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文本解读路径

2018-10-16 12:04张俊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藏羚羊神圣主旨

张俊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教师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经过逻辑建构,最后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由于教师和学生在学识、认知、阅历等方面存在差距,二者文本解读的结果往往存在明显的高低、深浅之分。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和点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读懂文本、读透文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本文将以《藏羚羊跪拜》《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角度谈谈叙事类文本的解读路径。

一、确定文本解读起点

文本解读首先要确定解读起点。初读一篇文章,我们会结合作者及写作背景,给文章一个基本的定位。如《藏羚羊跪拜》第一段写道:“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篇文章是在赞美藏羚羊伟大的母爱。然而,文章其实包含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藏羚羊跪拜的故事,一个是老猎人埋枪的故事。当我们明确了这两个故事后,要思考作者为什么写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更侧重于表现哪个故事?

在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雨果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是理想主义者,在作品中始终展现人性中的真善美。《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否也表达了他的这种思想呢?

这些问题的提出确定了文本的解读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启发他们大胆质疑、认真思考,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思维水平。

二、选择文本切入点

确定解读起点后,在文本中发现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此时,我们要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切入文本进行解读。这个切入点往往是显性的,是能够引起读者思考的。

(一)主旨句切入。主旨句是表达作者主旨情感的语句,在整篇文章中起到统领作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可以从主旨句切入解读文本。《藏羚羊跪拜》的主旨句是“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初读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赞美母爱的神圣,但是如果仅仅是赞美母爱的神圣,“包括动物在内”似乎是多余的。由此启发学生思考这个主旨句的真正内涵,从而走进文本。

(二)标题切入。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思想、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从文章标题切入,利于我们更深入地解读文本。《诺曼底号遇难记》有一个副标题“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这个副标题包含着雨果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而文章结尾还有一句话:“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也是雨果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将这两句话综合起来看就初步建立起船长的人物形象:强者、具有自制力、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英雄。在建立这个整体感的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解读文本。

三、建立文本逻辑

每一篇作品的创作绝对不是作者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结果,都有着作者独特的设计思路,拥有一条逻辑主线。解读文本就是要把握住这条主线。叙事类文本的逻辑有叙述逻辑和思维逻辑之分。叙述逻辑是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为叙事服务的;思维逻辑是它的内在逻辑,是为表达主旨服务的。文本的叙述逻辑和思维逻辑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却不一致。我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以形成自己对文本逻辑的正确认知。在这个过程中,营造思考问题的情景氛围,引发学生大胆思考、质疑尤为关键。

《藏羚羊跪拜》的叙述逻辑和思维逻辑是不一致的。单从文本的叙述逻辑来看,文章写了藏羚羊跪拜和老猎人埋枪两个故事,彼此之间是因果关系。老猎人因受到母爱的感动而放下手中的猎枪。我们是否就可以据此将文章的主旨简单认定为赞美母爱的伟大呢?

我们只要对文本的思维逻辑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解读还远远不够。文章的主旨句是第七段:“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这时候启发学生,这是谁的认知?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很容易明确这是老猎人的认知。这句话强调了“包括动物在内”,强调了动物母爱和人的母爱是同等重要的,也说明老猎人原来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老猎人原来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回到文章第三段,他原来是“杀生与慈善共存”的一个人,他杀生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行善,由此看来老猎人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为什么还要杀生呢?再回到文章的第二段,“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这时候我们就能理解老猎人的行为:当时的人们都没有认识到动物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是平等的。直到老猎人看到藏羚羊肚子里的小藏羚羊的一刹那,他才明白动物情感与人的情感是平等的,从而明白动物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藏羚羊跪拜唤醒了老猎人内心的善良。经过这种逻辑的建构,我们明确了文章的主旨: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呼唤人类生命价值观的进步。

这样,在建立文本逻辑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讨,促进学生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呼唤人类认知进步的理解中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关注文本内涵的层次

文本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不同层次的解读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的核心,把握主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雨果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可以用五个词语概括: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英雄、强者、自制力。这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词语来评价哈尔威船长?这些词语是在一个层面上吗?

学生通过品读分析会发现,这五个词语不属于一个层面。忠于职守和履行做人之道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而具有自制力的英雄和强者却是超越一般人的。细读文本,学生会发现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维持秩序拯救所有人的生命,这是他忠于职守的表现;他让妇女先走,关爱弱小,这是他履行做人之道的表现。船长做的事情都是他应该做的,也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为什么称他为“英雄”“强者”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关注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情节等要素。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哈尔威船长的行为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下:突如其来的灾难。在这种灾难下,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失去了自制力。这种巨大的灾难抑制了人性中的善,人们在一般情况下能够遵守的行为准则,而在灾难面前是不能做到的。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发现真正的强者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自制力的人,他们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时候来分析这句话:“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学生就能够理解英雄的深刻内涵:英雄不是超人,英雄是普通人,是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内心的善、坚持做人的原則的普通人。这正是雨果对人性中的真善美的赞美和呼唤。

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美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它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对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对哈尔威船长品质的多层次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明确强者和英雄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品读文本语言

文本的语言,倾注了作者的匠心与苦心,它藏着解密文本的密码。文本解读时,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语,并通过创设情境下的朗读教学来引领学生去品味语言,从而熟悉语言规律,体悟表达技巧,培养运用能力。

在分析《藏羚羊跪拜》的主旨句“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一句话时,我们采用了叠加的朗读方式品味语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分析句子的主干:“跪拜是神圣的。”然后叠加为:“慈母的跪拜是神圣的。”读出母爱的神圣。再叠加:“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圣的。”读出所有母爱都是神圣的。最后叠加:“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读出动物的母爱和人的母爱一样神圣之外,还能读出有爱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尊重的。读到这里,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老猎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转变,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境”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丰而能够激发学生文本思考、文本解读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对语言进行品析,入情、动情、忘情,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解读《藏羚羊跪拜》一文时,我采用引读的朗读方式创设情境。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加入一些描述性的、想象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境的空白,创设情境,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接读。老猎人的心理变化是和藏羚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读藏羚羊部分,同学们读老猎人部分。每次学生在读老猎人的表现前,我都有感情的朗读藏羚羊跪拜的过程或者死后的情形,学生运用联系与想象,眼前浮现出藏羚羊跪拜的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语言情感,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会到老猎人的情感,达到情知和谐统一。

综上可见,叙事类文本的解读是有其路径可寻的。教师在确定文本解读的起点后,应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同时注意建立整体文本逻辑和分析不同层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品读语言。依循以上路径,在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中,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和语言文字的恰当使用,让学生通过教学获得文本解读的知识、规律和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語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藏羚羊神圣主旨
藏羚羊大迁徙
主旨大意题
藏羚羊如何安全“过公路”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FOR YOU, O DEMOCRACY
一只叫卓玛的藏羚羊
我们神圣的职业
藏羚羊会怎么看我?
办手抄报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