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军 杜海波 裴玉生
【摘 要】静宁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片区特困地区,同时也是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静宁县金融机构紧紧围绕苹果产业,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支持苹果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为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本文从静宁县苹果产业自身和金融扶持方面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围绕“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探讨性的提出了苹果产业发展的破局之策,旨在进一步促进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了强县富民的目的。
【关键词】苹果产业;金融支持;产业扶贫
一、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处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苹果产业经过连续30多年的发展,目前果园总面积达到了101.2万亩,是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静宁苹果先后获得“中华名果”等13个大奖,成功注册为全国驰名商标,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A产品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认证四张国家级名片,静宁先后被国家林业总局、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苹果之乡”。
二、金融支持静宁苹果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信贷政策扶持苹果产业。人行静宁县支行先后出台了《支持苹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关于金融支持苹果产业、支持实体经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拓县域“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市场,全县涉农贷款占比达到了87.8%。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农和扶贫再贷款20.54亿元,执行优惠准备金率累计释放信贷资金12.4亿元,近5年金融机构贷款增速保持在了10%以上。引导县辖8家金融机构开展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开展“一对一”定向支持服务,对18家果品产业、7家龙头企业和103户果农授信14.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6.13亿元。
(二)不断加大信贷产品创新。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先后推出“金果联盟”、“金果宝”、“信贷自治村”、“四融”平台等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37项,全县金融机构涉果贷款余额30.35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9.74%。农业银行为常津果业发放“跨境参融通”贷款4800万元,支持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邮政储蓄银行于2013年组织67家涉果企业成立了“金果联盟”组织,率先推出“金果联盟”信贷产品,共加入龙头企业17家、小微企业361家、合作社543个、家庭农场147个,累计发放“金果联盟”贷款13.21亿元,目前余额8.76亿元,贷款企业数占到了入会企业总数的73.21%。
(三)稳步推进产业扶贫步伐。静宁成纪村镇银行以扶贫再贷款资金为依托,在12个乡镇30个行政村设立“信贷自治村”信贷模式,累计为从事苹果种植业的1412贫困户农户发放“信贷自治村”贷款1.47亿元,贷款利率低于全县金融机构平均利率2.22个百分点,让利农民利息支出178.03万元,46个“信贷自治村”中621个贫困户已实现脫贫,全县贫困发生率由19.27%下降至13.54%。
(四)农业保险助力苹果产业。人保财险公司联合财政、人行、林业局于2013年推行苹果“丰产园”保险,通过“财政补贴+农户自筹”的方式推进苹果产业保险,2017年投保面积13.09万亩,涉及21个乡镇、284个村社、26385户农户,当年总赔款17803户1322万元,户均赔款743元,有效规避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五)优化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人行静宁县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助农取款服务点和自助机具布施步伐,至2017年末全县设立助农服取款务点437个,实现了对24个乡镇和333个行政村的“全覆盖”,逐步构建起了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6个,村级服务点100个,示范企业3家,线上交易8900万元,较上年增长了23%。2017年通过电商渠道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销售苹果1.17万吨,实现出口创汇1.6亿元。
三、金融支持苹果产业发展的困境
(一)金融设施建设不足。金融基础设施作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硬件,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效率。目前,静宁县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城区设立营业网点31家,在乡镇设立营业网点48家。全县非现金支付终端、ATM机布放和POS布放密度分别仅为1165台/万人、1.6台/万人和15.79台、万人,需要进一步增加网点数量;从结构来看,很多乡、镇只有农村商业银行设立了1家营业网点,难以满足产业发展服务需求。
(二)金融服务效率不高。目前金融机构普遍上收信贷审批权限,一些金融机构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批准发放,要经过层层申报、调查、审批,时间少则半个月,多则数月。而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季节性强、时间短、周转快,难以得到及时满足。据国家级龙头企业常津果品公司反映,正常一笔贷款申请下来,贷款所要的资料至少要编一本几百页的厚书,往往一笔贷款经过层层审批发放到手时,企业已经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
(三)金融服务水平不高。当前县域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抵押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而票据融资、林权证、订单、仓单贷款尚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全面推广。而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涉农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加之财务体系不健全,无法及时从银行取得贷款,直接影响了果品企业的经营效率。
四、苹果产业链发展的破局策略
(一)科学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首先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信贷导向评估机制作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深入开展实地调查,掌握产业主体的资金需求状况,因地制宜加大贷款投入。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投入的考核激励办法,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支持苹果产业发展。其次是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要从数量上进一步均衡金融机构的布局,为金融服务盲区增设新的营业网点,增加ATM机、POS机等自助机具的布放,为农户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二)加大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力度。首先是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县域金融机构应坚持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理念,在涉农贷款发放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方式,推出符合苹果产业发展的服务方式和信贷产品。对产业化龙头企业,要进一步扩大林权、订单、仓单、应收账款等抵押担保信贷方式,探索以股权、商标品牌、特约经销商经营权、专利权等有效物权作担保抵押的信贷方式。其次是推进多元化发展。不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加大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用好“金果宝”、“金果联盟”等已成熟的信贷产品,力争实现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金融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切实提高金融支持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首先是是建立健全信用体系。要结合县域实际,制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并统一中小企业及农户的信用评价标准,做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企业及信用农户的评定工作。其次是是加大信用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微信等新兴媒介宣传工具,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其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