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颖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刊物对婚姻家庭方面的几大变迁做了梳理。不论是意识观念上的变化,还是家庭模式上的变化,都可以看出,过去这些年,婚姻已经从提供性生活、养育后代、经济共同体等功用,逐渐走向更加强调个人感受、自我成长、精神陪伴与共鸣。
人们想要从婚姻中获取的东西在不断变得丰富,也因此,离婚率在逐渐走高。这其中,或许有一些对婚姻不够严肃和慎重的成分,但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人们认识到止损的重要性。当一段婚姻确定是错误的选择,我们尚拥有纠错的方法,不但可以解救自己和对方,更拥有在离婚后,再次选择幸福的机会。从这一点上,社会对离婚的开放和包容是一种文化的进步。
但是,即便这样,我们身边仍然有很多人,哪怕在婚姻里过得不幸福,时常感到痛苦和无奈,也坚持着不愿离婚,绝不离婚。
为什么呢?
有的人觉得,为了孩子有个完整的家,我们要忍受;有的人面对出轨的一方,心想凭什么我要离婚,便宜了你们;有的人对感情和婚姻感到失望,觉得再找一个也不过如此;还有一些感情本来就不深,奉父母之命结成夫妻的,即使过到无爱无话无性,形同陌路也将就着,因为对幸福本来就没抱希望。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说给别人听,也是麻痹自己。
他们或许不知道,其实人生有很多种写法,婚姻另有幸福的模板。不是这一次错,就注定次次错。还有人离了婚选择独身,也照样活得更加精彩。
有时人们生活的方式,就像温吞水,因为太习惯固有的模式不愿离开,所以宁愿委曲求全、装聋作哑,甚至为了维稳去生一个孩子,不够就生两个,渐渐沉溺在琐碎混沌中,无法自拔。一生就這样过了。
也许这就是一些人眼中完整的一辈子。我们无法指责别人的生活和选择,本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是那些互相折磨着过日子的夫妻,总是不会明白,放过彼此也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心。如果一段婚姻只剩无尽的争吵、冷战甚至是暴力,那样的生活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幸福可言。
不论是工作或生活,告别舒适区总免不了痛苦,因为好不容易习惯的状态会被打破。但是,破旧才能迎新,我们脱胎才能迎来新鲜的风景和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这就是重生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珍视自我、热爱生活的可贵成长。
“总是感恩和他离了婚。”这是一个过来人的肺腑之言。自己的痛苦,由自己挥刀斩断,不必假手别人,就换了一种人生。这何尝不是一种劫后重生的快意。
驻留不代表拥有,而离开也不代表失去。有时候,咬咬牙往前走了一步,才发现豁然开朗,才发现之前的固守都是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