而随着多种文化的冲击,也出现了一部分的民族主义者,这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人们在包容开放的环境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各种错误腐朽的思想的侵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人民对于改革开放的信心并提高政府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人们逐步确立对政府各项工作的认同感,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的最终目的在于其真正被人们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人们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增强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外化于行”则代表了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指导武器的作用,在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塑造过程中向人们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源泉。
(一)在大国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
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形象的认同感,与国家软实力息息相关,是国家在大国博弈中形象体现。当前大国博弈的重点就在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目前中国遭遇着来自西方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破坏我国的国际形象,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以此作为一种“思想武器”误导广大人民群众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要大力宣传宣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以此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气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气质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模式,这不光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意识形态安全也关系重大。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气质”的答案。这个答案说明了我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为人民谋幸福、谋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民开展社会活动所处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人们都应该以此为标杆规范自身的思想行为,推动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三)完善“人”的发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论是提升人的道德责任感还是增强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最终都是要落实在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体在社会中生存所提出的要遵循的价值准则。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遵循,人们对此认同并实践的过程中,就是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从思想层次维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