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018-10-19 18:51熊化
智富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保基金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熊化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以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然后以此会为例,从内部控制要素角度分析探讨了其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隐患提出了个人看法。为国内其他类似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社保基金

一、相关背景介绍

(一)全国社保基金会背景介绍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于2000年8月设立,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简称社保基金会)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是不同的基金,资金来源和运营管理不同,用途也存在区别。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相关介绍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三条将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就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如制衡原理、流程化、风险管理等。但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受我国政治体制的影响,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事業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⑴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禁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基本的目标,是其他四个目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⑵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该目标强调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从资产的各个环节入手,加强资产控制的过程管理,提高以预算为中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

⑶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该目标与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可靠性有关,强调行政事业单位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情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

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原则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互监督。

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良

我国事业单位自其发展就是一种有自身独特的群体文化,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具体的文化建设体系,因此,缺乏一定的团队合作及创新文化,形成了一种消极、懒散、安逸的文化氛围,对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设及运行带来一定不良影响。

(二)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大多事业单位的内控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存在空白,没有建立识别及应对可能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应机制及流程,相关部门也未进行经营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预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相关风险的预测和事情控制,一般也只是进行事中及事后控制,因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带来的影响,或者是相关管理人员由于惰性及对自身职责的忽视,而对已发现的风险威胁置之不理,导致单位整体运营受大重大影响。

(三)内部控制活动不严格

首先,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上,多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仍比较混乱,职责不分明,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现象仍比较严重,比如一些业务的经办、保管、记账及决策上没有很好的进行职务分离,难以发挥内控的制约作用。其次,在授权审批控制上,一些事业单位未对授权程度进行规定,对某些特别授权及超支上限也未进行明确规定,即使有些单位具备了较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但在控制过程中,常常出现超出授权范围或职责范围的现象,影响了审批授权控制效果的发挥。

(四)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社保基金理事会的组织结构不利于信息沟通。它的组织结构是高耸的金字塔型,横向按照职能进行部门设置,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交流,易出现沟通不畅;纵向按照等级链进行层级划分,管理层次众多,信息传递的链条长且干扰因素多,信息传递耗时多且衰减量大,易造成信息失真。其次,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信息沟通意识缺乏,对信息沟通不太重视,没有建立系统规范的信息沟通制度,信息的平行和向下的流动不够顺畅。最后,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内部控制对策分析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它指明了内部控制的方向,据此

以及上述对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内控机制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和完善建议。

(一)建立良好内部环境

控制环境,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般包括领导风格、组织文化、内部审计、控制程序、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任何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奋斗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管理观念,设立并遵守内控制度。灵活运用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各种管理控制方法,重视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二)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虽然都是对风险的控制,但其性质和类型却各不相同,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应主要关注政治风险,如防腐败,保护干部等。因此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及定期评估机制,全面、系统及时地对本单位的业务环境、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要实际客观地确定可接受风险的承受范围,同时重视对个人风险的评估。加强对单位关键部门和岗位的人员评估,以考核员工的风险偏好和胜任能力,防范个人风险给单位带来的损失。

(三)设计落实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等同于会计控制,目前,不少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控制对单位的业务活动开展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以使单位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但如果得不到管理层的有效执行,只能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为此,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注意管理各层面权力配置合理、责任明确;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与制衡机制,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单位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2.李品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2(1).

3.赵春林.浅谈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4.刘亚平.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18)

5.单亮方.论新形势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J].商情,2011,(11).

猜你喜欢
社保基金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我国社保基金运营中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