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眼中的一勺江湖

2018-10-19 08:56
中国国家旅游 2018年10期
关键词:假山造园石头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不可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一块石头、一角山峰即可见华山的雄伟,一方池水即可见江湖的广阔,在园林的咫尺空间内再现自然的千岩万壑,使之成为园林的独特一景,也使中国园林从概念到形象都区别于任何外国园林体系。

壹 造园大师:“山石韩”的170年叠山之路 韩建中 小筑

中国古代园林最典型、最独特的造景手法,要数叠山。造园师们深入观察自然山川,并加以传神刻画、仿造的假山山石,看似随意安置,其实凝聚了无数心血。

启蒙

从儿时起,园林就渗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父亲对孩子的管教非常严格,那时候没有什么儿童玩具,他也担心我们出去到处跑出危险,就常带着我们玩韩家特有的游戏一堆煤渣。他在烧过的废煤渣中挑选出有孔洞、有纹理的,活像一块块造型各异的石头,让我们堆着玩,谁平衡掌握得最好、堆的“山”最高,就能得到奖励。那时,父亲在苏州做园林叠山已经小有名气,跟着爷爷修复了拙政园、网师园等经典古代园林。上小学时,放学后我最喜欢跑进父亲工作的园林里玩,报上父亲的大名,就能大摇大摆地走进去,不用买票。园林里最吸引我的就是高高低低的假山,我常爬到最高的假山上“探险”,为此没少挨父母的胖揍。

平时父亲给我们讲故事,也总是离不开爷爷和园林,提起爷爷,他的语气里满是敬佩。爷爷文化水平有限,但画得一手好画,也有胆识,肯钻研。那一辈的造园师叠山很辛苦,都是靠人力抬石头,爷爷也是亲自抬石头,日夜研究叠山工艺。

苏州的拙政园,距离大门200米左右有一个叠山景观,是爷爷修复的。当时废弃的园林中有个湖被土填满了,爷爷带领工人挖出一大堆石头,细细观察,发现有一块与众不同,形状像一艘船,根据多年经验判断,这块石头应该是倒下后落在旁边的,他就带着能工巧匠把这个石头吊起,用其他奇石把它整个架起来,工人们眼前一亮,这群石头突然就有了故事一正在海浪里行走的船,被海浪打翻,浪花中出现一只神龟将船顶起。这处景观前湖面开阔,四周灌木丛生,不远处有几株芦苇,正像是太湖边上一个小小的港湾。拙政园的几位园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他们叱咤风云,因为种种原因卸任还乡,在远离京都的蘇州找到了安静的“港湾”,此景亦可暗喻“扁舟一叶,浪迹天涯,人迹罕至,方为我家”。

落户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如今堪称中国园林的“网红”,它复制自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移。当年爷爷带着父亲修复殿春簃对角线处不起眼的山石时,把塌陷的石头从土里挖开,意外发现了一个幽深冷冽的泉眼,后来看到挖出的石头上写有“涵碧泉”,取自朱熹的诗句“一方水涵碧”。爷爷把周边的景色完美复原,让这眼泉水避免了被埋没的命运。

伏笔

我们首先修复的是烟雨楼的假山。避暑山庄的烟雨楼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的烟雨楼而建,我们接手的时候假山已全部倒塌。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重型机械,父亲带着我们用撬棒、三根杉木搭成的三脚架、扛棒、麻绳等工具起重。以我目前的技术水平,如果纯用三脚架根本完成不了,七八吨重的巨石,一般人根本不敢往上吊,用三脚架很难控制石头的结构和重心,放置的位置稍有偏差就会掉下来伤人。父亲修复了假山,叠成非常优美的造型,如今游客们可以从山下洞穴迂回前进,沿石磴盘旋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到烟雨楼。

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文津阁,这是一组坐倚青山、流水环绕、林荫掩映的庭院,其中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怪石嶙峋,气势雄浑。一个中秋节的晚上,明月高悬,叠山修复工作完成,我路过临水栏杆,在假山旁的水池里发现了两轮明月的倒影,一个是满月,一个是上弦月。我和父亲经过勘察,发现秘密在假山中——山石间隐藏着一个孔隙,光线透过去,映在水中,形成了弯月状,与天上的明月一真—幻,一缺一圆,趣意顿生,是古代叠山匠人留下的精妙伏笔。

行者档案

韩建中,“山石韩”第四代传人,当代园林叠山名匠,自幼随父亲韩良顺学习叠山技艺,曾多次参与著名园林项目的建设,如承德避暑山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明轩、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喇等。“山石韩”的创始人韩恒生,清道光来年生于木渎镇秀野园,与中国造园叠山大家——“山子张”张涟并称“南韩北张”。“山石韩”第二代传人韩步本,曾主持修复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其子韩良顺传承祖辈技艺,参与建设了承德避暑山庄、北京北海静心斋、钓鱼台国宾馆等众多名园的叠山工程。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古建筑修复特别荣誉奖”。

对话

您考察过其他国家的园林吗?

我研究过日本的园林。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叠山手法,却自成另一套体系,中国园林的叠山,是把大自然最优美的景观浓缩到园林里去,而日本却是把大自然最“难看”的景观保留下来。这里的“难看”并不是贬义词,只是审美的角度不同。我们的叠山讲究规矩商讨、大气磅礴。日本则把大自然边边角角不为人理解的部分突出出来去欣赏,那些石东倒西歪,他们觉得是美,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我认为这和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与认识有关,体现了他们的自然观。生活在海岛,日本人经常看到海浪撞击石头,有时把石头撞歪,歪了就歪了,是自然存在的;日本也多地震,地震时石头从山上滚下来,东倒西歪,也是自然的。籍着这样的自然观做出的园林,也是相当完美的,令人着谜。我有个朋友,为了学习日本的园林,去了日本上百次,把日本的258个园子全都走遍了。

叠山发展到现当代有何变化?

变化很多,比如叠山用的石头,以前一说就是四大名石,而现在我们造园用的石头不下几十种,完全刷新了老祖宗的叠山理念,像山东太湖石、广西太湖石、河北大卵石、广东黄蜡石等,历史上都没有用过。

传统和现代堆山手法相结合,可以更大限度地把石头利用好。比如,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我用了几块大石头组合成景观,其中最大的重66吨,园区门口则用了点石的手法,一块石头代表一个景观,用的是130吨的泰山石,这些方式老祖宗是不会用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石头是15个园林大师一起去泰山选的,石头要够体量,而且不能经过切削,要是独立的、没有伤痕。

绝技

修复承德避暑山庄时,我隔三差五坐着大卡车往北京跑——那时父亲还负责北京北海静心斋的修复。

静心斋称得上是北方皇家园林中造园艺术成就最高的,在较小的空间里创作出了“有高有凸,有曲有溪,有悬有峻、有平有坦”的景观,层次分明,意境深远,既有皇家园林的富丽气息,又有山林间的隐逸野趣,曾是慈禧太后最爱的“园中之园”。八国联军侵华和卢沟桥事变后,静心斋惨遭破坏,假山全部坍塌。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总理曾请匠人尝试修复,但没有成功。“文革”结束后,我父亲应邀主持修复,静心斋的假山纯用黄太湖石堆叠而成,每块石头都有数字编号,但叠山有很多技巧,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要掌握石头的重心,要讲求造型,还要兼顾纹理等,把握不好,就完全乱套。

父亲搜集了大量静心斋的资料,其中文字极少,好在拿到了之前外国人拍摄的一些照片,就根据这些线索,再参考北海游园的路线来进行修复。这处假山是按照山水画家笔下“山咏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仿造画家笔下的横峰側岭、高峰岩洞而建,工程量巨大,需要重新叠山的石头就有15000吨。山很高,每上一块石头都很不容易,父亲用三脚架连着三脚架,先吊起一块巨石,再用另一个架子像接力棒似地一步一步拉上去,整整耗费了两年时间。

可惜的是,如今静心斋假山里的步道已被封闭起来,有关部门觉得那些石头看起来太过险峻,怕出现安全问题,其实这些假山是非常安全的。判断一座假山是否“危险”,首先看山的重心在哪儿,是什么结构。叠山的结构有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比如层层叠压,上压下,左压右,互相咬合在一起,整个山就像一块石头一样,非常安全;还有拱形结构,就像建桥梁一样,最底层的根部有很重的石头压住,只要根部不松动,整个结构就会很结实;还有悬挑后压结构,就是假山上平着凸出去一块,后压部分的体量至少要是前面突出部分的3倍,这样就安全得很。前几天故宫管理人员请我去乾隆花园评估一下假山是否有危险,我就是依此理仔细查看了结构、重心、裂缝,回复他们:状态很好,没问题。

我在北京造过一处私家园林,房子的风水并不好,坐东朝西,东门进门,花园是南北方向,冬天冷空气会灌入,我就用园林布局来调整——北边用假山遮挡,运用传统园林的曲径通幽,分出几个小园子,每个小园子都有不同的功能,最终达成冬暖夏凉、诗情画意的极佳环境。园林中的叠山部分,得一边干一边看。我先确定好几个主要的观赏点——大门入口看,转几个角度看,走过后回身看,对应不同设计;之后规划好外形大小、在庭院中所占的比例,再确定选用哪个地方产出的石头、什么类型的石头,以及用什么样的手法。石头都是不规则的,也没有统一的尺度,即使绘出一份假山的整体外形图,内部结构也是画不出来的,还需要在叠山实际操作中进行创意发挥。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中写道:“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这就是叠山的要诀。

为了选择合适的假山石,我跑遍了苏州、广西、丹东,山峰处选择的是造型奇秀、独立的太湖石,山峦部分选择表面光滑、体形优美庞大的石头,山腰选择比较秀气灵动的石头,山脚选中的则是浑厚结实耐压的石头——如果你打算搭个山洞,就要估计好压力承重,如果在叠山过程中把山脚下的承重石头压断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叠山做完了,最后就是种植植物。植物就像人身体上的穴位一样,要点到位才最舒服。山顶、山坳、山腰,都需要点树,同时保证假山中四季常青、四季有花,才会使园主人和游览者心情舒畅。

丘壑

“山”为园之骨,叠山艺术影响着山水布局,也决定着一个园林的成败。面对着一片空地,叠山造园师的胸中一定是先有沟壑的。

Tips

园林叠山的基本手法

选石

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比如扬州个园中的秋山,全是黄石,展现出大自然金秋之景观。

造型

假山造型,轮廓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叉须求得均衡。如扬州的片石山房之假山,离低错落,虚实得体,有清芬雅致之感。其次,还要有层次感,即山峰的立体布局。前后掩映,展现“豢山峻岭”之感。再次还要虚实得体,注意山形之凹凸变化及洞颦之大小搭配。

险峻

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耍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直空透不宜闭实。

步移号异

让游园者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假山都有景致。有点像雕塑中之圆雕。

贰 建筑大师:导读中国园林的三大要素 喜龙仁 黄晓

水的哲学

在中国人眼里,地球及各种星球都是一种有机生命体,具有与人体类似的构成元素,无论看得见的地上江河,还是看不见的地下伏流,都属于大地的血脉;与之相应,山峦则是大地的骨骼。而艺术家——无论画家还是造园家——的职责,是运用不同元素,创造性地表达对于生活的理解。因此,就象征和现实两个层面而言,水都堪称园林的生命之源。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如果水流干涸了,园林的脉搏似乎也就停止了跳动。

将水用到极致

明代造园理论家计成的《园冶》不止一次指出,园林的选址需要考虑水源,如“相地”称:“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开挖基础前要先查看源头,注意观察水的流向)同时,掩藏水源头,可将意趣推向极致。《园冶》“立基”的结尾指出“疏水若为无尽”(理水的要义在于掩藏起源头不让人看到)。溪流常会设计成巨大的S形,从任—视点都无法将水系一览无遗。园中曲折的水池和湖泊也采用了相同的原则。

造园师让水面映出随着季节变化的园林景致,成为无穷变化的源泉;同时水流可与万物融合,唤起纷繁变幻的心境。《园冶》“立基”提到:“池塘倒影,拟入鲛宫。”(如镜的池面映出倒影,仿佛敞开了通向仙人宫殿的门户)

【大师导读】

园林用水,大体有集中、分散两种手法,

中小型园林多采用集中法,即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和内聚的格局,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幽静、开朗的感觉.比如苏州的艺圃。

中型、大型园林会分散用水,把水面化整为零,分割成若干相互连通的小块,来去无源流,产生隐约迷离、不可穷尽的幻觉,有深邃藏幽之感。随水面的变化,可形成大大小小的景观中心。比如南京的瞻园,有三块相互连通的水面,形战三个中心。

山的自然观

中国人将山石视为大自然创造力的结晶,展示了自然的雄奇和神秘。虽然假山很难完全表现出山岳的宏伟壮观,但通过表现主义的手法,仍能传递出某些画意之美和疏野之趣,这一点是造园和绘画共同的指导原则之一。

山石的两种造型

山石按外观造型可分成两类:横石与立石,还有些姿态奇特的山石,兼具横石与立石之姿。横石尺度一般较小,通常大量使用,沿着高低錯落的地势堆叠成完整的假山、洞穴和渠道等,或者筑成堤岸和围墙。其形状、材质往往无甚可观,但叠成一个整体会产生极好的效果。尺寸较小的立石也可用来堆筑假山、洞穴或其他复杂之物,如果尺寸较大或形状独特,则会立为石峰,或立于带有雕刻的基座上、开敞的亭子里或水池中,具有装饰功能,类似欧洲园林里的雕像、方尖碑和石瓮,但石峰能更自然地融入环境之中。

园林山石中,最珍贵的是太湖石,这是一种石灰石,产自太湖或南方其他湖泊的湖底,被水浪冲刷成形,布满凹凸和孔穴,有很深的皴纹和空隙,光线洒落其上,回旋多变。

【大师导读】

在较小的庭院内掇山叠石,还有一种常见手法是在粉墙中镶嵌壁岩,这也是中国园林刻意追求诗情画意的最好佐证。此手法在江南园林中屡见不鲜,有的镶嵌于墙内,有的与墙面稍有脱离,肖似古朴图画,特渤是透过门窗洞口看过去,面意更浓。比如网师园梯云室北部庭院,贴近北墙点缀着两三块玲珑剔透的湖石,自梯云室看出去,宛如一幅图画镶嵌于精美画框之中。

花木

花木的意义

在中国人眼中,万物皆有其象征意义,比如花木,并非被视为装饰或实用之物,而更注重从其中寻找意义和情感,造园师会努力捕捉和展示花木独特的“品质”,这与西方“科学的”世界观有很大不同。

最受中国园林青睐的花木TOP 7

与其他树木相比,梅树更能激发人们的自然崇拜,它傲立于早春凛冽的寒风之中,看似娇弱,实则坚强。

兼具柔软与刚强、顺应与坚韧,是友谊长久和坚贞品质的代表,常用来象征君子。不提竹子,几乎很难讨论中国园林——尤其是黄河以南的园林。

被视为顽强、坚贞的象征。松树虬曲的枝干与园中奇特的山石非常搭配。明末才子李渔曾说:“若一座园林只有桃柳诸花,而看不到一株松树,就仿佛坐在儿童女子之间,却没有一位可以就教的长者。”

香气既隐秘又独特,成为女性魅力和文士气节的象征。

被认为“有傲霜之姿”,因“菊”与“久”发音相近,也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牡丹

“百花之王”,是丰饶、富贵、幸福的象征。牡丹往往是大规模地成片种植,白牡丹最被看重。

中国园林里最神奇的元素,象征高尚的努力和纯洁的精神。

【大师导读】

花木带给中国园林的不只是视觉艺术,还涉及听觉、嗅觉等多感官、多层次的体验。比如造园师在拙政园听雨轩庭院的一角遍种芭蕉,借雨打芭蕉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气氛,

还有一些花木通过色彩变化或气味等传递信息,如拙政园里的枇杷园主要通过色彩影响观者感受,因此又称“金果园”;“雪香云蔚”和“远香益清”等景观则是借(梅、荷)花香而得名。

叁 四大造园名家 李艺琳

张南阳

约1517—1596

以北宋山水画意造园,集唐宋以来造园之大成,气势雄浑,巍峨壮丽

张南阳,号卧石生,上海县(今上海市)人,目幼随父习画,后“以画家三味法,试累石为山”,凭借高超的造园和叠山技巧闻名于世,当时公认的智圊,包括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吕涉园、主世贞的弇山园等,都出自他手。斯人风骨亦令人心生向往,当时很多人慕名请他叠山,但“萄不当山人意,即千金不能回其一眄。”

代表作:豫固

豫园为明嘉靖年间潘允端为“豫悦老亲”所造,几经兴废,格局变易,而张南阳原构的大假山仍保持当年旧观,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黄石假山,也是张南阳唯一存世的作品。

周紊忠 周廷策

1537—1629 1553——?

张南阳之后、张南垣之前最著名的造园太师,以横披手卷造园,其园连绵逶迤,层出不穷

周秉忠,明末造园师,字时臣,号丹泉,苏州人,多才多艺,绘域、雕塑、制瓷无一不精,最工垒石,袁宏道《园亭纪略》载:“(东园)石屏为周生时臣所堆,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了无断续痕迹,真妙手也。”现有苏州徐东东园(今留园中部)黄石假山和洽隐园(清代惠荫园)小林屋水假山两处遗存。

其子周廷策也是颇有建树的叠山造园家,“茹素,画观音,工叠石,太平时(万历至崇祯年间)江南大家延之作假山,每日束修一金。”他所造的常州止园,挑战了弇山园的霸主地位。

代表作:止园

止园是常州望族吴氏家族成员吴亮于万历年间所建,康熙年间已不存,但吴亮著有《止园记》及数十篇园居诗文,吴门画家张宏有《止园图册》二十开,中国园林博物馆常设展中有止园复原模型,可以窥探当年杰作。

张南垣

1587—1671

以元代山水画意造园,土石相间,丰俭由人,开元明以来造园之新风

张涟,明末清初造园名家,字南垣,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内)人,后迁嘉兴。他在掇山方面有所突破,所作园林遍布太仓、松江、常熟、嘉兴、吴县等地,开创了新的造园流派。他的四子张然康熙年间成为皇家总园林师,“山子张”与负责建筑设计的“样式雷”并称。

前人堆叠假山多以高架叠缀为工,不喜见土。张南垣则主张因形布置,土石相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对后世的造园叠山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的作品甚多,但太都不存,确切可考的仍有十余处,包括松江李逢申的横云山庄、嘉兴吴昌时的竹亭湖墅、太仓王时敏的乐郊园、常熟钱谦益的拂水山庄等。

代表作:寄畅园

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位于江苏无锡市惠山横街,假山为张南垣之侄张鉽所作,为黄石间土的土石山,中部隆起,首尾渐低,分别迎向锡山、惠山。犹如二山的余脉;又从惠山引来泉水,水落山堑,如空谷流水之琴音,意境别具一格。

戈裕良

1764—1830

中国古典造园叠山的最后一位大师,取法造化,结梅天然

戈裕良,清代嘉庆年间造园名家,字立三,武进(今常州)人,家境清寒,年少即随父兄种树垒石,为生计而走向叠山造园之路。他“直接取法于洞府,若能融洽泰华衡黄雁诸奇峰于胸中,稀之于堆假山,使人恍若登泰岱,履华岳者然。”洪亮吉称其“奇石胸中百万堆,时时出手见心裁”,把他和张南垣并称为“三百年来两轶群”。主要作品有苏州环秀山庄、虎丘一榭园、扬州秦思复意园小盘谷、常熟燕谷、常州洪亮吉西圃、如皋汪为霖文园、南京五松园等。

戈裕良首创“钩带法”,将石拱桥的传统砌卷的原理应月到堆山叠石上,可以少量石叠成大型之山,创造了叠山艺术的新境界。

代表作:环秀山庄

苏州环秀山庄是清道光末年汪氏耕荫义庄的一部分,其湖石假山号称苏州之冠,独步江南.“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现保存完整。

肆 四大园林理论家 李艺琳

计成

1582—?

晚明最重要的造园理论家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江苏吴江人,少时好搜奇,擅长诗画,后游历大江南北,中年定居镇江,转事造园,尤能以画意筑园。崇祯七年(1634年),在总结前人和当时造园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视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

代表作:《园冶》

全书三卷.一卷包括总论的兴造论,园说两篇,及相地、立基、屋宇、装折四篇;二卷全志拦杆;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涉及园林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明确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评判标准。

文震亨

1585—1645

极富文人雅趣的造園家

文震亨,字启美,苏州人,明代造园家、书画家、文学家。翼曾祖父文征明、蛆父文彭均为明代著名书画篆刻家,文震亨颇得家风,工书善画,精诗文、通音乐,能雕刻,善治印,又工造园叠山,且“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为“真韵致、真才情之士”。文震亨虽然不是职业造园家,却对园林有着系统的见解,平日游园、咏园、画园,也在居所造园,被视为当时文人园林观的代表。他一生着述甚多,有《琴谱》《金门录》《长物志》《文生小草》《香草诗选》等。其中《长物志》集当时造园理论及技术之大成,对后代造园家影响甚大。

代表作:《长物志》

《长物志》共十二卷.与造园直接相关的有窒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五卷,另七卷(书画、凡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香藿)亦与园林有间接关系。洼重园林的游赏功能,认为造园应力求达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位境界。“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张岱

1597—1680

虽非造园师,胜似造园师张岱,晚明文学家、史学家、鉴赏家,出身仕宦家庭,少居杭州,生活优渥,“极爱繁华”,明亡后避居剡溪山,布衣蔬食,坚持著述。他一生洒脱不羁,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号称“小品圣手”,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石匮书》等。因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对山水园林的风格、自然美的欣赏等有细致深入的见解。

代表作:《西湖梦寻》

张岱虽无专门的造园著作,但诸多散文充分反映出其造园观点和审美情趣,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史料价值,对欣赏山水园林、体悟生活之趣大有裨益。《西湖梦寻》是他的散文代表作,全书共五卷七十二则,追记往日西湖之胜,比如“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空濛,何逊晴光潋滟?深情领略,是在解人,”(《西湖梦寻·西湖总记·明圣二湖》)

李渔

1611—1680

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风流才子

李渔,浙江金华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对于营造、园艺及器物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独到的见解。他自幼聪颖,有才子之誉,明亡后归隐田园,营造“伊山别业”,后移居杭州,以戏剧创作为生;迁居金陵(今南京)后,营造“芥子园”别业,写传奇,开书铺,办戏班,刻印书画,广交朋友,旅食四方;晚年归乡,于云居山东麓建“层园”。他称大自然为“古今第一才人”,自谓“二十年来,负笈四方,三分天下几遍其二”,后依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写成一部《闲情偶寄》,体现了明清之际文人生活的格调、品味,代表了当时文人造园的境界。

代表作:《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体休闲文化的专著,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其中“居室部”“器玩部”两部与造园艺术息息相关,“居室部”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个部分,对建筑的功能,美观.内外空间处理和景物配置等有细致阐释。“器玩部”则论述家具器皿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李渔认为造园应注重实际功效,“计万全而筹尽适”“用之得宜”。

伍 来自当代的声音

盂兆祯

风景园林大师,工程院院士“中国园林的基础是中国文学

西方因林的基础是数学”

中华民族的宇宙观是“天入合一”,“天人合一”见诸于中国山水画,追求“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由诗画而来的中国园林追求的境界就必然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了。中国园林的基础是中国文学,而西方园林的基础是建筑学,西方建筑学的基础是数学。钱学森先生是第一个提出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融入山水城市的伟大学者,他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园林,大多以建筑物为主,树木为辅;或是限于平面布置,没有立体的安排。而我国的园林是以利用地形,改造地形,因而突破平面;并且我们的园林是以建筑物、山岩、树木等综合起来达到它的效果的。如果说别国的园林是建筑物的延伸,我们的园林设计比建筑设计更带有综合性。”

王劲韬

古典园林理论研究者

“中国园林,保护亦有道”

如今这个世界已经很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这种认识,比王致诚神甫或钱伯斯爵士那个时代对东方园林的了解要深刻许多。哈佛大学的Dumbarton Oaks景观研究中心目前获得赞助最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东方园林研究(Garden and Landscape Studies),他们推出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就是系统化的中国园林古文献翻译,会有大量华人研究员和西方汉学家参与其中。对古园林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否则会彻底断了我们民族造园艺术的根本,所谓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古园林修复和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但保护状况喜忧参半。比如,苏州园林1997年进入世界遗产保护范畴之后,13处毁圮严重的私家旧园,已有畅园、五峰园、洽隐园等得到修复,但修复过程良莠不齐,随意篡改园中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园林范围的改变,权属问题,古建日常维修技工的缺乏,以及过量的观光活动等,都加大了古典园林保护的难度。无论对于古园林的物质保护,还是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传承,我们这一代人是有责任的。

韩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

“去传统园林这个宝库里面找宝藏作为你们的武器,最后走向中国自己的未来”全球都在说“景观即是生活品质(Landscape is the qualitative life)。”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外在空间反映出来的。文化景观就是历史自然,文脉与地脉是和经济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地脉是自然科学,文脉中牵扯到人.还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学,风景园林最后营造的是生活品质。

年轻人,慢慢来,风景园林年纪小是看不懂的。我上大学的时候,中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给我们上太课,我们都不当回事,那时候对园林没感觉。等到我出国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苏州园林,看到就掉眼泪了。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给我们的东西,远远多于西方文化。

枡野俊明

日本禅僧大师,造园大师

“披上现代外衣,守住东方传统文化内核”造园是一种修业(修行),以禅宗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设计庭园乃至景观,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造园师的作品能够照见其精神世界,东西文化的不同,使得园林也呈现不同样貌,比如,传统西方的回廊空间偏向于室内,而东方,比如日本,游廊空间是流动的。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说,西方设计追求精细、华美的有机和秩序的美,东方则更多表达了一种哲学探索;西方的素描和油画需要不断修改直至着色,而中国、日本的水墨画追求胸有成竹、一气啊成,研磨的时间远远大于作画的时间,同时鉴赏人也要有较高的欣赏水准,能从看似单一的水墨中看出五彩。

浣回造园,中国的园林造园师不要盲目跟风模仿西方的东西,应该立足于本土,把传统的东西传承好,发扬光大。

Eric Domb

欧洲最大的中式园林主人

“这里蕴含着中国的DNA”受父母的影响,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中国了,每晚睡觉前他们总是给我讲古老的中国故事。20年间,我一点点地将一个梦境变为现实——我在比利时的天堂公园(PairiDaiza)里建造的中国园慢慢扩大,如今已经是一座占地5万平方米的大型园林。

建造中国园林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项目,我想要的就是真实——石头,树木,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中国,有着别样的气质,蕴含着纯正的中国DNA,即使你从未去过中国,不了解中国文化,但只要行走其中,就会有所感觉。

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和商贸大国,她有着非常高雅的文化和哲学。在中国人的哲学里,人们考虑的是“和”而不是“或”,不是黑或白,而是黑和自,而西方人总是在争论是往左还是往右。

猜你喜欢
假山造园石头
假山
别小瞧了石头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
简析园林工程假山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