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寅
【摘 要】近年来,基层政府对突发事件越来越重视,突发事件应急建设管理工作越来越完善,但还是面临着不少难题,尤其是新形势下突发事件运行机制的构建。本文首先分析了突发事件的相关概述,介绍了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并提出系列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不断优化应急预案管理,切实发挥基层政府应急预案的功能功效。
【关键词】基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应急预案管理
近年来,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应急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挽救了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帮助政府树立了良好形象。然而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局势,和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的新情况,作为基层政府如何完善应急运行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仍是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的重要课题。
作为应急管理最前沿的基层政府,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政府,其应急机制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否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直接关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成效乃至成败。所以要认真总结应急管理经验,完善并且用好应急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1]。
一、突发事件应急运行机制
突发事件应急运行机制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应对,征调一切可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系列制度化体系的组成。运行好应急机制能够对已经发生进行合理控制,缩小突发事件破坏和影响的范围,以减少损失的产生,或者对将要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出预警,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急运行机制是应急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应急运行体制、法治等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应急管理系统。应急运行机制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坚实基础,可以促进应急管理系统的健全和有效运转。
二、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运行机制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3年的非典事件对我国应急预案的建设管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之后我国快速推进应急预案管理建设,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涉及了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关卫生事件等各个领域。并且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在各级政府初步建立起以“總体—专项—部门案—企事业单位—重大活动”为主线,具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特色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结构逐步优化[2]。而且广大基层政府应急预案不仅仅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让应急预案覆盖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更朝着从有到优转变,形成部门联动、快速反应的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应急预案质量和实现效果正在逐步提高。
在应急运行机制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应急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问责机制、奖励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信息沟通披露机制、舆论应对机制、国际协调机制等应急机制。比如信息沟通披露机制,以前多以电视、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为主,但是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散布各种图片视频,催生各类舆情的产生。为了能让公众快速了解真实情况,政府除了利用记者招待会向社会发布灾情报告,同时还允许记者前往灾区进行采访和报道,而且也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快速传播真实情况,披露真实信息。国际协调机制,加强与国际合作,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也能借助国外的优秀做法和先进经验,汶川大地震中,就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外国和境外救援人员参与救灾,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四国都来到汶川进行救援。
同时,我国也通过建立评估机制、监督机制、问责机制等配合应急管理机制的实行,重视建设应急管理平台,攻克预警报警、监测监控等技术难关,辅以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建立起由国家统一指挥、功能全面、反馈迅速、切实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三、目前基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应急主体错位
因为突发事件往往影响深大,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较大,所以十分考验政府部门处理事件的能力,处理不当则会引发公众对政府处理能力的质疑,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为了更好地解决和处理突发事件,维护政府形象,所以一般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央政府会格外注重,干涉地方突发事件的处置,尤其是对大型事件,更是直接部署和安排,不仅仅地方政府的功能被削弱,地方政府主动管理应急事件的责任感和所以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地方政府会寄托于中央,希望中央政府能够统揽全部,承担全部管理责任,这样地方政府就能减轻担负。长期以往,中央政府在地方突发事件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地方政府被逐渐忽视和忽略,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断下降,处理能力也日渐得不到提高。中央政府过度参与,不仅造成对突发事件的过度动员,多度丹樱,还造成管理成本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中央政府的倾向,导致“等、靠、要、看”思想严重,束缚了地方政府做好地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手脚[3]。
(二)地方政府应急机制逐渐软化
有的地方政府面对突发事件处置畏首畏尾,即害怕上级政府的问责,又担心媒体公众的指责批评,所以部门不敢站出来面对媒体的采访和公众的质疑。比如在信息披露制度上和舆情应对机制上,有些地方官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不敢发声、怕担责,对于可能涉及到其他官员责任的信息披露,也是小心翼翼怕踩过了线。如此一来,有的官员面对记者和群众的质问推脱要先商量还不是很清楚、不了解,有的甚至“一问三不知”。还有些地方官员过于考虑自身政绩,把涉及到自己管辖内的责任往外推,不想“蹚浑水”,还瞒报虚报迟报谎报相关信息,以规避和转嫁风险,这些行为往往导致地方政府错失最佳的应对时机。
四、完善基层政府应急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重视
基层政府要高度认识应急运行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之纳入基层政府公共管理的议事日程。要提高对应急运行机制的重视程度,机制是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而且很多突发事件都是发生在基层,如果基层不能有效处理,会让小事件演变成大事件,甚至发酵成社会事件。所以要充分做好基层政府的应急运行机制,加强基层政府应急工作能力。地方政府要完善应急处理系列机制。要转变传统的认识观念,适应不断发展完善的机制要求你,基层政府、部门都要掌握应急机制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政府领导要加强对机制的统领和管理,把机制制定作为政府工作日程的重要一项[4]。
(二)主动作为,勇于创新
要强调基层政府在危机处理应对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不能一味由中央政府多度参与过度管理,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承担地方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论是信息收集还是地方调度管理,地方政府都当地的情况都比中央更加熟悉,很多操作和指挥才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地方政府危机处理应对能力。中央要鼓励地方政府在应急机制建设中要担责担当,主动作为,只要有利于当地的整体发展,不违背国家利益和法律条例,地方政府都可以大胆创新,将机制改革作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重点,甚至借鉴先进国家地区的优秀做法与经验,就应急机制建设作出战略性、系统性规划。有效的地方应急机制还可以由中央在全国上下进行推广,破除制约应急运行的机制障碍。
(三)科学合理,统筹规划
应急机制要遵循现代管理的科学规律,从全程管理、全局管控、全面到位的视野和角度来把握应急管理机制的内容。并且统筹管理应急机制的子制度,让每一项机制能够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效果的最优化。比如要把问责机制与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机制结合起来,做到赏罚分明,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对应急预案的监管责任,严惩失职渎职行为,奖励有功行为,从而保障应急机制的有效实施。比如把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与危机处理机制结合起来,体现了解事件可能产生的风险,根据风险的轻重缓解应对处理危机,以将危机危害降到最低。
(四)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性,要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地方应急机制,瞄准地方需求,把准地方要脉,真正让应急机制能在地方作出实效,一是赋予各级基层政府部门一定的应急机制建设的决定权,二是明确各基层政府应急机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标准,让基层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让基层政府应急工作更加规范有效,真正让基层在应急机制建设中找准位置、有所作为。
(五)借助外力,完善机制
要充分利用现代飞速发展的科技技术,将互联网、监控、计算机、热传导等技术融入到应急运行机制中来,优化机制内容。比如计算机技术、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等可以形成应急管理平台,对各项数据实时监控,实施掌握。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要优化应急管理机构和组成人员,再优秀的机制也需要人的执行,人的工作决定了机制运行的效果如何,所以基層政府突发事件应急运行机制也需要技术、物力、资源以及人才的支撑。
五、总结
应对突发事件,维持政府形象和社会的稳定是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这一时期我国政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重视,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科学合理、统筹规划,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借助外力、完善机制,建立其符合基层政府实际,由地方政府主动参与的突发事件危机应对机制,这也是加强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雅琴.突发事件与应急机制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 (12):24-28.
[2]李永清.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重塑的路径选择[J].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3).
[3]刘勇.基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1.
[4]刘文龙.乡镇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