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分析

2018-10-19 18:51王欣
智富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领导基层

王欣

【摘 要】统计数据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晴雨表,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既可以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每项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也可对每项决策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而虚假的统计数据容易反映不实的情况,最终导致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伤害。因此优化统计数据质量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本人在基层统计局工作多年的切身体验,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统计数据失真问题进行研究,从现行统计体制弊端、地方人为干预、基层统计建设、官员升迁考核等几方面对统计数据失真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统计体制;统计数据失真;基层统计;地方政府

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统计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和决策依据。我国目前正处于贯彻落实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然而近年来,统计数据失真的现象却愈演愈烈,统计数据上的弄虚作假,虚夸浮报现象层出不穷。民众的“被平均”、“被统计”和“被增长”等怪现象频有发生,这些都严重的危害着国家的利益和政府的公信力。[1]

一、统计数据失真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统计数据失真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且呈愈演愈烈的全面化趋势。

1、统计数据经常出现“打架”现象

中国政府统计数据的来源除了来自政府统计部门的综合统计,也有来自其他部门的部门统计,而不同部门由于各自的数据釆集渠道、应用的统计方法技术手段不同,生产出来的统计数据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甚至有时侯差距还很悬殊,经常让统计数据需求者无所适从,不知相信哪套数据。

2、统计数据与饱受大众质疑

自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统计数据就一直饱受国内外相关信息需求者的质疑。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中国经济数据备受国内外关注,但质疑声也随之增多。仅2009年上半年,就相继有国内外媒体对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职工工资增长数据、发电量数据等广泛质疑。甚至有人戏称2009年是“被之年”,那一年工資被增长,人口被就业。一些玩笑话反映出了统计数据与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形成了强大反差,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统计数据造假,人为地提高了城乡人民的富裕程度和承受能力,从而增加了农民负担,损害了城乡人民的利益,损害了政府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弄虚作假侵烛国家健康的肌体,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二、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分析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政府统计数据在某些方面、某些指标的威性与公信度面临严峻的挑战,饱受人们的质疑。本文从统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人为干扰因素,统计法缺陷,基层统计的条件落后,领导考核机制不完善,社会统计意识不强等几方面详细的分析了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

1、统计管理体制弊端突出

我国现行统计管理在行政上受当地政府直接领导,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领导。这种统计管理体制下,地方人民政府拥有对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行政领导权,这就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利用职权对地方统计机构的进行干涉,严重影响了统计的独立性。行政上和业务上受不同组织机构的管理让地方统计机构处在了一个比较尴尬和为难的位置。为了维持地方的既得利益,地方政府还会与当地的利益集团形成合谋,偏离甚至违背中央的意图。[2]而使得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很难摆脱行政干扰,迫于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统计机构的压力,被迫伪造、篡改统计数据。

2、人为干预统计数据现象严重

虽然我国现行的目标考核制度已经强调了不再以GDP论英雄,但统计数据仍然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不在少数的地区还参考统计数据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决定干部的选和任用。这种考核制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负面的不良影响也不可回避。一些地方领导直接或间接干预基层统计机构,在汇总数据上报过程中造假。有些领导为了显示自己的工作成绩,在当年工农业产值等数据尚未统计出来之前,就向记者吹嘘,然后,诱导下面造出数据,以吻合领导发出的翻番的消息。有些地区,与下级签“军令状”,层层落实数据。一旦下级完不成任务数据,就要受处分或被撤职,最终只能报计划数代替统计数,报现价数代替不变价数。有些地方的领导手中备有两套数据,摆功劳、说经验,讲成绩、谋高位、求晋级时就用那套“成绩斐然”的高数据,要扶持、争资金、拉指标、榜补贴时就用那套“困难重重”的低数据。

3、基层统计工作条件落后,力量不足

多年来,基层统计部门在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的同时,注重搞好对本级政府的统计服务而相应求得本地统计工作的发展,这一“以任务带建设”的发展方针,虽然使统计工作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力量与任务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消除。

县级政府统计机构计算手段落后,基层基本没有建立起必要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省、市、县(区)不能实现统计信息联网,影响了统计数据的顺利传输,也不利于对全省统计数据的及时监控。由于基层统计部门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往往一人要同时负责好几个专业的统计工作,在完成常规的统计报表的基础上,还要配合完成各项专项调查的工作,并且还要定期投入到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等重大国情国力的调查工作中。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可工资、待遇等问题却迟迟无法正常到位,这使得基层统计部门很难留住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基本上能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做统计工作的人员都是一些不再年轻且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员。[3]由于基层统计人员的待遇低,造成基层统计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统计专业人才较少,高素质的统计人才就更少。许多基层统计人员对经济、财会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有所欠缺,对统计数据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还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也影响了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

4、领导考核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统计数据被用来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主要指标,是导致基层统计数据失实的重要原因。个别地方制定计划好高鸯远、脱离实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计划经济的烙印依然存在着,各级政府一般把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列为目标考核内容,并签订责任状,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年年只增不减,有些明显脱离实际,指标过高,下级很难完成任务。这使得每张“责任状”上目标的实现都与各级领导的政绩、升降、荣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在急功近利、追求职位升迁的心理驱动下,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只顾“位子”和“面子”,视统计法律法规如无物,为了本地区集体的局部利益,为了个人的政治荣誉,盲目追求和攀比增长速度,弄虚造假,有的领导甚至以权扰数。从而导致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屡见不鲜。[4]

三、结论

政府统计失真,会削弱政府统计机构的存在价值、影响政府管理质量、浪费国家财政经费、干扰市场正常运行、损坏政府统计部门和政府公信力,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交往,误导政府官员的政绩观。目前,我国政府统计失真情况日益恶化,呈现出全面化、普遍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地方政府干扰导致的利益性失真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国家宏观管理和政府形象。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发现政府统计失真的产生原因与现行统计体制弊端,人为对统计数据的干扰,偏软的统计法律执法,落后的基层统计建设,不完善的领导考核机制,社会大众统计意识差,对统计工作的的配合度不够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参考文献】

[1]孙燕惠.统计数据失真之原因分析[J].研究于信息,1994(03):3-5.

[2]朱震葆.关于政府统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统计研究,1997(06):69-71.

[3]燕志斌.县级政府统计数据失真原因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4]施冬惠.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领导基层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