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动物 因为有你

2018-10-18 18:46梁伟
中华儿女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丹顶鹤保护区雷锋

梁伟

人类的破坏,栖息地的丧失……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

因此,保护动物刻不容缓,全世界都在号召保护动物。动物保护的核心内容就是禁止虐待、残害、猎杀和捕食任何野生动物。10月4日被定为“世界动物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都在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而在中国,有一群年轻人,他们不仅仅在这一天保护动物,他们已经把关爱动物融入到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初雯雯:不要伤害我的朋友

两岁时,她就被父亲抱去野生动物保护区,培养她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七岁时,她便能收拾行囊,跟随父亲身后行进,并帮父亲填写检测表格;无论何时,只要她有时间就会出没在野外……“在别人看来,追随着野生动物们的身影,爬冰卧雪翻山越岭很酷,但是为了能够亲自用双眼看到它们,用双手记录下它们,受的累,吃的苦,只有我自己知道。就像是我已经变了形的腰椎和磨损严重的膝盖,每天都在用疼痛和快要瘸了的腿来提醒我:赶紧把休养生息和结婚生娃提上日程……”

她,就是出生在新疆阿勒泰的“90后”女孩初雯雯。多年来,初雯雯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野生动物代言发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河狸公主”。

今年24岁的初雯雯,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父亲初红军早在山东大学硕士学习阶段就投身于野生动物研究,后孤身一人自愿来到新疆,一干就是三十年,在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受父亲的影响,初雯雯从小就培养了对大自然、对野生动物浓厚的兴趣。

“从我学会走路时,父亲就带着我穿行于阿勒泰的旷野山林之间,培养了我对野生动物的喜爱。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荒野都是我熟悉的乐园,这里的每一种野生动物都是我细心观察的对象。我见过盘羊在布尔津科克森山顶上打斗,巨角的相互撞击声在整个山谷回荡;我见过普氏野马回到它们的故乡准噶尔盆地后撒欢奔跑;我见过蒙新河狸于秋末冬初忙于制作自己的‘冰箱,拖着树枝在河道中来来回回……”初雯雯说,“在我的心里,自己和这些大自然的产物是心灵相通的,我能感受到它们的喜怒哀乐,能感受到它们的生存状况,这些美好在自己心中扎下了根。”

那些年里,除了跟着父亲一起进行野生动物调研外,初雯雯还经常跟父亲参与野生动物救助行动。“跟他一起扛过黄羊尸体,测量过遇难黄羊数据,为幸存的野生动物们投放过饲草。”和野生动物相处久了,初雯雯逐渐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就像远距离的家人一样,它们受伤,我心疼,它们过得好,我就会很开心。”

经历得多了,初雯雯慢慢发现,保护野生动物,如果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力量,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而且仅从科研角度谈保护也不够,应该让野生动物接地气,让更多人了解它们,让人们明白它们存在的意义。2015年,她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野生动物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甚至有媒体还找到她做了《这里是新疆》的纪录片。在这部5分钟的纪录片中,初雯雯向观众介绍了国内稀有物种——蒙新河狸和它栖息的生存环境。

在读研究生期间,初雯雯全力投入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为此,她还参加了某卫视的一档演说节目,她通过演讲向观众介绍了黄羊、普氏野马、蒙新河狸等物种。“一个物种的生存情况,可以很好地代表它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现状。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生态环境持续的恶化,会引起地球的大洗牌。”

看着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压缩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初雯雯总想为野生动物做点什么。她发现,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似乎更能感染公众,加深公众对于野生动物的认识和喜爱。于是,2017年11月,初雯雯和搭档成立了以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为主的自然影像工作室,即瞳之初自然影像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拍摄整个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动物纪录片。虽然父亲一辈在保护野生动物上已经做了大量的科研调查,但初雯雯认为保护的前提是了解。

就这样,初雯雯背起摄像机踏上北疆的土地,在那里,她白天拍摄,晚上写方案。她清楚地记得盘羊求偶期打架的情形;踏过卡拉麦里的热土,举着无线电接收器去寻找野放普氏野马的踪影;一蹲就是一宿,看着河狸宝宝忙碌储存越冬食物的画面……那些景象串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史诗篇章。她就是要用最直观的影像资料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加深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她说:“人们看不见的动物和景色,我們用镜头记录下来展现给他们看。”

在阿勒泰,初雯雯还有一个称呼——“野生动物残联主席”,因为当地人都知道她喜欢收养伤残野生动物。多年来,收养过多少伤残野生动物,或许初雯雯根本没有计算过。“有些没能活下来,有些养好伤之后,就放归自然了,有些家里放不了,送到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了,也有的彻底失去野外生存能力,就留在了家里。”

她在家里曾收养过三只彻底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的动物:缺了半只脚蹼的火烈鸟、瞎了一只眼的红隼和只有三条腿的跳鼠。红隼在恢复体力之后,已经被送去猛禽救助中心。火烈鸟是初雯雯两年前救助的一只迷途鸟,当时正值寒冬时节,这只火烈鸟迷途来到阿勒泰市阿拉哈克乡盐湖边,又饿又冷,还冻掉了半个脚掌。初雯雯和搭档把它救了回来,取名为“烈烈”。他们在办公室给它营造了一间温暖的房子,小心翼翼地给它处理伤口,还从外地找来特制配方,喂养它。就这样,故乡在热带地区的烈烈,在他们的照顾下存活了下来。后来,烈烈在初雯雯和搭档的悉心照料下,完全恢复健康,但是初雯雯又开始为它无法重返故乡而忧心。跳鼠点点和烈烈的遭遇雷同,它的家恰好在一个工地下面。2017年6月,一个工人发现了它,当时它的双腿骨折,一节腿骨戳出身体。初雯雯得知此事后,迅速托人把它从阿勒泰送往乌鲁木齐市做了截肢手术。她用针管给仅有拇指大的点点喂奶,买了一个毛绒小袋子给它当窝……

“我是野生动物摄影师里最会做样方的,也是搞野生动物调查里最会拍照片的,更是知道自己黑得厉害所以不防晒的。”初雯雯说,“让我的镜头变成你的眼睛,带你领略野生动物与风景。瞳是眼睛,是大自然的眼睛,瞳之初是我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我把这些东西用镜头记录下来;人之初,性本善,我要用我的初心去拍摄最真实的东西,那是大自然最原本的状态。我要记录更多新疆本土的野生动物,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写成书,拍成纪录片,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本地野生动物,让更多的人爱上新疆。”

何琛:创办“宠物雷锋”

在浙江金华,有一个宠物公益组织,名为“宠物雷锋”,在这里不仅有全面的宠物知识,还有美容、饲养、训练等养宠方法。如果你有宠物或是有养宠物的打算,都可以找“宠物雷锋”进行公益解答,开启“省钱+省心”的养宠生活。

Hope for paws是国外一个专门救助流浪动物的公益机构,机构的志愿者们将一段段救助过程发布在网上,感动了世界各地的人,被救助的动物经过医治和休养,也迎来了全新的生活。“宠物不是物品,是能感受到快乐、痛苦的生灵,如果开始养宠物,就应该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它。”这样的感悟,让何琛一心想要创立宠物公益组织,向大家传递养宠物的正能量。

1990年出生的何琛是宠物公益组织“宠物雷锋”的创始人之一。2011年,何琛毕业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之后,他找到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在动物医院当一名兽医。随着对行业领域的深入,他愈来愈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何琛在动物医院上班时,一次急诊,是一只脚趾头被烧掉的小狗。虽然烧伤严重,小狗却一直乖乖坐着,小狗的主人拜托医生一定要医好它。原来,小狗一直是放在院子里喂养,那天,小狗一直抓门,主人在屋内还觉得心烦,吼了一声让它不要吵,可它还是不停地抓门。直到后来,邻居跑来大喊:“院子着火了!院子着火了!”主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等他出来灭火时,小狗的脚趾头已经被烧掉了。“狗都是有感情的,样子丑陋的流浪狗往往更通人性。”何琛把对动物的喜爱,渐渐转化成了爱心公益。

于是,何琛和两位朋友进行了探讨与筹划,经过一年的筹备,三人合伙注册了公司,“宠物雷锋”公益组织也一同创立。“宠物雷锋”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方式为大家搭建信任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旨在传达“人人都是‘宠物雷锋”这一核心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宠物雷锋”。

遇到问题只要联系“宠物雷锋”,工作人员就会给予专业安全的解决方法。“宠物雷锋”微信公众号也会定期分享一些科普知识,供大家参考学习。线下,何琛会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公益组织,定期举办宠主交友活动、萌宠聚会、流浪狗救助领养、拯救单身狗等各式各样的活动,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在活动中,何琛会仔细回答大家的问题,还会免费发放驱虫药等福利,为大家推荐熟知的美容训练、宠物圈靠谱的专业人士等。何琛的公司目前并没有盈利点,全部活动都属于公益性质。在这背后,何琛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这样出钱又出力的工作,何琛却做得不亦乐乎。归根究底,还是源于他对宠物的喜爱。

王春丽:让消失的野生丹顶鹤回归

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故乡。“90后”女孩王春丽是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巡护员,她在这里已经驻守了两年。

700米外,一只正在觅食的野生丹顶鹤。它突然警觉地抬起了头,似乎闻到了人类的味道。王春丽和她的巡护队员们,小心翼翼地靠近那片芦苇荡,连喘气也不敢太用力。最终他们停住了,这是时隔10年后,向海再次出现野生丹顶鹤,王春丽不想吓跑它。

要知道,在上大学的时候,王春丽是离不开穿高跟鞋的,东北大学林学硕士毕业的她加入了桃花源基金会,来到向海。两年的时间,王春丽和她的巡护队,在一千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总计走完4万公里的路,查获了600多起违法违规事件。

王春丽和丹顶鹤的故事因为两位知名企业家的联名信轰动全国。2018年5月,王春丽获得了白城市政府授予的生态文明建设三等功奖励。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席主席马云和马化腾写了一封联名贺信,为她点赞。

信中写道:“这是第一次由政府把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委托给我们桃花源来管理,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荣誉也代表了政府对我们在做保护地的民间机构的认可,对我们创造的民间公益型保护地模式的认可。”

2016年,当地政府尝试引入社会力量共同治理,并被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新模式吸引。桃花源基金会是一家非盈利环境保护机构,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等企业家发起成立。基金会在全球选择有重要环境价值区域来保护,借鉴并引入国外保护区管理模式,即建立由基金会直接管理、政府监督的社会公益型联合管护区,调动民间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同时设计并带动周边居民的可持续发展。

就这样,基金会第一个巡护员王春丽进入保护区。在这里,王春丽第一次见到丹顶鹤,在向海保护区的百鸟园,这里圈养着200多只丹顶鹤。以前她只在电视上见过,知道是一种优雅的大鸟,但当它张开双翅站起来,依然让王春丽感到震撼,“好漂亮,比人还高”。但这些丹顶鹤已经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甚至对人类毫无警惕,王春丽轻轻抚摸它们的羽毛,它们只会机械地扭过了头,眼里已经完全看不到“仙鹤”的灵气了。

这位林业硕士的心中有了一张蓝图,她要在三年内,重建当地生态,让消失近10年的野生丹顶鹤重新回归。起初,村民们看着背着双肩包、一副学生模样的王春丽,没有人把她当回事。王春丽安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巡护队员。经过层层筛选和面试之后,向海生态保护中心的巡护队就这样成立了。8名队员都是当地农民,清一色的东北糙汉。

这其中,去年夏天,王春丽带着团队勇抓盗猎分子的事迹,让所有人印象深刻,也才有了那一封轰动全国的信。“作为一个‘90后,你身上表现出来的活力、勇气、热情和坚定,让我们更加坚信我们可以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好!”马云和马化腾在信中如此地夸赞她。当时,王春丽和她的几名同事在例行巡护,发现一辆可疑車辆停在保护区核心区青年坝水域附近,车内还有高压气排枪的配件。他们随即向保护区管理局反映:有盗猎分子进到水域中了,而且这个人可能还带有枪支。

此时,盗猎分子从芦苇荡中现身。队员们认出此人是以脾气暴躁凶狠闻名的刘某,附近村民都说他手里有枪。有人劝王春丽“警告一下,差不多行了”,也有人觉得太危险,应该找警察,但王春丽一个人仍然坚持向前询问。

“我要是出点事情,你们谁也跑不了!”刘某对他们扔下这句话后就大摇大摆地离开了。王春丽和她的队员们却没有放弃,他们判断此人极有可能返回捞枪,于是决定彻夜守护现场。王春丽很清楚这次抓捕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只是挂个名,不敢真刀真枪。这事儿如果真退缩了,那就只可能一退再退,很难管理了。”最终,警方成功控制住了刘某,找到了被丢弃的枪支,并依法对其进行逮捕。这件事发生之后,有村民对王春丽说:“原来你们做保护,是动真格的。”

确实是动真格的,要知道在两年前,向海保护区还是一个“干涸的鹤乡”,生态系统不佳。湿地面积一度从36000公顷骤减到3600公顷,丹顶鹤的迁徙驿站也骤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桃花源参与治理一年多来,完成对保护区17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的管护,9平方公里的林地和135平方公里的草地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生态的改善带来的最直观成果,就是丹顶鹤等鸟类的回归。2017年以前,长达12年没有野生丹顶鹤在向海保护区繁殖;经过一年的保护,2018年有1对野生丹顶鹤在向海回归繁殖;2017年之前向海保护区境内没有疣鼻天鹅的繁殖记录,但2017和2018年疣鼻天鹅连续两年在桃花源管护区繁殖。

虽然脸庞黝黑发红,昔日波浪卷的女孩已被风吹日晒成一个头发枯黄的壮实姑娘,但王春丽并不在意,她觉得自己换来了另一种更珍贵、更壮丽的美!

猜你喜欢
丹顶鹤保护区雷锋
三只丹顶鹤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丹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