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苗
【摘 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对欧美主要国家的贸易顺差趋势愈发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形势,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进行总结,并分析利弊,针对产生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和对策,以期趋利避害,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发展。
【关键词】中国;贸易顺差;原因;利弊
一、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一)内因
首先,自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政策的一大重点在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有效利用外資。这种政策推动的惯性,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重要因素。
其次,与国外相比,中国人在投资偏好上,更具有避险性与风险厌恶性,尤其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将已有资金进行储蓄。虽然近几年,居民储蓄占国内总储蓄比例有所下降,但究其原因,是因为国民经济的不断上升,而非居民理财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甚至边际储蓄倾向仍有上涨态势。在宏观经济中,“贸易顺差=出口额—进口额=储蓄-投资”,由这一等式不难看出,大量的储蓄不仅仅会导致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减少,同时,也势必导致贸易顺差的增加。换言之,中国国内居民理财观念上的避险性偏好,使得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将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最后,我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大量国际金融资本不能自由流入我国,同时,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一直处于贬值阶段,但外界对人民币仍有很强的升值预期,因此,国外资本进入具有较强进入我国的意愿,但出于制度原因,只能伪装成进出口贸易的资本流入,因此,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额被虚假扩大。
(二)外因
首先,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国际分工加强了不同国家或区域间的合作与联系,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在国际上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这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但无论承担何种责任,良好的国际分工是能够满足不同国家的不同需求。对发达国家而言,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因此更愿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转移,此时,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发展需求,更有可能承担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众所周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大量消耗劳动力的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体。
其次,我国的工业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在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等条件日益完善,在生产制造环节具备相当的优势,因此,在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过程中,国外资本以及国际项目也更可能稳定获利。如前文所述,欧美等发达国家自身面临着产业转移,这些发达国家国内主要从事研发和设计工作,而一些低端的制造业则转移至劳动力较为廉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中国的政策、人口等方面优势,中国大量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将“中国制造”的成品回购或另销他国,这就扩大了中国的贸易顺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中国也在逐步完成自己的产业转移,“中国制造”正逐渐转变为“中国创造”。
最后,部分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因此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进口,受到限制,不仅无法满足需求,更是直接拉大了贸易顺差 [1]。从本质上看,这种手段具有贸易歧视嫌疑,并不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但客观上确实增加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二、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高贸易顺差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顺差表示的是该国在对外贸中净赚进钱,因而处于有利地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有利地位难能可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蓬勃发展的“稳定器”。我国经济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客观上,贸易顺差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国家外汇储备,推动了国内企业资本积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作用日益增强,而且在国际市场中的参与意识和地位也与日俱增。
(二)消极方面
第一,长期过高的贸易顺差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于外部市场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
第二,过高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储备具有膨胀的危险。由于外汇储备大量积累,央行不断在市场上以人民币购入美元,但美国金融产业本身却存在风险,例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警示。若因美国经济危机,而美元大量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将会大量亏损,成为美国金融风险的承担者[2]。
第三,贸易顺差可能造成通货膨胀。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当前出口企业获得的外汇收入必须强制结售给国家的,结汇过程就相当于央行对经济体系输出了一笔基础货币,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现象[3]。
第四,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产品多为低端加工制造品,这些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下,因此,这首先降低了我国的出口效益,并且使得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上涨、供给削减,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则受到了损害。
第五,加剧了我国地区性收入的不平衡。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出口有关的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十分迅速;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水平仍较为低下,这无形中加剧了我国地区收入的差距[4]。
第六,贸易顺差增加了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国所承接的加工制造行业,大多需要大量消耗能源,这加快了我国能源的消耗并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5]。
三、结论
第一,顺差并不能与国家经济水平直接画等号。尤其,当前的中国贸易顺差还是付出了较为高昂的代价,我国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均与此具有一定关联。同时,低附加值的加工外贸不仅牺牲了国内劳工福利,恶化国内收入分配格局,抑制内需增长,还必将导致国际上越来越多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等贸易争端。
第二,需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提升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改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向创新之路,大力科研研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应理顺国际贸易规则,避免出现知识产权纠纷,及时有效处理贸易争端。
第三,应减少中间产品进口环节,提高国内中间产品供给能力。应在产业政策上鼓励并吸引外商企业对主要中间投入品的投资,并可以设立基金,使得中间产品当地化,更多地鼓励国有企业自主研发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中上游产品的投入,同时,促进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国产化进程[6]。
第四,应加强加工贸易宏观调控,转变和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首先,可从价值和资源两个方面作为指标,将更好的资源和商业机会分配给此类高附加值及绿色环保的企业。其次,优化加工贸易的产业和商品指导目录及企业分类目录,制定优惠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完善管理部门间的联网管理方式,提高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积极性,促进加工贸易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东方.对我国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成因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10):39-40.
[2]王明胜.高贸易顺差利弊分析[J].中国商贸,2010(6):196-196
[3]刘志雄,周倩.我国贸易顺差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J].价格月刊,2016(5):25-29.
[4] 王维祥. 论我国目前贸易顺差问题[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07, 26(1):107-110.
[5]刘祥霞,黄兴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和环境分析[J].统计应用研究,2015(2):54-59.
[6]隋阳.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和发展趋势[J].商业文化,201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