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班级心理委员微信课堂培训的探索研究

2018-10-19 03:39宋英
卷宗 2018年21期
关键词:微课微信培训

宋英

摘 要:微信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学习工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创新。班级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议充分利用微信建群开微课的功能,拓宽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知识培训的途径。

关键词:微信;微课;心理委员;培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学习的重要工具。利用微信网络学习平台“小”、“精”、“快”的特点,充分发掘微信中的积极因素,拓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非常有必要。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要想成为宿舍同学的知心朋友,班级同学最值得信赖的人,需要接受定期系统的专业知識培训,现有的心理委员培训模式单一。借助于互联网+的概念,利用微信+微课创新心理委员教育培训新思路新模式,主动适应教育现代信息化的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和科学性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1 利用微信+微课进行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1.1 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忠实用户和微信使用普及率利用率较高的群体

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大学生群体手机上网人群非常大,通过 Wi-Fi 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人数也最多。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即时通讯软件,它兼具了QQ和微博的部分功能,信息发布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只要用户在线,就能够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迅速接收并及时反馈,而且还可以进行离线消息的接收,使大学生在传递和获取信息时感到非常方便。[1] 利用微信可以突破狭隘的传播交友方式,结交新朋友,产生新的朋友圈,这使得大学生群体对微信趋之若鹜。学生利用微信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们进行文字、语音和视频聊天,可以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订阅号,公众账号等来了解相关信息。[2]

1.2 微信+微课形式的学习成为移动社群学习的新常态

随着在线教育领域的不断细化,用户边界也不断扩大,移动教育提供的个性化学习场景以及移动设备触感、语音输出等功能性优势,促使其成为在线教育主流。微信的文字、语音即时通讯、传输图片、通过朋友圈发送微视频,利用公众平台进行更加快捷的信息交流等强大功能,使得微信群的语音+图文,形成微课成为目前很多社群进行教育培训学习的主要途经。通常一次微课时间在40分钟~1小时,再配合一部分的互动答疑。微课带给学习最大的变化,是信息获取从集中走向了碎片化,创造了随时随地的学习新路径。[3]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认可。

1.3 班级心理委员管理培训体系有利于微信+微课形式的学习培训

班级心理委员是朋辈心理咨询在我国高校的本土化形式, 2003年以来,国内许多高校开始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的网络体系,班级设立心理委员。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学校基层管理单位班级中的一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 心理委员是学生骨干,在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高校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管理和考核制度。

为了研究微信+微课在心理委员学习培训中的可行性,笔者以南阳理工学院班级心理委员为例,在大一到大四的班级心理委员中随机发放171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65份,全部有效。在调查的全部数据中可知:手机上安装微信的人数为100%;加入学校心理委员微信群并且关注信息的人数占63%(103);支持利用微信课堂形式学习相关朋辈辅导知识的人数占75%(123)。超过半数以上的心理委员希望通过微信课堂形式学习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新媒体时代,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都与时俱进开设了微信公众专项平台,也为心理委员建立了专门的联络沟通群。因此非常便利于以微信+微课形式拓宽心理委员教育培训的新路径,新手段。

2 利用微信+微课进行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2.1 通过微信+微课形式为心理委员进行朋辈辅导知识是推动心理健

康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需要。

调研我国大多数高校心理委员的学习培训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集中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这些教育活动的方式途径都会受到时空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随着大学校园的扩建,一些高校校区很大,或者相距较远,心理委员集中培训要克服路途、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很难有效充足地为心理委员进行系统全面完善的教育和培训,影响了心理委员的胜任力。用微信课堂来进行教育,是对传统的心理委员学习培训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创新,使心理委员学习培训不用受到时间、场地、天气或者人为因素的制约,帮助心理委员更多更好地掌握心理辅导基础知识和朋辈辅导的技能。

2.2 利用微信+微课形式为心理委员进行学习培训是顺应心理健康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

微信传播的及时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特点与高校教育技术化、现代化、信息化、便捷化等特征相同。用微信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时代特色,更能被心理委员所接受,可以激发心理委员的主动参与性。用微信课堂来进行学习培训能很好地解决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及时性,提高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性和传达率,微信消耗流量较少、传播信息即时,同时又与手机通讯录相匹配,广泛的受众可以实现微信平台百分之百的手机端到达率,能够成为心理教师与学生及时互动的信息平台,极大地便利于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快速反应机制。

2.3 利用微信+微课形式为心理委员进行学习培训是满足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需要。

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便捷的人际交往,微信的朋友圈、听课群和微信课堂可以让心理委员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对等的、私密的、向内的闭环交流,在技术保护的前提下,这种交流优势有秩序的稳定的,可以满足心理委员在人际沟通交流中的安全感,减轻其社交的恐惧和焦虑,满足其爱和归属感。在微信课堂上人际互动平等沟通可满足其对尊重的需要;通过微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感悟可以满足学生展示自我张扬青春的需要。

2.4 利用微信+微课形式为心理委员进行学习培训是弥补当前心理委员培训中一些缺陷的需要。

目前,各高校对心理委员进行了培训,但培训如“蜻蜓点水”般浮于表面,显得不够系统和全面。[4]培训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尤其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专题性培训较少;培训方式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大班教学,缺乏典型的案例教学、小班教学等形式,因此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微课”之“微” ,在于使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形式细微化,教育内容精微化,学习时间个性化。[5] 使用“微课”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改变传统的大课堂、多听众、长时间的弊端。例如,通过推出“自我认知篇”、 “情绪管理篇”等一系列的小型专题,将培训内容微分化、系统化、精致化,利用微信的群管理功能组织有效的案例分析讨论,开展不同心理问题的专题培训。

利用微信课堂的群转播功能,可以把目前很多社会心理培训机构的优质免费微课直接转播给心理委员。

3 “微信+微课应用于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的具体实施

常见的微课有信息图、短视频、微信群的语音+图文分享。这些都被冠以“微课”的名义。我们尝试微信群的语音+图文分享形式,这也是目前很多社群做微课的主要途经。通常分享时间在40分钟~1小时,再配合一部分的互动答疑。

笔者从2016年,为我校(南阳理工学院)全体心理委员建立微信课堂,自主开发了朋辈心理互助和人格修炼的相关课程,申请群转播国内一些知名心理公众号的优秀免费课程,共有478名心理委员通过微信课堂学习、听课、讨论,大家普遍反馈喜欢这种学习模式,收益很大。

3.1 微信+微课的操作流程

1)开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向心理委员广泛宣传,尽可能的让心理委员关注。以此平台作为主阵地,进行微课信息发布,广告宣传。此平台的开发可由学校心理中心和网络中心联合开发,选拔责任心强的教师和优秀学生共同维护。经过运算从数据库抓取数据可以对心理委员的出勤学习和在线发言讨论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管理。

2)选拔优秀学生担任课堂小助手,定期提前发布微课信息,拉心理委员进群听课并负责微信课堂纪律。一般采用让心理委员回复公众号关键词,然后添加课堂小助手个人微信号,由小助手拉需要参加的心理委员进听课群。最终的讲课地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比如选择在微信群、QQ群或者其他网络平台上课。

3.2 “微信+微课”的内容选择

作为一名称职的心理委员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很多,微信課堂形式的学习培训是对线下培训的有力补充。要想提高心理委员听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确实通过微信课堂的形式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和朋辈辅导的技能,在内容选择上应该从心理委员实际工作实际出发,将重点放在实用性和趣味性上。围绕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工作,切入心理健康宣传和心理咨询的相关内容。

结合大学生个性独立、思想活跃、激情饱满年龄心理特征,在微课内容设计上要注意帮助学生在掌握心理委员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自身对心理学的兴趣爱好和职责责任感统一起来,把自身的心理成长和班级的心理和谐整合起来,提升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3.3 微信+微课的管理约束

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以及网络信息监管机制尚未健全,大学生新型“微信课堂”会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微信+微课”形式的心理委员培训中,要注意对教育信息传播过程进行安全约束,要加强师生的网络行为的道德约束。为此,必须对听课群里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净化,要求采用实名制听课和讨论。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对微课内容进行审核把关。建立完整健全的网络约束机制,更有利于微信课堂的顺利良性展开。

3.4 上好“微信+微课”的注意事项

3.4.1 做好内容聚焦。

在一次60分钟左右的微课上要把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案例讲清楚。无论是视频、语音还是图文,都要从效果出发,围绕中心不贪多图全。对老师的要求是,把控重点问题、梳理核心思路,分享“干货”。

3.4.2 合乎心理委员实际需求。

微课创造了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可以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随时跳转),因此要求教师在充分广泛收集心理委员的需求的前提下,做好需求的纯化。在微课呈现中,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高心理委员听课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3.4.3 增强互动参与度,满足教与学的交互。

尽管受限于传播渠道,无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教法活动,但是依然可以利用微信的社交属性,可以通过提问、解答、抢答、投票、线下或者线上不同形式奖励等方式和学生互动。

参考文献

[1]申洋,蔡晓军. 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6年(1):223

[2]樊亚茹,方鸿志. 微信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1):73

[3]李蓉.运用微信建立移动学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1):9

[4]黄晓芳.高校心理委员有效工作模式探讨[J].大学教育,2016(1):78

[5]金绍荣,白晰,袁梦真. “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6年(2):57

猜你喜欢
微课微信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
微信
微信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