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立,王立民,赵连魁,张向涛,李 明
1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烧伤整形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2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骨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较深的伤口反复感染可形成窦道,处理比较棘手。常规换药的治疗周期较长,迁延不愈,甚至每况愈下。近年来创面负压吸引技术被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应用于窦道的治疗[1-3],其可以明显缩短愈合周期,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对于一些细长、较为表浅的简单窦道使用创面负压吸引技术,则需要扩大清创才能将引流装置置入创口内[4],这不仅增加患者的创伤,且医疗成本较高。因此,探索一种操作简单,能够减少创面二次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很大临床意义。拔罐装置作用于身体局部时也可以产生一定的负压[5],这种负压力能否产生与创面负压吸引技术类似的治疗效果、缩短创面愈合周期?笔者将负压拔罐应用于细长、较为表浅的简单窦道,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选取2015年1月- 2018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简单窦道患者50例。入组标准:1)窦道深度<5 cm,直径<0.5 cm,且走行规则,无分支;2)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窦道部位不适宜使用拔罐治疗,如位于四肢末端等;2)窦道较为复杂,换药探查不能明确时采用泛影葡胺造影后在X线下拍片鉴别;3)窦道创面有渗血或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由于符合要求的简单窦道病例较为稀少,因此本研究将样本量预设为50例,最终符合条件纳入本研究的共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25 ~ 59岁;受伤部位:臀部22例,下肢18例,其他部位10例;致伤原因:肌注或手术治疗后感染形成窦道20例,外伤后创面不愈合18例,其他原因12例;创面存在时间:入组时创面已经存在34 ~ 59 d。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非盲的实验设计,经过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实施。将纳入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拔罐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wo groups
2 治疗方法 1)拔罐组:每日清除窦道可探及的坏死组织,碘伏消毒后,选用口径大小合适的拔罐器覆盖于创面上,给予适当大小负压抽吸(压力值-40 ~ -20 kPa,操作时可以观察到罐内皮肤轻度隆起、罐体紧密附着于皮肤为度),持续10 min,期间可观察到窦道口创面及周围组织随着负压的增加而被吸入罐内,窦道口张开,被吸入的正常皮肤颜色变为深红,如果窦道内有脓液会被吸出。间隔15 min后重复1次负压拔罐,然后以无菌敷料包扎。最长观察周期40 d,40 d仍未愈合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扩大清创手术缝合;扩大清创后封闭负压吸引、皮瓣移植封闭创面等进一步治疗方法。2)对照组:每日给予常规换药治疗,即清除窦道可探及的坏死组织,碘伏消毒后,放置引流条,再以无菌敷料包扎。最长观察周期及后续治疗同拔罐组。
3 观察指标 1)愈合率、愈合时间:指直接愈合。对于直接愈合的患者,比较两组各自的愈合时间。2)窦道创面细菌检测:在患者入院时、治疗1周后分别采用棉拭子取窦道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两组操作相同,比较两组培养的定性结果。3)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VAS评分变化。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窦道愈合率、愈合时间比较 拔罐组直接愈合比例(88%)高于对照组(48%)(P=0.002)。拔罐组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17.08±4.24) d vs (33.20±8.74) d,P=0.000]。见表 2。
2 两组创面细菌阳性率比较 入院时拔罐组和对照组窦道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92%,88%)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较前有所下降,但拔罐组(40%)较对照组(68%)下降更为明显(P=0.047)。见图1。
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拔罐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VAS评分 (5.48±1.12分,5.24±1.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治疗1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有所下降(P<0.05),但拔罐组评分(2.28±0.88)较对照组(4.20±1.04)下降更为明显(P=0.000)。见表 3。
4 典型病例 31岁男性,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电击伤后1个月,窦道深约3 cm,直径约0.3 cm,应用负压拔罐治疗9 d后创面愈合。见图2。
表2 两组患者窦道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healing outcomes i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图 1 拔罐组和对照组一周后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Fig. 1 Positive rate of wound bacteria culture in cupp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1 week (aP<0.05, vs control group)
图 2 31岁男性患者负压拔罐治疗简单窦道A: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电击伤后1个月,窦道深约3 cm,直径约0.3 cm; B:负压拔罐治疗中; C:治疗9 d后创面愈合Fig. 2 A typical case of simple sinus tract received negative pressure cupping therapyA: Trapezius myocutaneous flap repaired electric shock in the neck for 1 month with sinus depth about 3 cm, diameter of 0.3 cm; B: Negative pressure cupping therapy; C: The wound healed after 9 days of treatment
较为表浅、直径较细的简单窦道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普通换药治疗效果较差,可能出现迁延不愈的情况。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是治疗多种急慢性创面的有效方法[6-7],但这种装置的海绵敷料及引流管较大,对于直径较细的简单窦道不宜直接使用,即使将海绵敷料修剪到很小仍需要扩大窦道创面才能将海绵敷料及引流管置入,这就加重了患者的二次损伤。拔罐治疗也能在局部产生类似负压吸引力,而且使用方便,不需要进行扩大清创,因此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其应用到了较为表浅、直径较细的简单窦道。从本研究结果看,在40 d的观察期内拔罐组窦道直接愈合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平均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拔罐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窦道创面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有所下降,但拔罐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拔罐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疼痛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拔罐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拔罐治疗是祖国医学的经典方法之一,这种治疗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被广泛应用于腰背部疼痛、肩周炎、面瘫及带状疱疹等疾病[8-9]。本研究将拔罐治疗创新性地应用于一些较为表浅、直径较细的简单窦道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可能涉及多方面的机制:1)拔罐治疗所产生的负压吸引力与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有类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窦道中渗液或脓性液体起到负压引流的作用,减少窦道里面的积液、清洁窦道,利于窦道中肉芽组织的生长[10-11]。这种引流作用在减少积液的同时,还可将窦道里面大量的细菌带走,减少局部细菌负荷。有研究显示将拔罐应用于感染创面的治疗,可收到不错的疗效[12-13]。本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拔罐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其细菌负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常规换药治疗的对照组。2)拔罐治疗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并且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生成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有效改善创面血液循环[14-15],从而增加创面修复所需要的氧气及营养物质的输送,有利于窦道内肉芽组织的生长;而且当创面局部血流量增大后,一些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6,16]等免疫细胞也能随血液循环到达创面,增强局部的抵抗力,进一步降低局部细菌负荷。3)机械应力刺激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基质合成代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17];而拔罐在治疗时局部皮肤明显隆起,窦道口创面及周围组织随着负压的增加而被吸入罐内,这就会使窦道局部产生机械应力刺激,促进窦道内肉芽组织生长。
综上所述,负压拔罐用于治疗简单窦道,不仅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减小窦道细菌负荷、减轻局部疼痛,增加窦道的愈合率,而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推广。但负压拔罐在治疗窦道时也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1)拔罐装置的使用会受到部位的限制。拔罐器与皮肤的贴合没有封闭负压吸引装置好,若在肢体末端或者面部等部位应用时会漏气。2)拔罐装置应用于创面时还会到创面大小、窦道深面情况的限制。拔罐装置较小,对于较大创面不能完全覆盖;如果窦道较深或者窦道内腔隙较大,拔罐的负压吸引力较小,不能产生足够的负压吸引。由于较为表浅、直径较细的简单窦道病例有限,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其结果有偏倚的可能,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