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美食,你敢吃吗?

2018-10-18 05:48张枫林
环境 2018年8期
关键词:受访者食品生产

张枫林

如今,微商营销大行其道,打开朋友圈,谁的熟人里都会有些经营产品的商家,这其中自制食品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食品很多都被冠以“手做”“私房”“家庭作坊”“妈妈味道”等等名称,号称走的都是天然健康、绿色无添加的路线,绝对安全、绝对环保。

对于一些工作繁忙,无暇下厨,或者干脆不喜欢做饭的职场人士来说,这简直是减轻家务负担的福音。无需出户,轻轻一点,各种美食就可以通过“人肉”或者“快递”等方式送到家,别提有多方便了。

可是有些人也不禁在心里画了一个问号——这些网络自制食品真的每家都像宣传的一样干净卫生又天然健康吗?它们的食品安全和監管问题是否真的令人放心呢?

网络调查见分晓

近日,某知名媒体联合“问卷网”就针对网络自制食品,对2028名受访者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8.6%的受访者买过网络自制食品,55.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做饭,非常依赖网络自制食品。

针对为何要购买网络自制食品,排在前3位的原因是:可以个性化定制(占49.9%)、造型包装新奇(占45.6%)和味道好(占44.5%),其他原因还包括:宣传语吸引人(39.6%)、 自制半成品或成品方便食用(39.0%)和名人推荐(8.1%)等。

某高校的一位学生说:“经常购买网上的自制蛋糕、自制甜品,感觉这些食品口感更好。”这位同学坦言自己是“颜控”,看到一些外观精美的自制食品就想尝尝。

而另一位在广州刚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则说:“偶尔会在网上选购一些自制的半成品,还有自制的卤猪蹄、芝麻酱等,感觉吃起来很方便。”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75.3%的受访者担心网络自制食品安全,19.5%的受访者表示一般,还有5.2%的受访者表示不担心。68.5%的受访者建议网络平台对售卖自制食品者加强审核和监管,60.9%的受访者建议加强网络自制食品的生产许可和备案登记制度建设。

对于的食品安全隐患,大家关注点排在前三位内容的分别是:原材料来路不明(占55.6%)、过量使用添加剂(占54.5%)和制作过程偷工减料(占53.4%)。其他问题还包括:不按正常方式加工食品(42.6%)、随意设定保质期(41.8%)、制作环境卫生不达标(35.1%)和运输中二次污染(24.4%)等。

因为对安全性表示担心,市民刘小姐就表示从来不买自制食品,“原材料质量、制作过程是否卫生,封装运输过程是否不受污染,这些都难以知晓。而且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追责会比较难。”

在如何安全选购食品方面,63.2%的人会参考消费者评价、51.8%的人会查看包装及标签、49.8%的人会向卖方询问和38.9%的人会凭经验,而还有6.8%的人说从不进行分辨。

家庭主妇吴女士说:“因为在家里带孩子很累,所以有时候就不想亲自下厨,买一点小区里的私房制作食品,很快就能送到家里。这些食品最初都是在小区群里看其他邻居推荐的,相信错不了。”

公司白领胡小姐则表示在购买之前,都会详细问卖家一些问题,她说:“价钱不是首要考虑的事情,我更重视品质,问清楚了才会买。”

在食品管理问题上,调查中有68.5%的受访者建议网络平台加强对售卖自制食品者的审核和监管,60.9%的受访者建议加强网络自制食品的生产许可和备案登记,59.2%的受访者建议管理部门和相关协会建立网络食品安全示范点。其他建议还有: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占40.7%),设立申诉维权平台并与相关网络投诉平台互通(占35.6%),加大对违规商户的惩处力度(占27.2%)等。

拉肚子了找谁赔?

从现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来看,工厂流水线制作得到普遍应用,食品生产要严格遵循卫生标准,生产环境要确保洁净,菌落总数要达到要求,冷热食品加工均有相应的工序标准,比如要通过采用动态杀菌技术、危害因子拦截技术、双核臭氧杀菌设备,合理设置生产工艺,才能预防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杜绝烘焙食品的微生物超标问题。 避免出现细菌感染,造成食品腐败变质。因此,虽然流水线生产的食品,在口味上与自制食品有差异,可能没有后者新鲜美味,但在卫生条件方面,则做到了安全可靠。

而不少网售的自制食品其实暗藏安全隐患。一些售卖商家承认,他们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没有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查,保质期也是根据经验自行判断。

而且,正规工厂生产食品均有加工日期、检验合格证、生产编码、出厂日期等,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即可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溯源,倒查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以便追究相关责任。可是,网售“三无”自制食品在这方面都是空白,如果出现食品质量问题,网友只能找卖家索赔,此时就要看卖家的人品了。由于网售“三无”自制食品缺乏生产信息,如果卖家不履行赔偿责任的话,网友难以取证,在维权方面就容易遇到麻烦。

而且除了生产环节,网络销售的自制食品在流通环节也存在污染高风险。目前各大网购平台基本采用客户下单,通过自建或者第三方物流来实现配送。在社会化物流体系里,如顺丰、圆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并没有建立单独的食品物流配送体系。根据各大购物网站的客户评价统计,泄漏是散装类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一些熟肉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导致食品被细菌污染。

因此近年来,网购自制食品出问题的案例也是不在少数,比如深圳市民石女士,为了节省时间精力,前不久组织在家庭聚餐时,石女士就从朋友圈中一位出售“独家秘制麻小”的朋友那里订购了两份麻小。因为是熟人购买,店家还特意给她打了八折,石女士高高兴兴地付了款。

没想到吃完之后,石女士的妹妹开始上吐下泻,到医院一查发现是肠胃炎。“都是朋友,还给我打了折,就算真是食品有问题,我也不好找人家追责啊。”石女士对此颇为无奈,但也接受了吃哑巴亏,并暗暗把这位熟人拉进了黑名单。

另一位市民郑慧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零食达人”,非常喜欢网购食品,以前选择买大厂家的,后来发现有些个人自制的食品味道也不错,所以开始网购自制食品。

但有一次,她买了一些饼干类的产品,发现找遍整个包装都没有生产日期等标识;而购买了一次自制的辣椒酱以后,她拉了三天肚子,由此她认为网上出售的这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郑慧娟对记者说:“因为部分食品没有相关的安全证明,虽然包装看起来很美好,但无法保证制作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生产场地的卫生和食品的安全。” 如果网店被要求公开相关资质信息,消费者对网购食品的安全会更放心。

监管之下再经营

在销售方面,据了解,我国针对第三方平台销售食品问题暂无明确监管部门,虽然工商负责对外经营商户的监管工作,但是也明确表示家庭经营不在他们的管理范畴之内。

而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稽查的是有实体门店的餐饮单位,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的虚拟店家则并不在列;质检也只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并已取得许可证的经营者进行监管。因此目前这类专卖食品的朋友圈微店暂时都还处于无监管的“真空”地带。

不过,虽然没有具体监管部门,但我国法律早已明确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同时新《食品安全法》对于转基因食品、保健品、网络食品、婴幼儿乳粉、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也都做出了详细规范,同时也加大了惩罚力度。

按照新《食品安全法》规定,今后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要持照经营,在进行实名登记、明确责任、审查许可证之后方可售卖。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如果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入网的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或由交易平台提供赔偿,这些规定改善了目前网络自制食品难以监管和消费者难以维权的现状。也就是说,今后朋友圈卖自制食品也将纳入管理范围。

作为一种新兴形式,网络自制食品销售确实方便了大家的生活,节省了很多人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一刀切”式地禁止,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对网络自制食品这种新业态不能完全禁止,而需要进行规范管理。

朱毅说:“网络自制食品从原材料的购买、生产加工到储存运输,都需要有相应的规范和基本的门槛,需要报备后再进行生产。得让消费者能知道究竟是谁在做这个食品、是否拥有健康证、生产场所是怎样的、谁负责食品的运输。另外,我觉得需要把网络自制食品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比如制作蛋糕、裱花,对生产环境有着嚴格的要求,一般的人就不能生产。再有,一些食物的制作需要有隔离间、储藏室等,如果达不到这个条件就不能允许售卖。”

猜你喜欢
受访者食品生产
认识亚健康
“民生清单”承载幸福期待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房价还会涨吗?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