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广
摘要:“教”能使孩子掌握牢靠的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有些时候启发创新意识比教育更重要。本文从“让对话把课堂引向学生生活”、“在学生的失败中抓住启发教育的机会”和“及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注重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启发诱导;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36-1
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教师需要创造、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师让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语文。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让学生在走进生活的过程中与文本、作者进行“亲密接触”。
一、让对话把课堂引向学生生活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为教材被收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描写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和采摘、焙制、品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本地是茶叶之乡的“资源”,把阅读教学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
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组围坐,准备好碧螺春、绿杨春(本地特产)茶叶及简易茶具,创设一个围坐品茶的情境,从品茶入手学习课文。下面是稍加整理后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咱们平时都给客人倒过茶吧?谁来说说该怎么做?
生:先取一小撮茶叶放入杯中,再倒入开水,不能太满。
生:应该用七八十度的温开水。還有,沏好茶后要双手将茶递给客人,礼貌地说“请喝茶!”
师:你补充得很好!说明你是个懂礼貌的孩子。那么,你们一般给客人沏什么好茶?
生(异口同声地):碧螺春!
师:如果你给客人沏的是碧螺春,是用什么样的沏茶方法呢?先默读课文再作回答。
生(默读后):方法不一样。沏碧螺春要先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才能放入茶叶。
师:为什么会不同呢?仔细观察两种茶叶,动脑筋想一想。
生(很快地):因为碧螺春是圆螺形的,会自己沉入水底;而绿杨春是扁扁的、长长的,如果先倒水后放叶,就会浮在水面,不沉下去,这样茶就泡不开。
生:泡碧螺春时后放叶,一定还可以欣赏到茶叶入水时的优美姿态。
师:好!你们观察仔细,分析到位。下面各组就来动手沏出一杯碧螺春。注意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在组内进行交流。
师(学生组内交流后):你能把你的感受说说吗?
生:我觉得茶叶旋转着沉入水底的样子很特别,就像一个个陀螺一样。
生:叶片舒展开来的样子也很美,就像春天到了,茶树慢慢的抽出了新芽一般,而且颜色也绿得鲜亮。
生:我还闻到了淡淡的清香,我特别喜欢这味道。
……
师:听了你们这么一说,我觉得沏茶的过程可真是一种享受!真想把它写下来让更多没喝过碧螺春的人通过文字来“享受”一下。其实作者早已给我们准备好了精彩的文字,让我们读一读,再回味一番吧!
生:(进行朗读练习)
二、在学生的失败中抓住启发教育的机会
事实上,教师过分担心学生会犯错误,会不由自主地警告学生:“又错了!”,“同样的错误你想重复多少次?”、“从现在开始,决不允许你再犯错误。”这种话说得一多,反而会加重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结果他还是不停地重复失败。正确的态度是,当学生做错事情、出现失败、情绪沮丧时,老师不要老是重复“下次不许出现这样的错误”之类的论调,而应该告诉他“错了也没关系”,学生听了会深受鼓舞、精神大振。这样,学生心中的紧张情绪和压力就一定朝着好的方向转化。学生的情绪稳定以后,接下来可以让他对出错的地方进行反复练习。通过彻底的反复练习,让学生重新树立起自信。
例如,一位学生在一次测验中由于粗心,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并没有去指责她,而是把她叫到身边说:“老师以前读书时也有过成绩不好的时候,但经过总结经验,后来又赶了上来。我认为你也能做得到。”一席话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消除了,精神也振作了。实践证明,“可以失败”要比“不准失败”更能减少学生的失误。因为一旦怕失败就什么也做不成了。学生由于过于担心失败,人为什么也不做就不会失败,因此便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陷入对一切都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三、及时、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孩子们来说,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现不好的地方只是进行指责,而对表现好的地方连一声“挺不错的吗!”都不肯说,会使他们难堪的,从而学生的干劲就没有了。除了表扬以外,还要明确指出不足的地方。这样既能使孩子改正缺点,又会促使他做得更好。比如在教学生唱歌是,对唱的糟糕的学生也说:“唱得不错呀!要是克服了缺点……”。再如教学《丰碑》一课,在讲读到课文第十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丰碑”一词时,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本意后,教师表扬的同时又进一步启发:“如果让你为这座‘丰碑刻上一段碑文,你会写些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我会写上‘军需处长永垂不朽!”有的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的说:“您把死留给自己,把温暖送给别人!”有的说:“您和日月同光,您与雪山长存!”孩子们说的多好啊!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早已蓄积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在教学情境中驰骋想象,丰富了语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在启发引导,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地“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如果教师再能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学生的创新激情将会更加强烈,收获将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