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 涂正伟 郭卫华 廖建洲
湖北省恩施市作为集中连片的民族贫困地区,面对发展困境,走出一条深度贫困地区逆势进取,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之路。在湖北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恩施市继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第三之后,取得在全省生态功能类县市2015、2016、2017年三连冠的佳绩,非常令人瞩目。恩施市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是怎么走的?最近,我们对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坚持理念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动能
(一)全力发展低碳工业
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现代医药和富硒食品精深加工等为主导的新型低碳工业,逐步培育形成拥有富硒绿色食品、水电能源、烟草产业、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矿产建材六大支柱产业的比较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6.9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以上。
(二)聚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普遍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茶叶、烟草、中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特色产业基地常年达120万亩。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8.74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达243.35%,遥遥领先其他生态功能类县市。恩施市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称号,中国驰名品牌“恩施玉露”作为2018国事活动用茶,成为“网红”。此外有近30个农副产品获“省级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
(三)着力发展休闲服务业
重点实施“旅游+”战略,坚持以恩施大峡谷观光度假避暑区、大清江富硒养生区、大健康运动休闲区为支撑,建成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旅游民宿,打造以大旅游、大文化和大健康为核心的休闲服务产业集群,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极。全市有5A级景区一家,4A、3A级各3家。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171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8.96亿元,同比增长21.7%。恩施市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单位”称号。
二、坚持平台创新,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形成新引擎
(一)抓工业园区集聚平台建设
高标准启动以恩施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一区五园”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引导特色产业企业和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产业发展集群。目前“五园一中心”布局基本形成,已成为恩施市龙头企业孵化升级的聚集区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带动区。未来五年,六角亭生态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产值将突破100亿元,龙凤低碳工业园产值突破20亿元,白杨、白果乡镇特色工业园产值突破10亿元。
(二)抓中小企业成长平台建设
实施“促大、育小、扶微”工程,支持“规上”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中小企业成长,促进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形成“铺天盖地”的企业群体。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和管理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机制,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44家增加到9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64家。
(三)抓投资融资服务平台建设
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资本运作,加强银企对接和银、政、企合作,扩大工业企业信贷规模。支持龙头企业包装上市,鼓励中小企业上新三板、中小企业板,鼓励小微企业托管上市。恩施市40家硒产业企业集体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开市,鄂旅投旅游发展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全市“新三板”企业累计达到4家,另有12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
(四)抓精准招商引资平台建设
明确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一号工程”来抓,组建长三角、中部地区、成渝地区等招商小分队,围绕新型支柱产业,瞄准国内200强、世界500强企业,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十三五”以来,新签约企业超过100家,招商到位资金近20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超过3000万美元。
三、坚持机制创新,攻克发展薄弱环节,形成新优势
(一)以试点创新为突破口推动精准扶贫
紧扣李克强总理有关重要指示,推動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建设,积累了许多可供推广的经验。“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一平台”金融扶贫机制得到中央、省领导肯定,入选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村医村教进班子、法律顾问进乡村、农民办事不出村“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先进典型,在全省推广学习;依托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探索建立“458”精准扶贫模式,形成党政主导、群众主力、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2017年,25个贫困村出列,20858人脱贫。
(二)以载体创新为切入点推动污染防治
实施“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土更净、城乡更美”五大专项治理行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山长制和山水保护制度,有序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以体制创新为内生力推动行政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削减审批事项,承接下放审批事项62项,取消审批事项29项,全市仅保留211项,政府职能进一步精简。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完成州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公体制改革,州市512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以龙凤试点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全市132个改革事项有序实施,村村通客车、法治恩施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通过验收,政府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改革红利竞相释放。
四、坚持人才创新,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新支撑
(一)开通绿色通道大力引进科技人才
在做好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出台《恩施市特聘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办法(试行)》,重点围绕硒资源开发与保护、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高新技术等新业态领域,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畅通绿色通道。
(二)加快人才超市建设培育创新人才
大力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和人才超市建设,通过开展“创业硒都行动计划”、千百人计划专家“世界硒都”行、农业科技企业共建孵化器、“雨露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工作,整合资源打造人才产业链条,构造创新创业平台体系,促进人才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大批创新创业人才进入“世界硒都”,服务“世界硒都”,发展“世界硒都”,极大推动了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强人才交流培训培养管理人才
“四大家”班子领导定期组织市管干部、后备干部、招商引资干部、扶贫攻坚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重点了解各地推动扶贫攻坚、绿色发展、改革创新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抓住与杭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机遇,派遣干部去挂职学习,提高“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全市干部人才素质显著提升。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统计局,恩施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