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轩,触摸乡村的心跳

2018-10-18 07:01
莫愁 2018年29期
关键词:王玲诗社家村

本刊记者家英宏

毛文轩

在横溪乡间的公路上,一辆老凯越,时而疾驰,时而缓行,一如毛文轩兜转的人生。

“这本诗集被收入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全国农家书屋推荐目录后,肯定会再版,我对此充满信心。”在前去参观“南京乡间诗社”途中,毛文轩谈到他的新诗集《一个农民的祖国》时,依然保持着往日的激情。只是,相比几年前,他看上去已略显沧桑。

的确,从农民毛大本,到记者毛文轩,再到诗人土牛,岁月本身就像一首诗,刻满他的脸庞……

农民毛大本,走出毛家村

南京以南的禄口郊区,有一个村子叫毛家村,毛大本就出生在这里。

上世纪80年代,毛大本上了一所职业高中,学习水产养殖。职高毕业后,毛大本回到了毛家村,扛起锄头跟父亲下地干活,利用所学帮人养鱼。当时,没有稳定的工作,经济条件不好,毛大本和初恋女友交往了四年,结婚的事情一拖再拖。就在毛大本装修房子准备结婚时,他的腿受了伤。初恋女友来看他的时候,一个劲地指责他太不小心了。毛大本觉得女友不讲理,一下子发了火,吼着让女友滚。

三个月后,当毛文轩能勉强走路时,他急切地赶到了女友家。此时,女友已经跟邻村一个男子走到了一起。

毛大本失望到了极点,也为当初对女友的不冷静隐隐后悔。那年夏天,村里放映了一部露天电影《鸳梦重温》:美国退役军人查理斯,因在战争中失忆,流落到了一个村子,和村姑波拉结了婚。他向报社投稿,稿件屡屡被刊登。终于有一天,他意外地收到报社的聘书,成为一名正式的记者……

正是这部电影,重新燃起毛大本对生活的激情。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作家,下地干活时,他经常在口袋里装着笔和本子,一边干活,一边构思,来了灵感,就坐在田间地头快速地写下来。在他看来,故乡是个美丽的动词,所有景物,在他眼里都是生动的。因此,他写出来的诗歌,往往散发着一股泥土的味道,淳朴而干净。

为了告别悲伤的初恋,毛大本拎着一个皮箱,踏上了前往长沙的火车,去投奔长沙望城一家杂志社。之前,他曾向这家杂志社投过稿,发表了一些诗歌,结交了一个编辑朋友。在朋友的推介下,毛大本进入这家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

毛大本激动不已,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他想彻底告别过去,包括告别“毛大本”。于是,他翻开新华字典,看到的第一个字是“文”,再翻,看到一个“轩”字,既然这样,那就叫毛文轩吧。

自此,农民毛大本,变成了编辑毛文轩。

记者毛文轩,看遍大千世界

在长沙,毛文轩待了近一年时间。年关之际,看到熙熙攘攘的街上人们购置年货的热闹场面,闻到邻居家传来的腊肉香味,毛文轩开始想家了。他想念母亲做的饭菜,想到了从小放过的老牛,想到了当初离家出走时,老牛看着他拎着皮箱快要流泪的模样……

于是,在大雪纷飞的年三十,毛文轩回到了毛家村。看到儿子平安回来,父母甚是高兴,再看到儿子在外期间发表的一首首诗歌,父亲激动地流泪了:“娃啊,没想到你一直没放下笔杆子,我相信你坚持写下去,一定能写出点名堂。”

过完年,毛文轩进了家乡一个工厂,一边当车工,一边写诗。一次,当毛文轩收到一份发表诗歌的样刊喜不自禁时,一个工友在他背后跟别人酸溜溜地说:“你们看他去年跑出去折腾,没折腾出什么名堂就算了,可还想着当诗人,结果到头来还不是跟咱们一起干活嘛。”有个工友附和地讥讽道:“他还没睡醒!”毛文轩听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追求梦想有错吗?短暂的迷茫之后,他告诉自己,绝不能放弃,因为自己深深爱着家乡这片土地,他要通过诗歌让更多人喜欢上自己家乡。

艰苦的岁月里,诗歌成为毛文轩唯一的精神食粮。在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一个月内,《南京日报》《金陵晚报》等报刊发表了他多篇文章或诗歌。毛文轩的才华,引起了时任禄口镇党委副书记黄荣怀的注意。黄荣怀慧眼识才,举荐并破格聘用毛文轩到镇政府从事农村宣传报道工作。

几年后,毛文轩通过不断在省市县报刊发表文章,很快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土记者”,已是《南京日报》《金陵晚报》等报社的通讯员、特约记者的他不甘心,心中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梦想:成为正式记者。

2000年9月的一天,毛文轩看到《江南时报》招聘记者的信息时,再次动了心。那时,他已经结婚,女儿也已出生,妻子王玲没有固定工作。妻子看出了他的想法,阻止道:“全家人都要生活,你不能再折腾了!”不甘心的毛文轩还是辞了职,信心满满地前去应聘。

《江南时报》对学历要求极高,毛文轩达不到要求,但他没有退缩。他找到负责招聘的副总编,请对方看自己几年来发表文章的剪报本。副总编说:“我可以破格让你参加考试,如果你通不过考试,就没办法了。”

当时,100多人参加考试,留40人见习,最后择优聘用4人。毛文轩凭借月发稿量排名第二的成绩,正式被录用。

为了节省开支,毛文轩在离报社很远的城乡结合部租了间小平房,每天四处奔波采访。压力大,节奏紧张,生活艰苦,在低矮潮湿的小平房里,毛文轩病倒了。这个时候,他觉得,还是家乡的山水看起来更亲切,他格外想念、牵挂乡村。

2002年,大病初愈辞职回乡的毛文轩,通过时任江宁区委宣传部部长韦昌明举荐,去了陶吴镇做宣传干事。后经行政调整,毛文轩到横溪街道宣传办工作。

自此,毛文轩彻底告别报社记者生涯,回到了自己深爱的家乡,改笔名为“土牛”。

诗人土牛,打造“南京乡间诗社”

在家乡蓝天绿水的浸润下,土牛的诗情迸发了。他白天写新闻宣传稿,晚上在诗歌天地辛勤耕耘,先后在《人民日报》《诗刊》等国内数百家刊物发表新闻及文学作品数千篇,特别是描写反映江宁及南京生活的诗歌,就有1000多首。

土牛写的都是乡村的人、乡村的事、乡村的变革、乡村的生活、乡村的情感。他的诗歌歌唱了江宁、南京、祖国,有力地感染和鼓舞读者追求美好生活中的诗意和远方。

妻子王玲和土牛是通过介绍认识的。当初,介绍人刚说出他的名字,王玲就说:“我知道他。”原来,王玲读初二的时候,土牛的文章在学校广播上播出过,王玲早就记住了他的名字。两人一见如故,认识一个多月就结了婚。

婚后,王玲才发现,土牛对诗歌的痴情,远远超乎她的想象。有时候,深更半夜,她做完家务好不容易睡着了,土牛会突然喊她:“醒醒,醒醒,我刚写好一首诗,给你读一读!”刚开始,王玲还有耐心听一听,时间久了,她觉得吃不消,干脆将土牛赶到了书房。

在书房,土牛想到了曾经的记者岁月,想到了曾穿行在灯火辉煌的城市,却感受不到繁华带来的快乐。这时,乡村的寂寥变成一行行跳跃的诗句,他真正触摸到了自己的心跳。

在诗歌界小有名气后,土牛在位于禄口镇的家里创办了一个诗歌沙龙,节假日或双休日不定期地邀请当地诗友一起读诗、论诗。

随着诗友队伍不断壮大,家里已不能满足活动需要。为此,土牛又冒出个人出资将老家500多平方米的祖宅改造成“南京乡间诗社”的想法。这需要投入近30万元,几乎是他们全家不吃不喝三年的总收入。

妻子反对说:“我们家本来就不富裕,女儿马上读大学要花钱,照顾双方老人也要不少开支,你总不能为了个人梦想,不顾及现实生活吧。”双方父母却十分开明,认为土牛做这样的事情很有意义,应该支持。最后,妻子做出了让步。

历时近五个月,2016年5月底,“南京乡间诗社”终于在禄口街道陆岗社区毛家村建成。看到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实现,土牛激动万分,他说:“一个成功、成熟的诗人,在写好作品的同时,更应该有一颗公益之心。现在,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把‘我’变成‘我们’,让诗社成为南京乃至江苏诗歌界的示范点,成为农村基层的文化阵地。”

“南京乡间诗社”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2018年年初被迁往横溪街道西阳社区龙乡双范旅游景区,打造乡村诗社品牌。《农民日报》还将“南京乡间诗社”作为首家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农村文化活动,进行了推选。

土牛吟咏的“江宁心跳”,从某种角度看,是在“不知疲倦地写着一条河的故事”,那条河串起了无数的故事、风景和人生,他只想做河岸边的诗人。

那天,在探访过土牛,与他告别时,他站在“南京乡间诗社”的牌匾下一直目送着我,走出好远,回首望去,猛然觉得土牛已和熠熠闪光的“南京乡间诗社”牌匾融为一体……

猜你喜欢
王玲诗社家村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少年追梦郎
美丽的向家村
少年追梦郎
少年追梦郎
贺澎湃诗社组建一周年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南京大学重唱诗社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