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也名
【摘 要】“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其实施的重要市场主体是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核心目标是投资和贸易的合作,产业合作是企业发展的重点,政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上的支持。但由于投资所在国的政策和政局变动、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以及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等因素的存在,“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应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的对策,发挥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协调政府与企业在“走出去”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强大的平台作用。本文旨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企“走出去”的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企;走出去;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基础设施共享、国际产能合作,使我国企业可以更好的、更高效的“走出去”。但是,“一带一路”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成功地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投资所在国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对策,制定合理战略。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一带一路”的建设实现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施工能力强、成本低,有明显优势,可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向其他沿线国家分享有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同时汲取沿线国家在自然资源、能源方面的优势,与我国对外产能需求形成互补,使我们可以同沿线国家共享基础设施,进行产能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
1.基础设施建设有优势
上文提到,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明显优势,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共享是重大机遇之一。亚洲地区乃至全球,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费用才能维持目前的发展水平,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水平名列世界前茅,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还在持续推进与沿线国家在交通、能源的基础设施和通讯干线网络等方面的合作。这给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互利共赢合作带来巨大机遇和发展空间。
2.投资贸易合作潜力大
上述分析中提到,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国家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方面存在经济结构上很强的互补性,为国家之间贸易合作提供了可能。
从投资方面看,商务部《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0-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幅高达38.6%;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高达1961.5亿美元,超过实际使用外资额约702亿美元,占全球流量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二。今后我国将会持续推动沿线国家产业水平升级,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当地民生。从贸易方面来看,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27.7%,较2011年提高3.8个百分点。i在“一带一路”建设下,我国应继续增强与沿线国家在海关等方面的合作,为了创造出畅通的物流条件而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此外,贸易方式也需要创新,如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完善区域营销网络;进口与出口同时兼顾,达到与沿线国家贸易平衡。
3.产业合作空间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部分同我国一样属发展中国家,且产业结构互补,所以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国家间产业合作空间十分广阔。所以,今后我国将会继续加强与沿线国家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矿业、冶炼、加工一体化发展,共同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并共同建设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区、海洋经济示范区和海洋人才培养基地等。
4.金融支持
2014年11月,我国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文简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目的是为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项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目前,由我国出资设立的丝路基金已经启动。另外,由我国发起设立的亚投行已经吸引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加入。此外,国家开发银行也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
1.沿线国家政策和政局变动
“一带一路”经过的大部分是地缘政治混乱的区域,投资所在国的政策和政局变动成为企业的重大挑战之一。2014年我国在斯里兰卡开工的科伦波港口城的项目,在2015年新总统上任后因为涉嫌规避当地法律法规被叫停,需要重新进行评估,使我国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许多。
2.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存在差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上覆盖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全部区域,各国存在着显著文化差异,投资时容易遇到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在“走出去”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了解。
3.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一带一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才。我们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具备海外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只有充分了解与投资相关的法律政策和东道国的文化习俗,才能帮助企业迅速适应国外市场环境。然而,具有这些能力的人才极为短缺,“走出去”的企业在管理上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有必有效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人才网络。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对策
企业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要市场主体,扩大对外投资、推进企业“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政府应从多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构建多元化的服務体系,带动所投资国家经济发展,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就业,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一)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应进一步明确“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定位。例如,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由于在机械装备制造业领域国内缺少创新能力,同时机械制造业的品牌打造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中国企业很难做到像德国人那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去做一些原创型的产品。因此企业可以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进行跨国收购。
(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我国已与多国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走出去”的企业要充分重视、理解和使用。在政府协议指导下,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避免因为政治不确定而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同时也要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政府应引导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尊重当地的民情习俗,切不可短视近利。另外,企业应加强对“走出去”人员的公共外交知识的培训,积极与当地媒体接触,塑造正面形象,使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更加畅通无阻。
(三)强化风险预警
除分析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环境外,企业在海外投资前还要做好投资环境的详细论证、投资方案的合理制定以及各类风险有效识别并防范。包括对所在国的市场环境、公司的企业文化等做到充分的分析了解,避免由于对海外市场缺乏了解而导致风险。
注释:
i 摘自《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7年秋季)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 吴沁沁 庄芹芹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企业“走出去”的对策思考 《经济纵横》2017年第2期.
[2] 沈志远 “一带一路”倡议下税收协定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考 《财经理论研究》 2017年第1期.
[3] 张欣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挑战与对策 《一带一路》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