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红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根据全球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我国首次在国际社会提出的宏大区域链合作倡议,是我国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际社会和“一带一路”域内外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存在诸多疑虑和偏见,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也始终夹杂着质疑和反对的声音,这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和成效。
【关键词】一带一路;美国认知;中美关系;中国战略选择
一、“一帶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
两极世界理论作者撰文声称,“一带一路”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形态学视角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提出的最新的最具前瞻性的理论创新。“一带一路”倡议使理论中关于第三代两极世界进程的先经济后政治的合作步骤原则、先中亚俄罗斯后南亚东南亚再中东非洲最后欧洲的地缘推进原则、先竞争性领域后自然垄断性领域再公共产品性领域的产业递进原则从理论走向了现实,特别是以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基础提出的产权合作递进原则得到了初步体现。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背景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特点,它不是中国单独推进或强加于他国的方案,也不是一个封闭性和排他性的方案,而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共商、共营、共建、共享的开放的合作方案。
三、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一)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便成为海外媒体和国际智库关注的重点。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评价积极,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其致力于打造欧亚非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型和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还将对地区与全球的繁荣发展与和平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二)域内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一些域内国家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机遇,希望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持肯定和支持态度。首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本国和地区发展战略实现对接。另一方面,一些域内国家也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疑虑和顾忌,怀疑中国可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来扩大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担心本国的国家主权和安全会遭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威胁和侵蚀。
(三)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域外国家对待“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也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美国、日本等国。这些国家与中国存在明显的地缘政治和现实利益冲突,虽然没有公开地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排斥和反对,但总体上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怀疑、不参与、抵触、阻挠的立场。
四、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论
中国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之后,一些美国媒体和观察家迅速将“一带一路”倡议和美国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联系起来,声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其中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是相互联系的重点战略安排。舆论将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同二战后美国发起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并非巧合。因为二者情形相似: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全球大国试图用经济力量来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马歇尔计划”帮助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中国也寄希望于通过两个“丝路”倡议来达到同样的效果。虽然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规划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共性”,但是二者在本质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同发展为根本属性,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原则,以务实合作为主要导向,而“马歇尔计划”服务于美国的对苏冷战战略,是一项具有附加条件的援助。同时,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利益诉求更为多样化,其实施的外部环境也更为复杂,并且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域外因素干扰。因此,那些将“一带一路”倡议比作“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看法,显然是一种误解。
(二)中国版“再平衡”战略论
美国政府推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中国相当一部分精英和民众眼里,美国的“转向亚洲”战略已然给中国带来了威胁和不安全感,并且导致了中美两国之间日益显现的安全困境。在美国部分人士看来,为了缓解上述战略压力和安全难题,中国开始积极筹划“西进”,推出“一带一路”倡议,谋求在陆上和海上两个方向拓展战略空间,以打破美国的战略包围圈。因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种回应,它构成了“中国版的亚洲战略再平衡”。从表面上来看“一带一路”只是该区域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发展计划,旨在加强贸易、基建和连通性,其实这一倡议的真正目的也涉及安全问题。只不过,中国非常巧妙地借用了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降低了地缘政治含义中的敏感性。
(三)“中国经济自我救赎”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迈向“新常态”,其增长速度开始从高速回落到中高速状态。如何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都成为摆在中国决策者面前的艰巨任务。基于此,相当一部分美国学者和媒体认为,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其在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下而做出的政策调整,实质上是一种经济上的自我救赎行为。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经济下行等问题的重要举措,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海外融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支持中国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建设。
五、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应对
(一)为“一带一路”建设设置障碍
虽然美国无法直接阻止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但是却可以在其实施过程中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甚至不惜对抗,以延缓或者阻滞“一带一路”建设的脚步。例如:在亚投行的筹建过程中,美国所谓的“欢迎”和“支持”只不过是一种表面说辞,其真正目的在于从外部利用现有的国际标准、国际规则以及它自己假设的一些问题来干预、干扰。
(二)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竞争
在應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挑战面前,美国国内也不乏一些现实和理性的声音。首先,美国的“钱袋子”或许不如中国丰厚,但美国拥有超强的投放能力、国土安全和网络防御能力,能够在保护“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作用。其次,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美国科技、工程和建筑公司可以提供最佳实践、高质量和安全标准。最后,通过参与“一带一路”,美国还可以敦促中国坚守国际劳动、环境和商业标准。为了实现上述设想,美国首先应该下决心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
(三)在大中亚地区事务上与中国合作
美国欢迎中国为中亚国家的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做的努力,并以务实的态度来看待这一互惠互利行为。 美国希望与中国以及本地区其他国家共同促进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也愿意在丝绸之路项目上与中国展开合作。尤其是在中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中美是互补而不是竞争的关系。
(四)适度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陆海两个方向上的不断推进,它将在某种程度上对美国的战略“再平衡”形成对冲作用。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应当对其“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适度调整,以应对新的地缘环境变化和挑战。
六、中国战略选择——“一带一路”公共外交
1、短期目标:消除疑虑误解、提升“一带一路”认同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当前,国际社会和“一带一路”域内外国家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意图表现出强烈的担忧和不安。正如前文所述,一些海外媒体将“一带一路”倡议看作是挑战和威胁而非机遇,因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和解读呈现出较为消极负面的倾向。
2、中期目标:夯实国际民意基础、增进各国战略互信
一些“一带一路”域内外国家怀疑、猜忌“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图,对“一带一路”倡议持谨慎、观望态度,甚至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排挤和围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带一路”域内外国家公众交往互动有限、各国战略互信不足。一方面,一些“一带一路”域内外大国与中国缺乏战略互信,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戒心和疑虑。“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中期目标和任务将是在消除国际社会及“一带一路”域内外国家公众疑虑与猜忌、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世界认同度的基础上,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共建原则,通过传播丝路文化、传递丝路友谊、讲好丝路故事、弘扬丝路精神,弥合“一带一路”域内外国家公众分歧与文化裂痕,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域内外各国好友关系,增进“一带一路”域内外公众间的彼此理解和国家间的相互信任,争取更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支持者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3、长期目标:强化共同体意识、化解中国崛起困境
中国的快速崛起推动着地区乃至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急速调整,世界主要大国和中国周边国家都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以适应新的地缘战略格局和崛起中的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中国的地缘战略空间不断遭到挤压,东有日本的战略对抗和美国的战略围堵,西有俄罗斯的战略猜疑,东南有菲律宾、越南的战略搅局,西南有印度的战略不合作,周边还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心怀大国情结的国家的战略牵制。
七、结束语
总之,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政府以及主流智库学者的认知是复杂的、多元的。我们必须明确地看到,“一带一路”这个世纪工程、全球区域工程,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壮大、最终实现目标,也离不开美国的参与和支持。深刻认识与了解美国关于中国“一带一路”的认知以及根源,有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尤其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下,如能增强引导其参与度、获利感,广泛地达成共识,提升其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意愿从而推动其政治意愿,将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
同时,我国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导权和持续改进,努力巩固和加强我们的传统铁杆支持,不断争取域内外国家的理解和互信,坚定贯彻互利共赢的双边及多边政策,积极缓和与消除如美国这样的域外国家的猜忌和抵制。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欧亚非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徐亮.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分类与反应策略[J].学理论,2015(32):15-16.
[2]马建英.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104-132+159-160.
[3]杨荣国.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