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军 任红禧
人物档案:
刘勇,现任大庆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青年卫士”“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所在大庆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18年6月21日,全国“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在大庆市召开,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一个全国性工作会议,地点却选在一个地级城市,且主会场就设在该市司法局四楼的会议室,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此前一个月,省委书记张庆伟则在批示中将该局的调解工作称为“大庆模式”。
知情人感慨,大庆市司法局今天的“有位”,与局党委一班人的“有为”密不可分。而其中的领头人,就是刘勇。
到司法局赴任时,刘勇47岁。
此前,他一直视自己为“职业警察”——从基层民警干起,36岁便任大庆市公安局副局长,有着26年警龄的刘勇原以为会在公安系统退休,没想到在2011年迎来转折。
那一年,《人民调解法》刚颁布实施。对人民调解这项司法局的主要业务,刘勇很熟悉。他至今还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参与的一件事。
一天,他碰到一对夫妻吵架,了解情况后,他先批评男方,又劝说女方,看俩人消了气,便说:“你俩握握手,就算言和了。”等他回家把这件事说给母亲听,母亲笑了:“你连对象都没处过,还能调解人家两口子吵架?”刘勇的内心满是成就感。
在派出所工作11年,他更是天天直面百姓难题;担任市公安局副局长10年,他有8年分管信访,其间还因妥善处理一起群体性事件而荣立个人一等功。
他太清楚调解的价值:及早调解,许多小矛盾可能就不会变成大问题。然而,当时司法局的人民调解工作与刘勇的预想相去甚远。用副局长杨琦的话说:“以家长里短的小事为主,对处理大事难事没有太大作为。”
工作多年,刘勇喜欢用座谈的形式把那些思路不清的问题拿到桌面上,大家开诚布公,来一场“头脑风暴”,在观点碰撞中启发思路。
几次座谈后,刘勇确定了工作方向——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针对交通、医疗等矛盾集中的领域引入第三方专业调解。原因显而易见:私家车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随之而来的交通纠纷也成了群众关切的难题。
但有人反对:“这些棘手的事儿,还是离远点儿好!”
“铁人说:‘不干,半点儿马列主义都没有!”刘勇态度坚决,哪里矛盾突出,就应在哪儿主动作为。
在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刘勇和交警部门、保险机构反复协商,于2012年5月在大庆成立了9个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退休交警、律师等方面人士担任调解员。经过几年运行,9个调解委员会共调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11 000件,涉案金额近4亿元。此后,大庆市司法局顺势而为,陆续在校园、物业等10个领域成立96个专业性委员会,社会反响强烈;与媒体联合创办《说和》栏目,连续8年召开广场“说和大会”,成功调处矛盾纠纷万余件。2014年、2015年,刘勇连续两年在司法部等国家五部委召开的会议上介绍经验。
如果说专业化调解是常规工作抓出了新意,那么,信访法律援助机制则是刘勇“捡”来的事业。在这件事上,刘勇不仅有担当,更有智慧。
针对信访难题,早在2013年10月,刘勇就在信访局设立了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于一体的信访人民调解室。
有人直言不讳:“信访纠纷,别人躲还来不及,你还往上撞?”
大庆市司法局律管科科长史长青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别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他却主动请缨,把烫手的‘包袱捡回来。”
而刘勇并不觉得这是“分外事”。他常谈及自己在北京遇到的一个上访10年的农民:因为遭遇简单粗暴执法,控诉无门,走上上访路,最终弄得妻离子散。类似悲剧,他听过不少,也常常想:如果问题及早解决,情况也许大不一样。
2015年,刘勇带队外出考察“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的探索。这期间,他发现有些地方只是依托某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几个律师,这样的力量显然杯水车薪,他要做的是“把全大庆市的律师调动起来”。刘勇由此提出了创立信访法律服务中心的构想。
然而,现实难点颇多。比如,经费从何来?服务中心以什么身份与访民签署协议?
刘勇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方案:将信访法律服务中心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法人”。
这是一步动一子满盘皆活且一举多得的妙棋——一旦注册成功,便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化解矛盾,办案经费也能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在与信访人达成协议后,如果对方毁约,服务中心可作为独立法人追究其法律责任,由此更具约束效力。
这个办法也同样适用于人民调解中心。2015年6月2日,两个中心同日注册成功。
在信访法律中心,有四位專职常驻律师,市律师协会还定期选派律师轮值。三年来,该中心累计提供法律咨询2301件,涉及5227人次,许多十年以上的“长年访”得到有效化解。
大庆市信访局局长巴小东评价:“司法局的主动作为,调动广大律师积极参与,让专业人办专业事,促使全市信访量明显下降。”
大庆市的律师群体对此举之所以积极拥护,不仅在于其社会意义,也源于他们把司法局当成了“娘家”。
刘勇甫一上任,便着手解决了律师们反映的“会见难”、进法院难等问题。2015年起,市司法局与律师协会向21位市领导推荐了42名法律顾问,在每位市领导接访时,由两名律师现场提供咨询服务,既提高了领导决策水平,也提升了律师的专业地位。此外,刘勇还鼓励律师参政议政,全市642名律师有49人当选省、市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所以,创立信访法律援助中心,自然也就一呼百应。
众所周知,一年一度的司法考试有“天下第一考”之称,而承担考务工作的正是司法局。
在2011年之前,大庆市并未设考点。因为这项工作难度大,如若出现作弊丑闻还会惹来麻烦,所以不少地方都敬而远之。
刘勇觉得,考生到外地应试才是真麻烦。所以,他于2012年申请设立考区。2013年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后,他举全局之力积极筹备。筹办第二年,大庆市便成为全国先进考区,第三年便承担试点工作。
2017年,大庆市成为全国五个“机考试点”之一。面对新挑战,刘勇带头做预案,“保电、保网、保转场”,在“防替考、防雷同、防高科技作弊”上严防死守,全局提前一个月进行演练。当时租用大学教室,因白天学生上课,刘勇就带大家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演练。考试当天,一个考场的网络突发故障,由于预案充分、演练到位,他们立即更换教室,确保了考试正常进行。
当年,大庆市司法局被司法部誉为“考出了大庆精神”,刘勇还应邀向全国同行介绍经验。
当然,刘勇更为“知名”的不是当考官,而是当考生。
司法考试到底有多难?考生真正需要哪些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刘勇在跟律师沟通案情时,发现自己还有一些法律盲区。出于这些考虑,2016年年初,刘勇毅然决定报名参加考试。
刘勇利用晚上、节假日紧张备考,还利用休息日参加培训班,和一群比自己孩子还小的年轻人一起苦读。
有好友开玩笑:“你就算考上了,别人也得说是作弊。”
为了避嫌,刘勇特意跑到齐齐哈尔市考试。
“结果不重要,这个过程很重要。”虽然最终功败垂成,但这一年的努力,让刘勇体会到了考生的酸甜苦辣,也拓宽了自己的法律知识面。
一次,他在和几个律师研究案情时,有律师提到一个“善意取得”的概念。刘勇提醒说,“善意取得”的前提是非法,而当事人是合法取得。在场的律师很诧异——没想到刘勇对法条如此精熟。
大家评价说:“五十多岁的人了,却有二十岁的冲劲,三十岁的闯劲。”
刘勇的好学也带动了全局机关干部。如今,每周一、三、五的早上,司法局都要進行晨讲,“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十分浓厚。
刘勇的“有为”远不止上述这些。比如,设立法律援助微信群,在线进行普法、答疑;带队到全省监狱走了一遍,对大庆籍服刑犯人开展延伸帮教……如今,大庆市司法局的各项工作已全面开花。
“往大了说,在其位谋其政;往小了说,现在不干,等退休了想干都没机会。”刘勇的话很实在:今天的成绩,属于所有共事的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