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损耗对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

2018-10-17 06:22张林通讯作者贺伟婕广西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广西桂林541006
新生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自控损耗量表

张林 (通讯作者) 贺伟婕 广西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广西桂林 541006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自我控制能力已经成为我们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的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也无时无刻的抵御着各种诱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成功抵御住各种诱惑,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生活中的小事(如起床)到行为习惯(冲动性消费)再到个人性格甚至是人生理想,自我控制能力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综合考虑特质自我控制与状态自我控制两个变量,以自我控制(特质性变量)和自我损耗(状态性变量)为自变量,以日常行为中较为常见的反应抑制功能为因变量,试图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特质性变量和状态性变量对个体认知加工的影响,并且用交互作用的观点,讨论了自我控制与自我损耗对反应抑制的影响。为了验证以上观点,我们假设自我控制与自我损耗对反应抑制任务的影响存在着交互效应。

1.1 反应抑制的相关概述

反应抑制的行为测量主要使用信号停止任务(Stopsignal task)和Go No-go 任务。Go No-go 任务通常包含有两种刺激, 一种是高频刺激(也称Go 刺激,如字母“X”),另一种为低频刺激(也称No-go 刺激,如字母“Y”),要求被试对Go 刺激进行反应, 而对No-go 刺激不做反应。Stop-Signal 任务一般由两个高频刺激(Go 信号)和一个低频刺激(Stop 信号)组成,是唯一能够测量个体停止倾向性的范式(宋洪文,2015)。本研究中采用的是Go No-go 任务来探究自我控制与自我损耗对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

1.2 自我控制的相关概述

自我控制的测量从很早开始就存在,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测量,谭树华,郭永玉等人(2008)在Tangney等人发表的自我控制量表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大学生做出了修订,得出了信效度良好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本研究采用的就是该量表进行被试筛选。

1.3 自我损耗的相关研究

自我损耗的概念是由Baumeister 等人(1998)最早提出的,他们描述了自我损耗的概念:为了完成某些事而付出了一定的意志努力后,个体在这方面的能力或意愿会暂时降低,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完成后续同样需要意志努力的任务。

1.4 自我控制与自我损耗的关系

徐沙和郑全全(2011)的研究也曾区分过特质自我控制和状态自我控制。前者强调自我控制的稳定性和个体差异,后者则强调自我控制的情境性和波动性。早期研究者一致认为自我控制是一种稳定的特质,会因不同个体而表现出差异。

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会影响顿悟问题解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表现(刘淑芳,2015)。由此可见,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都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自控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

本次实验在重庆文理学院发放了500 份《大学生自我控制》问卷,回收后筛选出得分处于高低27%的被试,通过再次联系得到进行愿意进行实验的被试120 人,其中高自我控制组和低自我控制被试各60 人,排除无效被试18 人。本次实验的有效被试有102 人,年龄在20.57±1.56 之间,其中男生27 人,女生75 人。所有被试均自愿参与实验,并且可以随时终止实验,实验结束后可以给予一些小礼品以示感谢。

2.2 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2×2 的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有自我控制水平(高、低)和自我损耗水平(高、低),因变量是自控任务的成绩,本实验采用Go No-go 实验进行操作,因变量即为Go No-go实验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错误率)。

2.3 实验材料

2.3.1 自我控制量表

自我控制量表采用谭树华和郭永玉 (2008)修订的《自我控制量表》(SCS)作为筛选材料,SCS 总共包括22 个题目,其中除了第五、六、十一、十四、二十一题为正向计分题,其余均为反向积分。本次实验中,整个问卷的信度为0.86,效度为0.87。

2.3.2 自我损耗材料

自我损耗状态采用划字母任务来控制,让两组被试对同一篇英文文献根据不同的要求划去文中的字母“e”,本次实验所用的英文材料题为“How avoid dying in a tsunami”,来源于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2005 年1 月1 日刊(方圆,2016)。

自我损耗状态分为两种水平:高损耗水平和低损耗水平。两种水平所采用的英文材料相同,其中实验组(高损耗水平)和控制组(低损耗水平)被试在英文材料第一页要求完成的任务都相同,要求是划去文中的所有英文字母“e”;控制组被试英文材料第二页要求完成的任务与前面一致,而实验组在第二页的任务要求发生了改变,同样是划掉字母“e”,但需要更多的注意力,要求在划掉“e”的同时注意在整个单词中该字母“e”前后字母的类型,若字母“e”后面的字母和前面第二个字母为元音(a e i o u)则这个“e”不要划掉。

两种实验材料后面均有一道心里资源损耗的评分题(1-7从一点损耗都没有到损耗非常大),用于检验损耗的有效性。通过对被试损耗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p<0.05,即高低损耗组在资源损耗上差异显著,证明了这种通过先建立习惯,然后再打破习惯从而达到控制自我损耗水平的任务的有效性。

2.3.3 反应抑制任务

反应抑制功能的测量采用的是Go No-go 范式,本次验研究中,靶刺激为X,非靶刺激为Y。采用Exprime1.0 编写,每次刺激出现之前,在屏幕中央出现一个“+”,持续时间200ms,随后出现目标刺激,如果是X,要求被试按“H”键,如果是Y,要求被试不按任何键,目标刺激持续时间800ms。接着是一个空屏,持续时间1000ms。本次实验中,X 和Y 各100 个,随机呈现。

2.4 统计分析

通过spss18.0 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3 结果

多因素方差析结果发现,自我控制能力的主效应显著,f=2.284,p<0.001, 2p=0.023,自我损耗的主效应也显 著,f=2.178,p<0.001, 2p=0.022, 其 交 互 效 应 显 著,f=8.003,p<0.05, 2p=0.075(统计结果见表3-1)。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低自我损耗状态下,高自控能力被试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低自控能力的被试(P<0.05),在高自控能力的被试中,低损耗水平的被试在正确率上显著高于高损耗水平的被试(p<0.05),其余条件下,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

表3-1 不同实验条件下Go No-go 反应的反应时与正确率(错误率)

4 总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自控能力的被试而言,低损耗水平的被试的正确反应率要显著高于高损耗水平的被试,这点与自我损耗模型的解释一致,即低损耗水平的被试所消耗的心理资源低于高损耗水平的被试。而对于低损耗水平的被试,高自控者的正确反应率要显著高于低自控者,该结果与特质自我控制理论也相符,即高自控水平的被试在任务中表现优于低自控水平的被试。这个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实验假设。

不同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次实验任务过于简单的缘故,导致无论在哪种条件下,被试做出反应的时间大致一致。在Go No-go 实验中,错误率这个变量是最能反映反应抑制功能强弱的标准,自我控制与自我损耗在这个标准下的差异不显著是否意味着自我控制与自我损耗对反应抑制不存在影响,这与我们所认同的现实相反,而在对目标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条件下,自我控制与自我损耗的交互效应显著,刚好证明了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会在某些方面对反应抑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本次实验中,造成这一效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实验时间太长,过程过于乏味所引起的消极情绪和疲劳感导致的,也可能由于自变量的操纵方法不同导致的,这些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猜你喜欢
自控损耗量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浙江派沃自控仪表有限公司
浙江派沃自控仪表有限公司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核电厂主泵专用变压器1级能效限值推算
单螺杆挤压膨化工艺优化对豆粕中赖氨酸损耗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石油化工自控仪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几种常见物体在5G频段的穿透损耗测试分析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