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
京精大房总经理 赵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塑造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亦感染了企业人。” 和大多数监理企业不同,北京建工京精大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以下简称“京精大房”)自成立之初就注入了北京建筑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是一所直属的全民所有制校办企业。依托学校优质的建筑领域资源和独特的学院派气质,京精大房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
京精大房作为国内首批获取建设监理综合资质的企业,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球。国内覆盖了北京、天津、吉林、辽宁、河北、四川、重庆、广东、河南等省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国外覆盖了哈萨克斯坦、韩国、多哥、老挝等地区和国家,为全球超过20余个地区的众多业主提供包括项目管理和监理服务、技术咨询等业务。业务范围涵盖房屋建筑、市政园林、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海绵城市等领域。
京精大房多年来不断开拓市场,在民用建筑、大型校区建设、医疗卫生领域、体育场馆、轨道交通和市政公用类建筑的监理业务上成绩显著。在房屋建筑项目业绩斐然,代表项目包括国家体育馆、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圳中海油大厦、援疆建设项目(新疆和田医院、援疆中小学)、凤凰卫视、昌平招商局南邵等项目;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监理实力突出,代表项目如北京轨道交通8号、9号、10号、15号、16号、17号线等项目;在市政基础建设、园林绿化和提升领域也大面积涉足,如通州平原造林、昌平顺于路、天津北三河水库绿化提升、大荒水生态等项目。公司自成立至今,累计承担1000余项建设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任务,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共计20余项,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钢结构金奖”和省部级“优质工程奖”等各类奖项500余项。
雁西湖国际会展中心
京精大房总经理赵群表示:“公司以校企学院资源为契机,切实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形成了不同于社会型监理企业,校办监理企业所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近年来国家放宽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开展成果转化的政策要求,校企优势也将持续扩大发展。依托北京建筑大学巨大的学科科研优势和专家教授团队,在资产公司统筹协调下,北京建筑大学在各学院应届毕业生实习、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实践以及专家学者论证调研等多个方面,与包括京精大房在内的优质校办企业开展了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京精大房结合自身20多年来积累的深厚的工程建设监理经验和众多优秀监理从业人员的从业实践,凝练总结出了“崇尚学习,勇于创新,精心服务,合作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提出了建设“百年老店”的愿景目标。
京精大房总经理赵群在采访中谈到:“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精细化管理,以提高顾客满意率为目标。公司的体系管理以《管理章程》和《管理制度》为核心,明确了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及包含经营、技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资源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构成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
公司依托监理信息云平台、监理验收APP、总监微信群及日常周报、月报、总监例会等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及时进行技术支持与监管,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机制与效力,加强质量安全巡检、抽检和自检力度。通过多方位、全覆盖的形式,明确责任,力保全年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了公司的平稳运营。2018年,公司开始试行领导开放日,改革了总监例会形式,集中解决项目监理部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一些重点项目组织召开了现场交流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质量安全管理提升效果显著。公司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同时不断优化管理,吸纳外审专家增值改进意见,圆满完成管理体系换版准备和新版体系标准宣贯学习,改进优化绩效考核方式方法,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此外,在绩效考核方面,由公司直属质量安全部统筹安排,北京地区直属项目全覆盖“自检结合抽检、日常巡检”;各事业部参照公司统一安排,结合各自特点细化考核方案,对所属项目或分公司开展细致检查。以公司为基本点,以项目所属体系为线,以深入细致的监理工作检查为面,闭合管理、流程完善,达到精准且公平的绩效考核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中心
新疆和田市北京医院
京精大房总经理赵群认为:“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合作共赢。”对内,京精大房与北京建筑大学其他校办企业,如大学科技园、设计院、科技公司和物业公司等广泛合作,从上到下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关联体系,相互促进、互通有无。同时,依托高校资源,京精大房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学院、环能学院和电信学院等重点院系在“城市规划设计、绿色能源技术应用、海绵城市规划实施、装配式建筑、建筑垃圾处理及再利用”等高精尖、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业新领域,相继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合作。对外,京精大房与德国SWECO公司、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华旭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芬中教育协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行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为实现合作共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京精大房总经理赵群表示:“交流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提高的有效途径,合作的前提是互信、互利、互惠,通过企业之间的交流也能很好地打破距离和界限,达成共识,以期促成后期相关的合作。”
京精大房总经理赵群非常认同“人才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产力量”。公司现有员工700余名,其中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会计师、律师及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等人员240余名;中高级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员的70%以上。
公司根据监理行业特点、专业构成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坚持招聘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分类培训,发掘有潜力的中生代骨干力量进行重点培养;健全职业发展的体系建设,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对重点项目和关键岗位的实践培养,全面落实人才战略;不断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结构调整,优化专业总工职能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公司专家库,着力打造企业核心智库,以老带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公司的提质升级提供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技术支持。此外,公司加大员工拓展培训力度,每年度累计开展的内外部各类培训达40余次。公司十分重视员工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鼓励员工参与行业技能竞赛,提高技术水平。
京精大房总经理赵群在采访中说道:“优质的人才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优质的人才代表着优质的服务,也代表着优质的企业。”京精大房通过聚集优秀的员工,谋篇布局,努力打造社会辨识度高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咨询企业。以此为战略目标,京精大房一直坚持三大发展方向:抓住新机遇,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依托,稳步向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发展,紧盯经济发展热点,努力打造市场知名度高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咨询企业;探索新模式,以精心服务为追求,积极注力管理体系升级,创新管理思路和手段,努力打造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建立新常态,以共同发展为宗旨,全面搭建员工职业发展平台,推动学校、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的融合,努力打造员工幸福指数高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咨询企业。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京精大房总经理赵群表示:“公司多年来致力于给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积极营造相互信任、团结友爱的企业氛围,让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探索出一条企业文化提升新路径。”
经过27年的锤炼,公司积淀了“京精大房”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凝炼形成了“崇尚学习,勇于创新,精心服务、合作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公司工会是员工的精神家园,为全体员工提供服务与帮助。工会通过开展“体育比赛”和“交流座谈”等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并踊跃建言献策,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支持。公司在重大项目上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等重大项目开展了全过程摄影摄像、无人机航拍等宣传工作。公司主动融入社会和行业,积极参与首届中国轨道交通文化博览会、2017建设监理创新发展交流会、第四届价值工程国际交流会等重要活动,在广泛交流、积极参与中推广宣传本企业。公司多年来一直注重搭建宣传平台,以公司网站、京精大房报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为载体,为弘扬企业文化,为实现“百年老店”的愿景目标提供宣传支持。
京精大房总经理赵群表示:“每一位员工和每一个企业最终都要融入社会。监理企业的长久发展能为监理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监理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时也是为监理行业的行稳走远添砖加瓦。京精大房在未来依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为业主提供全过程、高水平、深层次的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咨询服务为宗旨,积极满足业主需求,积极为社会多做奉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要将企业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以期发挥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在社会大市场中追求发展,也在发展过程中回馈社会。”
北京建筑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工程
深圳中海油大厦
援多哥广电设施改造
在谈及到监理未来的发展时,京精大房总经理赵群表示:“当前,在实体经济进入调整的关键期,监理企业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何克服地区化差异、无序竞争的不良现象,如何从单一工程监理向全过程咨询企业转型才是监理企业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对于监理的未来,企业应该做到正视问题,而不是过度焦虑。国家部委政策的相继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为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一带一路’、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深入展开,也在为监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监理行业和社会其他行业一样,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则需要去解决问题。面对新格局,监理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将机制体制的转变和咨询业务相融合,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建设等高新技术将管理工作精细化,通过‘提质转型升级’等多方措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监理行业已经顺利走过第30个年头,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有理由坚信:监理的未来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