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极端反面张艺谋来了一次“侧翻身”

2018-10-16 02:47初号机
南都娱乐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黄金甲国师两极

初号机

无论请多少大明星小鲜肉,“国师”电影的第一招牌永远是“国师”他自己,当这一次他起了一个“黑泽明式”的片名,配合着水墨画的影像,我们有一个比他自己还要强烈的冲动——张艺谋,这一次要翻身了!

《影》和《长城》完全是两极

之所以说翻身,那也是从《长城》倒塌而来,豆瓣4.9,这个分数一定让“国师”很委屈,本来创作上已经够委屈了,没有剪辑权什么的。所以你会发现,《影》和《长城》,完全是个两极。《长城》要酷炫斑斓,《影》则是阴阳极简;《长城》要摔打连环,《影》则平湖静坐。甚至,把《影》和《长城》以往所有的电影相比较,都不一样,它确实还有点《英雄》的装潢主义,但它不显摆,它选择了“藏”。它还有《十面埋伏》的欺诈浪漫,但戏剧更为强烈生猛。它也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大家国和小家庭,单论伦理上的破败惨烈,又碾压了《黄金甲》。就古装这个层面,张艺谋在和他本世纪初的三部曲回旋博弈,甚至是“否定”,这一点,就蛮有看头。

“是不是”的哲学命题

“替身”,《影》的故事主题,一直是张艺谋的心结,他好这个题材,我们在《英雄》的罗生门论述,以及《十面埋伏》卧底情爱的反转上,都能看到他对此元素的着迷。“替身”里埋着很多艱险,很多人性的不确定,甚至张艺谋自己也不知道,一个一生都沦为权力工具的普通人,他在濒临死亡的最后一刻,究竟会做什么选择,向善和向恶,哪一个都对。这就有意思了,因为人类的哲学判断是“是”和“不是”,而没有“是不是”,你不可能指着一张桌子下这样的判断:这“是不是”一张桌子。张艺谋却在找这种中间值,它模棱两可,又坚硬坚决。不到最后一刻,这个人,不成为完整的人。在拍摄上,张艺谋也要无限“压榨”演员,邓超,一个快被屎尿屁喜剧符号化的演员,要先和“替身演员”演“替身”,再和“替身演员”演真身,最后把替身和真身数字化同框,这个难度在以往从未实现过,并且是贯穿全片。

替身,可以看做是一种心魔。它占据着欲望,但替身的强大,信息量储备的激增,无形中又会逼迫他反噬自己。很难说,这是张艺谋一生所受红色遗伤中的某一道疤痕,欲望的不达,与危机的急迫,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影》的阴狠与压抑。所以说,想忘记一种疼痛,最快的办法就是用另一个更巨大的疼痛掩盖它。

摆脱不了的市场考量

《影》的血腥程度在这几年来看是极其少见的,它直接对标《黄金甲》结局那场皇权争夺战。《影》也是令人“作呕”的,张艺谋在电影里除了描绘真假之身,还戏谑了“男女之身”,因为制敌上的需要,一群相貌俊美的男人,要练就女人的柔美身姿与婀娜之貌,我们先不说这在戏剧性上是否合理,是否有说服力,但就张艺谋这层动机,就是在嘲讽今天的世风败俗,潜台词即是——“娘”的,都是时代牺牲品罢了。但张艺谋还有更多商业化的考量,他似乎摆脱不了市场的束缚,所以,他也始终没有摆脱浮夸武侠给他的商业便捷,因为电影里的高潮场面涉及到大量高强度动作戏,所以香港武指的痕迹又彰显无遗,他甚至悬赏100万人民币,让现场所有人一起思考,替身最终是用了什么招,打败了强壮于他数倍的劲敌。最终这场动作戏,视觉效果和戏剧效果的完成性的确不低,但,这无疑在整部电影所营造的国画画卷徐徐展开的舒缓上深深刺了一刀。

《影》,可能是我们想多了,因为,张艺谋对此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也是在窥探,躲在暗处,观察着观众的水气。所以开头所说的翻身,不是说他站了起来,高举《活着》大旗。而是,他躺着,侧翻了一个身,之前的侧面,可以完全翻篇,但另一面的睡姿是否舒适,他自己也未知。所以要试一试,这种“试一试”,可能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里他所有的创作动机。

猜你喜欢
黄金甲国师两极
中华鳖披上“黄金甲”
动物穿了“黄金甲”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动物“萌主”在两极
不愧为国师
地球的两极
清明立墓碑的由来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航天员穿戴“黄金甲”
满地尽用“黄金甲”鲁西肥富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