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思想

2018-10-19 01:15周德海
桂海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爱因斯坦

周德海

摘要:在学术界对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中,存在着表面化和片面性的缺陷。为爱因斯坦指引社会主义方向的“社会一伦理目的”,是他的宇宙宗教上帝概念所内含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图景。爱因斯坦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主义,是一个由自由的个人构成、民主治理、人民生活安全和幸福的社会。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思想,直接来源于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冷静分析。尽管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尽相同,但却与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有着某种相通之处。爱因斯坦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完全的计划经济,也许是人类奋斗和追求的一个远景目标,它只能随着人类智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实现。

关键词:爱因斯坦;社会一伦理目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4-0069-06

一、学术界对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存在的缺陷

爱因斯坦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一段时期是学术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但是在笔者看来,一些学者对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基本上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思路和话语体系,来描述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思想,评价其是非得失的。例如,李恩波认为,“爱因斯坦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重危机及其社会经济制度根源基础上,把生产资料的公有(社会占有)和在此基础上计划经济的建立,看作是消除危机的根本手段而提出他的社会主义主张的”,“把实行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的计划经济视为消除资本主义祸害的根本出路”。管文虎和李玲也认为,“爱因斯坦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爱因斯坦信奉社会主义,主要是基于他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深刻认识和分析。”刘璐则认为,“爱因斯坦强烈抨击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病,……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有关论述非常接近”。

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爱因斯坦确实读过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宣扬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是,如果据此认为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思想,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是在对资本主义弊端的分析和批判中形成的,那么在笔者看来,这就实在是太表面化了。

虽然所有研究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的学者,在爱因斯坦的《为什么要社会主义?》一文中,都应当阅读过爱因斯坦所说的,他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为什么要对社会主义的题目发表意见的两条理由,即:1.“社会主义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克服并且超过人类发展的掠夺阶段”,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经济科学”却“不能说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2.“指引社会主义方向的是一个社会—伦理目的”。但是,从上述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都没有弄明白爱因斯坦这两条理由中所包含的内容,而是简单地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来附会爱因斯坦所主张的社会主义的言论。

毋庸讳言,在爱因斯坦的第一条理由中所说的处于目前状况下的经济科学,都不能说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显然包括他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换句话说,在爱因斯坦看来,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經济学在内既有的经济科学,都不能合乎逻辑地导向他所主张的那种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爱因斯坦的第二条理由,是说从他的那个“社会一伦理目的”,可以合乎逻辑地导向他所主张的那种未来的社会主义。虽然有的学者也意识到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他“从独特的视角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分析”。但遗憾的是,该学者并没有指出爱因斯坦的“独特的视角”究竟是什么。更有学者明确地指出,“社会伦理追求”是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信念来源之一,但是在该学者看来,爱因斯坦对社会伦理的追求,仅仅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想在全世界各处看到社会幸福、经济公平、国际和平和阶级和平的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看到的却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本质,以及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所造成的工人失业、贫困与经济危机,而爱因斯坦提出的解决办法,只是用削减工人劳动时间的办法减少失业者,通过延长学生的学习年限避免年轻人与成年人竞争劳动岗位,等等。这也许就是学者们所说的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是“以人的‘互助和宽容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或者把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称为“人道的社会主义”的理由和根据。很显然,如果我们不能弄清楚爱因斯坦的那个“社会一伦理目的”,就无法真正理解爱因斯坦所主张的那个社会主义。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专题研究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的学者,都忽略了爱因斯坦在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的同时,不仅有为资本家辩护的言论,而且对资本主义的瑞士和美国的民主的社会制度,特别是民主的教育制度,给予过高度的赞扬。相反,爱因斯坦在赞扬列宁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的同时,也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诸多的批评。用扈丁的话说,爱因斯坦对列宁创建的俄国社会主义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内的政治状况,不仅“显露担忧和不满”,而且使他“感到十分失望”,觉得“苏联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他心目中的社会主义”。这就意味着,爱因斯坦所主张或他所要的社会主义,并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分析和批判的结果,它同样也是对当时苏俄社会主义制度分析和批判的结果。而忽略了这一点,所得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成果,必然是片面性的。因为道理很简单,运用片面的研究资料或片面的理论素材进行理论研究,只能得出片面的逻辑结论。

据此,在笔者看来,学术界在对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中,存在着表面化和片面性的缺陷。

二、“社会一伦理目的”是爱因斯坦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爱因斯坦在谈到是“社会一伦理目的”把他指引向社会主义方向时说,“科学不能创造目的”,“在涉及人类的问题时,我们就应当注意不要过高地估计科学和科学方法”。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只能断言‘是什么,而不能断言‘应当是什么”。“应当是什么”的问题,超越了科学的范围,属于宗教的领域,涉及的是人类最基本的目的、目标和价值。因此,爱因斯坦认为,“我们的志向和判断的最高原则是犹太教一基督教的传统给予我们的”,宗教是“人类长期的事业”,它的职责就是“要使人类清醒地、全面地意识到这些价值和目标,并且不断地加强和扩大它们的影响”,宗教的“道德训示”是“全人类最宝贵的遗产”,一个人受了宗教感化,就意味着他“已经尽他的最大可能从自私欲望的镣铐中解放了出来,而全神贯注在那些因其超越个人的价值而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感情和志向”,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爱因斯坦在这里所说的宗教,指的是以犹太教一基督教为主要形式的道德宗教。在他看来,人类所做和所想的一切,都关系到要满足迫切的需要和减轻痛苦。在原始人心里,引起宗教观念的最主要原因是恐惧——对饥饿、野兽、疾病和死亡的恐惧。由于当时的人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还没有很好发展,因而在他们的心里就造出一些多少可以同他们自己相类似的虚幻的东西,即鬼神,以为那些使人恐惧的事情都取决于鬼神的意志和行动。爱因斯坦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宗教,称为“恐惧宗教”。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的社会冲动,即求得引导、慈爱和扶助的愿望,成为宗教的另一个源泉,形成了社会的或者道德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把这种宗教叫做“道德宗教”。对此,他指出:“一切文明人,特别是东方人的宗教,主要都是道德宗教。从恐惧宗教发展到道德宗教,实在是民族生活的一大进步。”很明显,无论是恐惧宗教还是道德宗教,都是人类在未知的自然和社会的压力下,通过赋予由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偶像——鬼神(鬼神是上帝概念的原始形式)或上帝——以令人生畏或令人欢迎的超自然的能力和力量,迫使人们对它们产生强烈敬畏感,从而确立起对所有人一律适用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原则,规范人们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建立部落或社会生活的秩序,维护部落或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随着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道德宗教的上帝概念的拟人化的特征,除了引起各个教派之间的矛盾,更主要的是造成了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冲突。在爱因斯坦看来,解决这个矛盾和消除这个冲突的根本办法,就是明确划分科学与宗教各自的界限,用科学知识“净化”道德宗教,清除其上帝的拟人化特征,将其提高到“真正的宗教”境界。由这种真正的宗教为人类所确立的“非常崇高的目标”,“可以把它叙述为:个人的自由而有责任心的发展,使他得以在为全人类的服务中自由地、愉快地贡献出他的力量。”

爱因斯坦在同A·施特恩的谈话中,把他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宇宙的宗教”,说鼓舞他始终忠诚于他所献身的事业,是“探索‘自然界里和思维世界里所显示出来的[崇高庄严和]不可思议的秩序”。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是他在接受传统的道德宗教教育和他对宇宙本质和规律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对道德宗教的信仰,成为他“从‘仅仅作为个人的桎梏中,从那种被愿望、希望和原始感情所支配的生活中解放出来的第一个尝试”。而他在12岁那年,通过阅读通俗的科学书籍所引起的对《圣经》里的许多故事的怀疑,使他交织着“国家是故意用谎言来欺骗年轻人的”这样一种印象,获得“一种真正狂热的自由思想”,导致他“突然中止了”对传统道德宗教的信仰,确立了从思想上掌握实在的外在世界这样一个“最高目标”,标志着爱因斯坦进入了一个新的宗教“天堂”,意味着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初步形成。随着爱因斯坦对宇宙本质和规律探索的逐步深入,他的宇宙宗教观念随之增强,特别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创立,使他的宇宙宗教达到了最高形态,形成了他的“上帝”概念,即他在自己的科学探索过程中所理解和体验到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具体地说,实在的外在世界的“有秩序的和谐”,就是爱因斯坦宇宙宗教上帝概念的具体表现,而对这个实在的外在世界的“有秩序的和谐”的探索和追求,便成为爱因斯坦人生的最高目的、目标和价值。

根据爱因斯坦的“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的观点,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的上帝概念,成为他在科学理论的研究中,致力于构建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的宇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而在关于人类事务的探索中,爱因斯坦宇宙宗教的上帝概念,则成为他构建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图景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从这方面看,爱因斯坦对他的宇宙宗教上帝概念中所包含的那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的追求,成为把他指引到他的社会主义方向的“社会一伦理目的”。

三、爱因斯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很明显,爱因斯坦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就是包含在他的宇宙宗教上帝概念中的那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反过来说,爱因斯坦对他的宇宙宗教上帝概念中的那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的探索和追求,也就是他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爱因斯坦自信地认为,他“享有一个无可责备的社会主义者的盛名”。据此,我们可以把爱因斯坦所主张或所要的那种社会主义,称之为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主义。在爱因斯坦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主义中,包含着这样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应当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尽管爱因斯坦认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人口的发展,在人类已经组成了一个生产和消费的行星公社的情况下,具有田园风味的个人或者相当小的集团完全自给自足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社会,是社会支配着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而个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但是,如果用这种观念作为评价个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是“有错误的”。他的理由是,人们从社会得到的一切物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过去无数世代中许多有创造才能的个人所取得的”。道理很简单,“只有个人才能思考”,“只有自由的个人才能作出发现”,从而“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任何最新的创意,只能来自于自由的个人,即使是一个科学家组织,也不能“作出查理士·达尔文那样的发现”。因为个人自由不仅是一切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爱因斯坦深刻地体验到,要是没有这种自由,“凡是有自尊心的人都不會觉得还有活下去的价值。”因此,“只有在自由的社会中,人才能有所发明,并且创造出文化价值,使现代人生活得有意义。”

爱因斯坦从他的自由的社会思想出发,坚持国家是为人而建立的政治信条。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上,爱因斯坦认为国家是民众的“仆从”,“国家的最高使命是保护个人,并且使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创造才能的人。”而在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关系中,爱因斯坦坚持的是“人类的福利必须置于对自己国家的忠诚之上——事实上,必须置于一切之上”的原则。正因为如此,在爱因斯坦看来,人们“追求真理和科学知识”的权利,“应当被任何政府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而“尊重那些诚挚地追求真理和科学知识的人的自由”,则是为了“整个社会的最高利益”。因此,无论是在爱因斯坦所主张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在他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可能不是一个由法律规定和保护的、享有自由权利的个人或公民,所联合或组成的自由的社会或自由的国家。

第二,社会主义应当是一个安全和幸福的社会。这是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追求的伦理目的和目标。这里所说的安全,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没有战争的危害、没有暴政的压迫、没有失业的担忧。这里所说的幸福,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爱因斯坦的人生目的,就是为全人类的利益服务,为人类的幸福生活作出贡献。他期望人们“安全、幸福”和“自由发展”,为人类探索“通向愉快幸福生活的道路”。但是,人们的安全和幸福的生活,必须有优裕的物质条件保障,否则,所谓的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都没有意义。在这方面,爱因斯坦是有切身体会的。爱因斯坦父亲和叔叔创办的家庭企业,曾经历过破产,全家人生活艰难。1898年,正在大学读书的爱因斯坦在给妹妹的一封信说:“当然,使我最感压抑的就是我可怜的父母所遭受的(经济上的)灾难。我已长大成人,可是仍然无所作为,一点忙也帮不上,这真使人肝肠欲断”。爱因斯坦在谈到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失业经历时说,要是没有格罗斯曼和格罗斯曼父亲的帮助,使他在伯尔尼联邦专利局里获得一个稳定的职位和经济来源,他“即使未必死去”,“也会在智力上被摧毁了”。爱因斯坦进入专利局工作以后,也曾“多次设法转到工资较优的邮局工作”,只是“没有成功”,然而在两年以后,爱因斯坦就由三级技术员晋升为二级技术专家,当他第一次领到提级后的工资时,竟然说出“这么多的钱叫我怎么办呢?”这样的话。显然,当时爱因斯坦所得到的工资,足以让他过上优裕的物质生活,使他能在生活无忧的状态下,利用闲暇的自由时间,从事他感兴趣的科学研究,一举登上世界科学的高峰。此后,爱因斯坦名利双收,再无物质生活之虞。但是,作为一个有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人,爱因斯坦希望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消除当时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所有弊端,使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能在安全的社會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劳动或努力,过上安全、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爱因斯坦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主义,是一个由自由的个人构成、民主治理、人民生活安全和幸福的社会。

四、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

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思想,除了来源于基督教的道德和伦理原则,特别是他的宇宙宗教的上帝概念以外,在具体内容上,则直接来源于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冷静分析。

在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方面,爱因斯坦一是继承了犹太教和犹太共同体所具有的视生命为“神圣”的生命观、“对正义和理性的热爱”、“社会正义的民主理想”、“一切人中间的互助和宽容”精神、“高度尊重各种形式的理智的追求和精神的努力”等优秀传统,以及“犹太祖先,即先知者,以及中国古代圣贤”提出的“自由幸福的人类公社”的目标。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认为,“社会主义的要求多半首先由犹太人提出来”。此外,爱因斯坦还继承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产生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准则”、由历史上有见识的人从历史经验中和对美与和谐的热望中得出来的“人权”理想和信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用纯洁的伟大的殉道者的鲜血换取来的”,以“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独立性”为标志的“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这样一份“最有价值的财产”。二是继承了科学精神。爱因斯坦认为,“使真正民主成为可能的是科学家”。在他看来,科学在本质上是自由的,科学的自由精神和科学所需要的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不仅如此,科学还需要科学家个人之间的无私合作。科学的这种无私合作精神,自然地成为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科学直接或间接地生产出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不仅减轻了人类的日常劳动,延长了人类生命的同时,使人类获得了大量的自由时间,而且造出了最美好的艺术上和思想上的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人们自由地发展各自的才能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因此,在爱因斯坦所主张或所要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应当是一个科学昌明并且在实际上获得巨大发展的社会。三是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流人物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爱因斯坦在谈到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因此,爱因斯坦认为,从耶稣到歌德和康德、托尔斯泰、甘地、洛伦兹、卡尔·马克思和列、高尔基等第一流的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和艺术大师,在他们的思想、理论、哲学和艺术作品中,所倡导和体现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公平、正义、公理、和平等主张,代表着人类深远的洞察力和巨大的道德力量。因此,所有这些人类的宝贵财富,都应当成为爱因斯坦所主张或所要的那种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爱因斯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的剥削本质的批判,对由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和工人失业原因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因无情竞争导致个人社会才干的萎缩和普遍的道德败坏、私人资本的寡头政治通过对教育和信息传播的控制而造成对个人自由的威胁和对民主制度的破坏,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利用权力对公民个人自由的肆意侵害等方面的揭露。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学者们已经说得很多,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在如何解决当时资本主义所存在的一些巨大的经济问题上,爱因斯坦认为,“逻辑上最简单但也是最大胆的方法”,就是实行“今天俄国正在试行的”“完全的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在爱因斯坦看来,社会主义的完全的计划经济,就是要采取一些法律上的措施,通过国家的控制,使生产手段归社会本身所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把生产、劳动和分配都根据确定的计划组织起来,按社会的需要调节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把工作分配给一切能工作的人,限制个人对财产和权力无节制的无限度的追求,建立社会公共福利制度,使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能生活,以达到消除社会经济的无组织状态,节约劳动、消除失业,避免经济危机、人民贫困和社会普遍的道德败坏,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的目的。但是,爱因斯坦在主张社会主义的完全的计划经济的同时,又特别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那些巨大的经济问题,都必须由“自由的人”,“通过民主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否则,就极有可能把人们“驱使到一种会阻碍健康发展的奴役制度中去”。据此,爱因斯坦认为,单纯的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还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完全的计划经济”,就意味着要把所有社会成员的生产劳动和个人消费,完全纳入到国家或社会的经济计划之中。这样一来,当国家或社会完全控制着每一个人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来源时,个人除了服从或顺从国家或社会的意志以外,就很难有爱因斯坦所说的那种个人自由,也就没有了作为自由在社会政治领域里的自然延伸——民主了。如果再加上为了使完全的计划经济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不得不在意识形态和宣传、教育、文化等方面强化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控制,那么,就更难有爱因斯坦所说的那种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了。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在对当时苏俄的社会主义实践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存在的各种问题表现出深深的担忧,他指出“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一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客观存在的,也是苏联社会主义没有解决好的。因此,他认为,“这样的社会主义,不能认为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办法,而只能看作是一种能够容纳这类解决办法的框架。”

总之,尽管爱因斯坦所主张或所要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尽相同,但是,爱因斯坦为人类描绘的那幅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主义蓝图,与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却有着某种相通之处。特别是爱因斯坦作为旁观者,以他的睿智的思维、敏锐的直觉和深邃洞察力,对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冷静分析,应该说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能够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照系。而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完全的计划经济,实在是一个因为实施起来过于复杂,远远超出了当今人类智力的发展水平,因而是一个不仅在目前,甚至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不可能真正做到的设想。也许,建立在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的完全的计划经济,是爱因斯坦为人类社会构想的一个终极目标,它只能随着人类智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实现。

责任编辑 陆昱

猜你喜欢
爱因斯坦
欧洲“爱因斯坦望远镜”开建有望
爱因斯坦的数学真的不好吗?
爱因斯坦的梦
成功来自谦虚
找到爱因斯坦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