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8-10-19 05:54张星
医药前沿 2018年29期
关键词:心梗循证心肌梗死

张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济困医院内二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症,目前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医疗技术提升许多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救治,但心梗后心律失常仍是常见并发症。如何能够有效进行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预后,是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将循证护理引入到工作当中,验证其应用效果[1]。共入选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对比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根据研究要求共入选52例患者,全部来自于我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4月,经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男性12例,所占比例为46.2%;女性14例,所占比例为53.8%。其中年龄最小41岁,最大78岁,平均(60.11±9.08)岁。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研究具体事项,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病情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常规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循证护理。

1.2.1 步骤 (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呈现阶梯性分布,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责任护士为执行者,护士长负责相关知识培训,要求其他成员充分掌握,达到护理要求。(2)提出问题:当心肌发生坏死后会出现电不稳定状态,进而引发心律失常,成为最严重的并发症。这种心律失常表现多样,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关键,一旦引发室颤有可能危及生命。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各种生命体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并有效提出问题。(3)查阅文献,寻找循证依:根据患者情况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以实际为依托制定策略,查阅大量中外文献,探求疾病预防机理,寻求护理证据,仔细鉴别,审慎选择,以实用性为目的进行评审。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详尽计划,有效实施护理。

1.2.2 循证护理 (1)循证:查阅文献,发现尽早控制心梗后心律失常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多见于a.心房纤颤,多为阵发性,易复发。b.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与传导系统密切相关,高危室早易引起室颤[2]。c.心室颤动,早期易出现,尤其是发病后12h内,多伴有左心衰,传导异常,必须加以重视。(2)护理措施:a.观察:了解患者病情,注意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做好抢救准备。b.吸氧:患者多有低氧血症,根据情况吸氧,中流量为主,监测各项指标,嘱患者有异常及时告知。c.心理护理:患者情绪波动大,要及时沟通,征求家属协助。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给予鼓励与支持。d.饮食护理:让患者了解饮食重要性,给予低盐低脂饮食,补充营养物质,流食与半流食开始,少吃多餐,逐步增加。开始为负氮平衡,随着患者病情好转可给予调整,这可以满足营养需求,又减少心脏负担,有利于病情恢复。维生素和无机盐同样不可或缺,是稳定细胞膜重要因素,多纤维饮食促进肠道蠕动,防止病情加重[3]。

1.3 观察指标

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

SPSS22.0软件,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记录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3.讨论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如何能够有效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满意度,是对临床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一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虽然得到了有效治疗,但仍然容易出现心梗后心律失常,一旦发生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对此需要加以重视。随着医疗水平提高这种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科学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4]。近些年学者们提出了循证护理这一概念,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实践检验具有较大价值。这种护理方式具有个性化特点,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有关该疾病的各种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护理工作当中,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实施。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护理工作效果,并使向标准化迈出了一步。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对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方式,结果提示患者预后及满意度都有所增加,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心梗循证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稿约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