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审美创新教学浅探

2018-10-16 11:20陈晓明
师道 2018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诗意美的

陈晓明

古代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重抒情、最凝练并与古代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包括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古代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自诞生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形态、多样的品类、独特的韵味、精美的语言受到人们的青睐。古诗作为一种展示心灵结构的时空交错的艺术。常常借助音乐、绘画里美的元素来拓展自己的审美空间,丰富自身的审美蕴含,为了应对学习者的审美期待,观诗可以畅想出赏心悦目的色彩美,听诗可以听出惊心动魄的铿锵美,读诗可以读出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品诗可以品出出神入化的艺术美。

古诗的审美创新教学开创了一个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境界,展现了一个诗意化的心灵寓所,超越了物质实在与社会常规的心灵空间,让饱受世俗之苦的现代人获得春风般的吹拂,细雨般的滋润。让在古诗审美创新境界中得到熏陶的学习者不断地更新自我、提升自我,争取更高自由度的独特本性。古代诗歌教学作为最能体现语文美的教学,它通过审美创新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师生的审美情感,践行自身的审美创新理想,为优化、变革现实生活空间提供审美内在动力和美好前景。引领学生走进美的诗意领地:领略诗歌语言美,领悟诗歌意象美,欣赏诗歌意境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以诗歌的美滋养、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在古诗的审美创新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意氛围之中,与诗结缘,感诗之韵,理诗之脉,赏诗之境,品诗之情,探诗之心,铺诗意之路等独具特色的环节完美地践行审美创新教学理念,在富有诗意学习活动中体验自己美丽的诗意人生。

通过多年尝试与探究,笔者探寻出古诗审美创新教学以下环节:

1. 结诗之缘——情境导入,体验诗意铺垫之美

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像开垦诗意的土壤,其目的是营造美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美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美的氛围,面对新奇的审美对象,新鲜美感便会油然而生。在这种美妙情境中与诗歌结缘,便会留下难忘的印记。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诗的感情基调,选取一些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在学生诵读过程中配合教学,让音乐的旋律与学生的心弦产生共鸣,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体会诗人的感情。如在《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中,孟浩然乘舟顺江而下,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时的情景,通过多媒体投影,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完美的景象,再配以李叔同的歌曲《送别》,在那悠扬缠绵的歌曲声中,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渐渐地进入诗的意境中。

2. 感诗之韵——引导朗诵,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诗的韵律似一股清泉,滋润诗意的种子。在诗歌的听读中,听者在享受与遐想中感叹诗之神奇,迸发一些创新火花,生成一些奇思妙想。初读,感受诗歌节奏之美;再读,感受诗歌音韵之美;三读,感受诗歌意象之美。读诗时尝试读出诗的韵味、情味、意味、余味。诵读时,要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关注诗人的情绪,将诗的感情转化到深情诵读中来。在学生诵读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诵读情况进行点评与鼓励。如学习《诗经·关雎》,就应该读出愉悦的情感、明快的语调、舒展的节奏。欣赏灵妙之景奏出的灵妙之曲,置身其中,如入仙境。配上《二泉映月》的音乐去朗诵杜甫的《登高》,在二胡如泣如诉的乐声渲染下,学生对诗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天涯漂泊、老病孤舟的复杂感情体会得更加深刻。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巧妙地抓住上片“穿、拍、卷”三个动词,从表意、修辞和语境等方面由浅入深地品味写景用词之妙,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苏轼在壮美之景中表现出的豪迈之情。也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学生在随后的诵读中才能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3. 赏诗之境——自主探究,领略诗中意境之美

古诗中的美点很多,有音画之美、情境之美、语言之美,技巧之美等。但最重要的是能够欣赏意境之美。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千古绝唱。这首优美的抒情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爛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结构精美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诗歌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会于一炉,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态连为一体。杜甫《登岳阳楼》中巧用 “坼、浮”等精妙之词展现出美好意境:“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彰显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浮”字展现了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的一派壮阔的图景。这一“坼”一“浮”两个动词的运用,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宏伟奇丽的壮阔图景。寓情于景,寄寓了诗人长期漂泊无归的情感,表现了他宽广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可谓点石成金,神韵毕现。在诗歌审美创新教学中通过读思结合,以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去体验诗中的美妙境界,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4. 品诗之情——潜心体验,品味诗中情思之美

诗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他们善于在平常生活的千丝万缕联系中去发现自己所描写的诗意对象,并把这一对象放在广阔的生活潮流与历史背景中去加以描写和歌咏,充满丰富的社会内涵,回响着时代的声音,揭示着广阔生活的规律和独特的审美意蕴,从而将自己的审美情感,上升为普遍的人生体验。诗人把物象作为寄寓和伸展主观情意的外在形体。这样,一方面使无形的情意得到有形的固定;另一方面,也使无情的物象因获致了诗人的情意而灵动。当读者面对古诗时,看到是语言,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诗人通过语言塑造意象,读者也是通过语言发现意象,然后再通过意象发现诗人情意。如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把难以用语言来描摹的音乐,通过想象运用可视的画面来表现,当读到“江娥啼竹素女愁”时,不仅能“听到”声音,也能“看到”(想象)出画面。当学子们不能理解李凭的箜篌之音时,但可以通过“空山凝云颓不流”,“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些可视性的画面来领悟;诗中一些画面配上一段相应的音乐会更显其美。促进自我学习的完善。

因此,对于古诗的教学,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美好情感发生共鸣,较好地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比如,抠住“诗眼”(诗眼,即古诗中在艺术构思或表情达意上起关键作用的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整篇古诗的学习。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泊船瓜洲》时,紧紧扣住诗眼“还”字,提炼出主线(应该还——更该还——不能还)循着诗眼品诗味,一波三折,一咏三叹,把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在古诗审美创新教学中通过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品味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构建起富有吸引力、激发创造力的活动磁场——“思维场”,丰富拓展诗词“意境”。营造一个有利于双方情感交流、促进思想情感发展的“情感场”,如播放富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或歌曲,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形象动人的视频资料,震撼心灵,形成情感冲击波。在品读中赏景悟情,让学生用心去体悟“一切景语言皆情语”的真谛。

5. 探诗之心——合作研讨,感悟诗中内涵之美

古诗阅读,就是阅读者凝聚思想情感通过与文字的亲密接触(阅读主体将自己特有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投注到诗歌作品之上),与语言文字背后的形象及思想情感亲密接触,产生交融(与文本背后的那个独特的心灵——形象、作者交会、晤谈),从而产生心灵交融(会心一笑)的过程。

古诗欣赏作为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审美联想与想象活动,首先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的加以高度概括的东西还原为它的原生态,而且还要善于寻找并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味,寻求诗句的言外之意。在理解古诗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鉴赏古诗意境,进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涵咏诗的韵味,深入挖掘诗歌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又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将诗歌纳入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情景,尝试找到“诗歌背后的人”所要表现的真意,启发学生获得情感共鸣和自我性情的提升,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体验。阅读欣赏者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感受、把握与整合,并经过审美情感的联想与想象后,去“填补”诗人有意留下的艺术“空白”,“激活”诗歌的场景,在头脑中显现的一幅美妙动人、令人遐想优美生活画面,获得更高的审美感受。诗人由自然风景想到社会人生,从有限跃入无限,从诗境创造导向对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人们品味世界中的诗意是为了更好地优化这个世界。同样地,人们感受和鉴赏美是为了创造美。在诗歌审美创新教学中,通过精当巧妙地拓展,引导学生在美中学、在趣中悟、在情中演,唱、画、读、写,多管齐下,听其声,闻其味,润其心,诗化心灵,通过审美创新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诗歌欣赏中重新发现自己。在对美的多元求解的发现之旅中促进创新发展。

6. 铺诗之路——开拓延伸,拓宽美丽诗意空间

将诗词置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去寻踪、感受隐匿于诗歌内的深幽的文化心灵,从而获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并尽力于此,获得一种传统文化底蕴的充实和提高。拓展阅读面,扩大储存量。引导学生在课外诗词的学习中,寻找美点(精美的语言、句子,丰美的意蕴),感受美点(挖掘美的元素、揭示美的内涵),升华美点(内化为精神生命的组成部分),积淀诵记美点。诗中带诗,诗外有诗,鼓励学生探究诗行中蕴涵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要探寻文字信息之外的心灵信息、情感信息、生命信息。以诗带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文本的理解感悟,又丰富了学习资源,这是经典诗词教学的共同特色。所谓诗中带诗,并不是简单的一篇带多篇(以量多取胜)。而是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优美意境、情感及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搜集、精选相关联的诗句、诗篇,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引证,相得益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审美创新教学平台,拓展美丽诗歌的学习空间,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①博客互动。教师创建“诗意家园”诗歌博客,以题材为桥梁,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如田园诗: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聚集相同类别,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会意。通过选点入读,连线悟读,品析(妙点)赏读,创意写读,丰富学习内涵。

引領学子深情诵读博客中精选的优秀古诗作品,读出诗韵;细腻品读,读出诗意;优美解读,品出诗境;丰富联读,悟读出诗情。有计划地提出诗歌鉴赏学习的相关问题,学生及时跟帖,粘贴搜集到的诗的信息,畅谈自己学习心得,在博客上互动,让古诗审美创新学习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

②诗情画意。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学生想象丰富,画画水平不错,把两者相结合,如以“愁”字为题材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根据诗意,为诗词配上图,展开合理的想象,看看“愁”出怎样独创而优美的意象,以画来描绘出浓郁而绵长“愁”之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愁情与人生感悟。

③诵读表演竞赛。现代人将很多古诗词编成曲来吟唱,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可以根据不同学年段学生的特点和诗词的风格特点来自编自创歌曲,用轻松活泼的乐曲来吟唱《小池》《咏柳》,用恢宏壮阔的乐曲来吟唱《敕勒歌》《望湖楼醉书》,用细腻悠长的乐曲来吟唱《静夜思》《忆江南》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配合来吟诵,随着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积累的诗歌也日益增加,这时可以在班内举行丰富多彩的诗歌诵读活动,如两人赛读、小组竞读、男女生对抗赛,采用限时背、轮换背、接力背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人生诗意的储备量,引领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想得更深、更透,看得更远。

在古诗审美创新教学的情境中依托美的形象、情感熏陶学生,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美诗学美诗系列活动,让学生不断地汲取诗歌文化的精华,并从中享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在古诗营造的美丽精神家园中徜徉憧憬。深掘文本中各种美的东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让学生从情绪体验中得到美的感受、美的愉悦;引导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发现美、创造美;并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美。提升自身审美境界,进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境界。引导学生在去感受诗意世界“满园春色”的同时,去创造精美优雅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西吉安市第十三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古诗诗意美的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永恒
冬日浪漫
劳劳亭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