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一凡
【摘 要】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进程的今天,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为,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当首先理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体系,并从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和完善绩效考核努力,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奠定更加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公共服务;行政制度改革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体系
(一)服务型政府相关概念
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体系,首先应当厘清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理念。在政治学中,对于统治的定义是为满足主体利益和需求而限制甚至牺牲客体利益和需求的事务、行为及其过程;而管理的定义则是为满足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利益和需求而限制主体和客体各自利益和需求的事务、行为及其过程;服务是主体满足客体利益和需求的事务、行为及其过程。任何政府都有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项职能。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作为政治统治主体的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需求而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限制甚至牺牲作为统治客体的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求的事务、行为及其过程;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作为政治统治主体的统治阶级与作为统治客体的被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和需求而限制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各自利益和需求的事务、行为及其过程;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政府作为服务主体满足被服务的客体——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和需求的事务、行为及其过程[1]。
(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来源
根据以上定义,“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民主制度框架内,把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体系核心和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一种政府模式或政府形态,其重心在于社会服务,关键在于提倡公民参与,目的是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平等、合作的新型互动关系。目前,普遍认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契约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暗含服务型政府思想,里面指出政府是通过人民订立契约建立的,其宗旨和目的在于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维护公共利益;任何侵犯人民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的政府,都是暴虐的。对于暴虐的政府,人民可以收回自己让渡的权利,另立新的政府。那么,从中就可以得出政府权力的惟一源泉在于人民的授予和委托,從而确立了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和代理关系。
2.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公共服务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企业家政府,以合同出租、公私合作、用者付费和凭单制等形式提供公共产品。登哈特等在反思和批判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明确了公民在治理体系中的中心位置和政府的服务职能,认为政府的角色既不是划桨,也不是掌舵,而是提供服务[2]。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体系的基本构成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政府类型,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是一个类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矛盾论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对于我国服务型政府来说,应当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是一个特色的、具体的服务型。笔者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体系,应当具备以下两个方面要素。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体系中,应当反映执政党、人民群众和政府关系的理念。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可以带领中国走向富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障一切工作的基础。所以,这一理念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力量;党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绝对领导,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等方面。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首要条件,也是工作中必须坚持的灵魂与核心,把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统揽各项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切实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以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
(二)民主行政和法治行政的结合
民主行政和法治行政是内在统一在一起的。首先要在政府决策中充分发挥群众自由的诉求表达权力,让民众深入参与政府管理事务的决策与执行,政府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同时,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原本笼统、抽象的公共意志的内容固定下来,从而保证政府行政依据民意来运行的现实性。综上,两者关系为民主行政是法治行政的基础,法治行政是实现民主行政的基本方式和保障机制[3]。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虽然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但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实现更高层次社会公平的条件。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国家确立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依据。因此,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就应当密切关注和设法解决业已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问题,比如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等,将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成果和红利更好惠及到所有的公众,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保证对所有社会成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一)培养服务意识理念
传统的政府管理属于“管制行政”,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服务政府模式,更好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作为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其次要依法行政,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在法律框架内治民、治事,保证行政权力的行使实现公共利益。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与执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一致。所以,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也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要在法律框架内,也要体现政府的温情,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把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
(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合理划分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也是核心,所以必须加强行政法治建设,依法明确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同时,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定位,细化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作、法治保障的政府间公共服务责权体系,并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支出范围,完善分税制管理体制和政府主体税源,建立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提供财力保障。要加快立法进程,依法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和可预期性,为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4]。
(三)创新行政运行机制
要建立健全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建立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的关键,是通过行政决策程序的重理,把公共参与机制嵌入行政决策过程,“以公共参与为原则”,进一步推动行政决策向民众参与开放;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进一步消除行政决策中官民互动的信息不对称;加大向民众放权的力度,以民众参与权制约政府决策权,进一步消除行政决策过程中官民互动的权力不对称。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机制发挥政府供给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的优势,依法明确主体责任,规范政府与其他主体之间的责任关系;加强制度保障建设,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切实保障公共服务合作供给中各方的正当权益;完善可操作性的配套制度,进一步细化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范围、标准和程序;建立持续性财政保障机制,实行优惠的财税政策及有效的财政补偿政策,建立可持续性财政预算增长机制,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财政专户统筹管理模式,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动态调整机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人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纽带作用,形成多种供给主体既相互分工、公平竞争,又互相补充、密切合作的格局。
(四)科学合理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要指标科学化、主体多元化和考核规范化。指标科学化是指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涉及应当综合考虑,使其能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责任、计划、结果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主体多元化指的是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突出强调人本理念,要与企区分开来,不能简单粗暴以盈利或亏损等指标来评价它的绩效,而要综合考虑,尤其要看中公众对其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这是对政府服务的关键评价尺度,要建立包括公众、独立的第三部门和上级政府部门的多元考核主体。政府的服务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前提,提供服务的目的是满足公众的需要。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判断政府是否满足公众需求的手段,其评估需要公民的参与。绩效考核规范化是指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绩效评估應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绩效评估的范围、内容、形式、周期,使评估有法可循,有据可依,从而成为贯穿政府活动全过程的一项规范性的工作。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也自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应该从深刻认识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努力等方面全力行动,为实现中华民资的伟大复兴梦而积蓄强大动能。
【参考文献】
[1] 麻宝斌;季英伟.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策略[J].经济纵横,2009(12).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3] 李靖.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J].政治学研究,2005,(4):72.
[4] 王楷模.现代政治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