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舞处纸生辉

2018-10-18 18:46陈光
中华儿女 2018年19期
关键词:题写小平题词

陈光

我从小出生在农村,因为家境贫寒,刚满 16岁就到乡里粮库当了一名临时工,超负荷的重體力劳动让我倍感生活的艰辛与无望。这一切,竟又让我燃起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切渴望。

1990年3月,我在父亲的支持下参军来到了部队。期间,正赶上全国上下开展第三次学雷锋活动。那时,部队的学雷锋活动非常扎实,不仅让我慢慢地了解了雷锋这个伟大的人物和雷锋的人格品质,也让我彻底走上了学雷锋的道路。2006年,我从部队转业后,有幸认识了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赫舍里氏满族剪刻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文江和他的妻子李影兰老师。自此,在与两位大师的交往中,我不仅喜欢上了剪刻纸艺术,也走上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在我剪刻作品当中,领袖和英模人物题材的最多。2018年5月,中华儿女报刊社的余玮老师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了我的作品,对我赞赏有加。他希望我能创作一幅有关雷锋题材的剪刻作品,表示适时在《中华儿女》杂志和《中华雷锋报》上刊发,以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牺牲56周年。那时,我虽然并不认识余老师,但是因为《世纪小平》《魅力雷锋》等多部精品力作而久闻他的大名,所以我便欣然应允。为了创作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我以雷锋戴着棉帽的画像、毛泽东主席题词的手迹及松枝、和平鸽等为创作元素,创作了一幅雷锋题材的作品,得到了余老师的认可。今年8月,作品在《中华儿女》和《中华雷锋报》上进行了刊发。

因为这次有关雷锋剪刻作品的创作,我与余玮老师成了未曾谋面的好友。9月19日上午,余老师发来一条信息:“如有时间,请为《中华儿女》杂志剪刻一幅邓小平题写《中华儿女》刊名的剪刻作品。”由于我在信访部门工作,平时工作很忙,加之不了解小平同志为《中华儿女》题词的过程,所以给我的创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也使我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于是对余老师说有时间时试试看吧。余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他中午没休息,为我精选了三张小平同志的电子版照片和一幅《中华儿女》刊头手迹,还有杂志创刊主编王维玲撰写的一篇有关邓小平题写“中华儿女”刊名经过的回忆文章。

我为余老师对工作的敬业和执着点赞!为此,我抽时间阅读了余老师发来的王维玲的回忆文章,使我对小平同志为《中华儿女》题写刊名的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

当晚,我在想:《中华儿女》作为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杂志,成为一份导向主旋律、品位高端、版面清新、文化内涵丰富的时政人物类期刊,与小平同志的关怀分不开。那么,创作一幅什么样的剪刻作品,既能够展现一代伟人对《中华儿女》这本杂志寄予的深切厚望,又能体现《中华儿女》杂志的成长壮大历程,更要展示小平同志对全体中华儿女的殷殷期望呢?在与余老师多次的电话交流,以及他为我提供的图文资料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决定以小平同志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的照片为蓝本,以身着中山装,手握毛笔伏案题写刚劲挺拔、纵横自如的“中华儿女”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为主画面,并将毛笔的尖部停留在最后一个字的最后一笔上,以体现小平同志对办好杂志的坚定支持。

于是,我把设计好的剪刻图案发给了余老师。余老师在听了我对作品的设计想法后,对我对作品的构思非常认可,还提出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建议,一是主图上方空白太多,可否增加一排书架;二是调整砚台与题词之间的距离,以免影响效果。余老师甚至还提出是不是在墙上挂一本题词那天的日历以显示题词时间,因为从王维玲老师的回忆文字中读到这么一条关键信息:“1988年3月18日,突然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电话,通知我们,小平同志为《中华儿女》杂志题写了刊名 。”按中央办公厅作为中央办公中枢的办事效率,可以推测“中华儿女”四字很可能是小平同志于当天所题写的。

经过反反复复地多次讨论,我们认为画面还是应以简洁明快为主,不宜繁杂。最终,我们确定在空白处不画书架,在墙上不挂日历,只把上部空白处减去一部分,并把题词日期以日历的形式放在砚台的下侧,这样既可以记载时间,又不影响主画面的整体效果。我按照我们研究的方案,重新制作了画稿。结果在我们准备定稿时发现,日历上的大写日期改成阿拉伯数字会更清晰可认。同时,还发现小平同志的衣袖有些肥大。于是,我又对上述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

定稿好,我将制定好的剪刻图案转印到铺好的红纸上,并用订书器将其装订固定,以防止在剪刻过程中走刀。为保证刻画的作品更准确、干净、美观,我没有使用以往的普通刻刀,而是选用了锋利的手术刀来刻制。经过10多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剪刻作品。

值此,在《中华儿女》杂志创刊3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和国庆69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华儿女》找我创作这幅作品,我想这不仅是表达着《中华儿女》人对小平同志的一种深切怀念,而且表达着全体中华儿女对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工程的一种致敬,更是寄托着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

《中华儿女》而立志庆

七律/李城外

名刊坚守三十载,随地随时可品鲜。牢记初心争俱进,担当使命比超前。文章选萃驱俗气,人物包罗汇大千。声誉遍及全世界,休讥铁杆意绵绵。

注:李城外,中国作协会员,文史专家。

猜你喜欢
题写小平题词
去饶城买房
初三
首页题词
初三
放风筝
题词(一)
题词(二)
题词(三)
小平同志为何没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