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2018-10-19 08:52赵晶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育人

赵晶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1],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水平.“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2]这些都说明了实践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研究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加强对实践育人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与主体

1.1 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的有关说明,可以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定义为“以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目标,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对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要求、职责、配备、选聘、发展、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组织与管理活动.”

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在传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侧重于对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指导思想、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发展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加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1.2 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体

第一,从队伍建设管理角度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体就包括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及学校层面三个建设主体.

第二,从队伍内部发展来看,辅导员是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辅导员为了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会自觉学习,加强自身建设,从而促进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辅导员本身是队伍建设的内部主体.

第三,从队伍外部影响因素来看,辅导员实践育人的对象是学生,辅导员需要指导学生实践,并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辅导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期待.同样,辅导员在参与实践指导活动中所接触的企业、基地、专业教师、学生家长、相关机构等都可能成为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主体.

2 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基本思路与策略

2.1 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的确立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立足新时代的发展背景,综合考虑实践育人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双重内涵和特点.

综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等重要文件的有关要求,明确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制定完善辅导员实践育人的规定和政策,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实践育人水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2 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

(1)坚定政治方向,明确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制度建设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办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政治方向,办社会主义大学,是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制度建设的基本遵循.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粗略来讲,辅导员的职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从政治指导员到政治辅导员,1936年以前,辅导员的称谓是“政治指导员”,1930年党中央制定的《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对政治指导员的工作作出明确要求.1951—1976年,辅导员称谓为政治辅导员,主要是清华大学倡导的政治指导与业务执行并重的“双肩挑”工作模式;二是从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到德育工作队伍,此阶段对“双肩挑”模式进行肯定与补充,并要求建设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三是辅导员名称的确定,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颁发为辅导员名称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从此,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成为这支队伍的发展方向.[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要求辅导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

第二,坚持向实践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来源.国家历代领导人对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向实践学习,使辅导员在向实践学习中深入了解国情,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实际,增强对实践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实践育人工作中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将业务知识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指导有机结合,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实践阅历、开阔实践视野、活跃实践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基层、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扶贫等,教育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爱国情怀、增强服务意识、培养奉献精神.辅导员应自觉加强实践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综合素质提升,以良好的师风教风影响学生、感化学生,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育人环节设计,探索理论指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积极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全方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加强理念创新,构建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体系.

第一,构建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学习制度.自中发[2004]16号文件发布以来,建立素质过硬、质量过硬的高水平、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实践专业知识体系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辅导员要加强实践原理及方法论的学习,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青年观、人的本质理论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实践思想,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实践教育思想;要加强实践育人应用性学习,包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知识与技能、就业指导与服务知识与技能、日常事务管理知识与技能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提升辅导员的实践专业素养.

第二,构建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培养制度.加强对辅导员实践育人领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促进辅导员掌握实践专业技能、提高实践指导能力、激发实践育人主动性、增强工作创新和研究的重要途径.建立融理论、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内容体系;建立国家、省级、市级、校级四级联动的培养组织体系;建立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示范培训、高级研修五元并行的培养层次体系;建立融专家讲授、知识传授、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工作研讨、角色扮演、拓展训练、学习考察、挂职锻炼等相结合的多方位培养载体体系.

除普适性培养外,高校应以辅导员为本,对辅导员的实践育人专题培训需要进行充分调研,了解辅导员的基本诉求,对辅导员开展个性化培养,保证培养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辅导员参与积极性.

第三,构建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政策整合制度.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上级有关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也需要高校“自下而上”的推动,同时需要社会各界对高校的横向支持.只有各方政策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做好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高校要立足上级政策,周密安排,充分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在配备与选聘、发展与培训、管理与考核方面制定可行性措施.针对现行实践育人制度、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中存在的结构脱节、功能脱节、各自为政,部门化、碎片化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各有关部门的有效沟通,形成齐抓共管、齐头并进、多方支持、通力合作的工作合力.

2.3 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法措施

(1)做好校级顶层设计.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目标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共识,做好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学校在决策中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在进行顶层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目标,也要考虑实践育人的工作要求;既要考虑学校内部整体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充分认识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情况,把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与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工作相结合、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相结合,把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整体规划中,才能使辅导员真正发挥自身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管理学认为,决策不仅存在于最高管理层,也渗透到下属各管理层中.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后,学校学生处、教务处、组织部、校团委、人事处、科研处、后勤处、二级学院要依据学校顶层设计,履行本部门职责,制定配套制度,加强沟通与联动.

(2)明确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转变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对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作用或地位的负面态度,进而实现学校在政策、制度上对辅导员队伍实践能力提升的关注,有利于辅导员提升职业认同感,促进自我学习及自我成长.

实践育人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表现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要依托实践,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育人的工作目标和根本要求决定了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具有广泛的外延,既需要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需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力量,体现在实践育人工作中,辅导员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广阔平台,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以学生主体意识为前提,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就业规划、社团建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社会化、培养其创新能力,同时在实践活动中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技能的欠缺,开展针对性强的自我教育.

(3)提升辅导员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升辅导员的实践指导能力需要高校之间有效沟通,进一步总结经验做法,理念上创新,思路上拓展,顾大局而兼细节.

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在辅导员的职业理想中融入“关爱学生,以实践育人才”的职业目标,引导辅导员养成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职业习惯.

要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针对实践育人工作,研究制订阶段性辅导员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员为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加强研究交流,探索总结实践育人规律,选派辅导员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及挂职锻炼.

要进一步强化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的统筹协调.要立标准,明确辅导员实践育人准入标准、考核标准;要建机制,切实解决辅导员实践成果评定、职业发展等实际问题,实现想干事者有事干,能干事者有平台.

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实践育人领域培训及研究.注重培养实践育人领域工作带头人,打造一支兼具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指导经验的辅导员培训专家队伍.组织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借鉴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不断完善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理论基础,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2.4 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

(1)政策保障.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及实践育人工作,出台重要文件,召开相关会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实践育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高校应当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细、抓精、抓实,对辅导员在实践育人中的地位给予明确,并在以下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制定普适性政策,建立面向所有辅导员实践工作的普适性政策,通过政策导向与实际扶持,明确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职责,提高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技能与水平,保证辅导员的相关待遇落地,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制定个性化政策,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与培养理念,深入了解辅导员实践育人实际,为实践育人工作中表现出的优秀辅导员提供成长机会;为存在精神压力的辅导员提供心理辅导与支持;为生活有困难的辅导员提供精神和物质帮助.

(2)组织保障.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种建设模式.做好组织保障工作,就需要从国家、地方、高校三个视角加强和完善组织领导工作.各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新思路进行管理、研究和指导.

各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国家级部门切实承担顶层设计、整合、督导、检查的职责.整合现有制度内容,补充完善相关内容,适时出台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和督导,了解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实际,巩固宣传成绩,查找解决问题.地方级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始终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制定符合本地区高校特色的配套政策,并对本地区高校开展指导与管理工作.各高校要转变重教学科研、轻管理服务的局面,将对辅导员的培养提升至学校各项重要工作的建设中来.高校要组建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积极开展调研,完善工作机制,院系要为辅导员提供实践育人工作学习平台,保证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有效开展.

(3)物质保障.做好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有相应的软硬件条件作保障.

硬件条件体现在要为辅导员学习、成长、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功能室、办公用品、音像器材、宣传设施等.为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有效开展搭建产教合作基地、社区活动基地、实训和素质拓展基地.

软件条件体现在学校经费及激励政策的制定方面.高校必须设立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专项经费,除国家拨款外,各高校要拓宽队伍建设经费筹措渠道,以确保预期工作目标的达成,保障辅导员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达到一定水平,而非空谈.依据赫茨伯的双因素理论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政策,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具体工作中,了解辅导员不同成长阶段的学习需要.进行目标激励,使辅导员明确自身在实践育人工作中成长对自我实现的长远意义;进行薪酬激励,通过报销书籍购买费用、论文发表费用、培训费用等,鼓励辅导员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学习和研究工作;进行榜样激励,积极选拔在实践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标兵,在校内开展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榜样示范氛围,激发辅导员的学习热情;进行荣誉激励,设立实践育人先进工作者、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在辅导员队伍中进行评选表彰,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4)人力保障.拥有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推进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效进行的保障性条件.

高校要建立实践育人指导工作专家库.专家库由精通实践育人理论,在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学校行政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人员、部队干部等人员组成.专家库人员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实践育人知识培训,开展专题项目研究,带领辅导员赴实地进行走访调研,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辅导员实践育人理论和技能.专家对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效果进行定期督导检查,对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学校制定专家库管理办法,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专家库具体工作,对专家库人员进行选定、管理及监督,按照指导内容,设立子专家库,对实践育人工作进行分类指导,保证辅导员学习、成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考核体系

(1)提高对考核工作的思想认识.国家通过《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对实践育人考核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高校制定实践育人成效考核办法.各高校应当制定系统的辅导员实践育人效果考核评价办法,从政治高度、实践效果、队伍建设层面思考考核指标、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办法等关键问题.真正将考核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目标实现手段予以重视,而不是走形式、走过场,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

(2)明确考核指标.考核指标重点体现在考核内容当中,设计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考核指标,要以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前提,以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关规定为基准,结合实际工作,制定重在考核辅导员实践育人效果的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辅导员实践育人效果考核指标体系

(3)优化考核标准.考核标准是考核指标达成度的衡量尺度,是判断基于实践育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的依据.考核标准的制定必须科学有效、可操作.因各高校实际工作不同,考核标准制定亦不同,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坚持一定原则.一是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统一的原则.“量”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所取得的可以数量化的成绩;“性”主要体现对辅导员实践育人效果概括化的、经验总结性的成绩.二是制定多元评价结果相结合的科学式评价.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涉及学校、专业教师、学生、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等多个主体,在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评价时,学校要结合实际,综合多元评价,对辅导员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

(4)注重结果运用.考核的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建”和“改”都体现着对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可为学校确定辅导员薪酬或奖励提供依据,可以为学校确定辅导员的晋升提供依据,可以为完善辅导员培训计划提供参考,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

辅导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应不断完善考核职能,除对辅导员进行考核外,还应制定考核结果申诉机制,允许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辅导员进行申诉,并切实开展调查取证,保证辅导员权益.对于不称职的辅导员,学校应及时与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对于表现优异的辅导员,学校应给予奖励,广泛宣传先进事迹,树立辅导员榜样,激励辅导员群体在实践育人领域不断提升和发展.

综上,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而不可替代的途径.辅导员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必须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投身于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使命中,在知识上学懂,在技能上弄通,在行动上做实.各级教育部门、高校要针对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加强建设,将辅导员队伍打造成为强有力的能够引领学生思想成长,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