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坚/ 文
2018年9月10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专题新闻通气会,《上海市质量状况白皮书(2018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这份本市自2009年首份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发布以来的第十份质量状况白皮书,今年第一次正式对外出版发行。
2009年9月,为科学反映上海市质量总体状况、存在问题并提出前瞻性对策措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次编制了《2008年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此后,每年“质量月”期间,以上一年的质量数据为基础,发布年度质量状况分析报告。2012年9月1日起新修订发布施行的《上海市产品质量条例》,正式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纳入了本市法治轨道。2017年9月,《XX年度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更改为《质量状况白皮书(xx年)》,并由出版社印制。今年,《上海市质量状况白皮书(201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开启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的新起点。
今年的《白皮书》共分为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共引用80张图、40项表、56个案例,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紧紧围绕质量提升主题,结合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建设,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体现上海质量的高度;二是既全面阐述上海市质量总体状况,又从区域、行业、企业等不同维度对质量状况进行专题分析,体现上海质量的广度;三是既概述质量安全、质量发展、质量保障等基本状况,又重点介绍质量创新、质量标杆、品牌建设等重要工作,体现上海质量的深度;四是聚焦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开展质量状况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措施,体现上海质量的精度;五是专门对2008~2017年的质量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总结上海质量十年来的发展状况、特点与趋势,体现上海质量的跨度。
2017年本市质量总体水平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3.20,排名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持续保持较强的质量竞争能力(见图1)。服务质量方面,供水供气、公共交通、装饰装修等十大服务行业质量测评公众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1.4,处于较满意水平。工程质量方面,本市工程实体监督抽检合格率96.37%,较上年上升0.02%。人居质量方面,本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75.3%,空气质量总体改善趋势明显;主要河流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59.1%,较上年上升16.2%,主要绿化市容质量指标逐年提高;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为99.53,宽带用户感知速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在国务院开展的省级政府年度质量工作考核中,上海连续四年蝉联A等的好成绩。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质监改革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推出“证照分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等重要质监改革举措。重点产品质量攻关活动有效开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在制度创新上,2017年本市相继研制了《审批办事指南编制指引》、《审批业务手册编制指引》、《行政权力管理通则》、《市场监督管理所通用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为优化规范本市权力运行提供重要支撑。以大型卖场检查为例,基层检查表格实现“20合1”,检查频次从原先的1周6次减到1年只有4次。在质量创新上,2017年,上海围绕国家及本市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各类组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突破质量改进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问题和质量管理难题,推动质量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总体水平同步。全年共有85个项目申报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攻关成果,其中48项获“2017年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攻关成果奖”。这些项目为申报企业共新增销售额99.03亿元,新增利润16.2亿元,节能降耗1.6亿元,节汇创汇1.4亿元。在技术创新上,2017年,上海有282项科技成果获得提名。在已经公布的25项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中,与计量科技研究相关的项目占比达60%;在35项技术发明成果中,与计量科技相关的项目占54%;在218项公示的科技成果中,与计量科技相关的项目占25%。
二是坚持质量领先,质量提升再上新高度。在政策制定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研究出台本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推动全市范围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在深化国际质量领域交流合作上,2017年9月15~16日,中国质量(上海)大会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发布《上海质量宣言》,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质量标杆树立上,积极发挥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作用,2017年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获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组织奖;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庆丰获上海市市长质量奖个人奖。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等8家组织获上海市质量金奖组织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研究院院长卢奕等2位个人获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奖。以2014~2016年获得上海政府质量奖的23家样本企业经济数据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与上海名牌企业以及全市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相比,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在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多项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见表)。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上,广泛开展首席质量官、卓越绩效模式、质量管理体系等各类质量管理培训,开展质量宣讲活动,推动本市职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图1 2008~2017年全国及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三是坚持标准领跑,质量基础开拓新局面。印发上海市关于贯彻消费品、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实施意见。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市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平台也正式上线,已有195项团体标准在该平台上进行自我声明和公开。推出20余项满足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在内墙涂料、空气净化器、复合木地板等3个产品领域和眼镜验配的服务领域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试点,建立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以先进标准引领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2017年上海在中医药、船舶、化肥、材料等领域的主导及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上取得丰硕成果,由上海主导制修订的国际标准达到41项,参与标准数量达到百余项,新增国际标准提案20余项。2008~2017年上海市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累积达到3233项,十年翻了一倍(见图2)。截至2017年底,现行有效地方标准864项,其中强制性地方标准111项,推荐性地方标准753项,涵盖农业、节能、信息、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城市公共建设和交通、社会公共安全技术、环境保护、标识标志、安全生产类、服务类、重要检测等诸领域。
图2 2008~2017年本市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数量
四是坚持品牌领军,质量优势积聚新力量。打响“上品”标志,积极开展“上海品牌”认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申请、第三方机构认证、各界参与推动”的认证工作机制,53家企业获得首批“上海品牌”认证证书。对上海市规模及以上制造业企业进行的企业质量文化、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与成效等方面做了调查分析。调查显示:企业认为品牌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是:产品品质(74.8%)、创新能力(29.3%)、技术领先(27.2%),从中可以发现产品品质显著高于其它因素,也体现了上海企业对质量品牌日益重视(见图3)。
表 2014~2016年上海市政府质量奖、上海名牌企业经济规模指标对比情况
五是坚持法治保障,质量机制形成新格局。《上海市检验检测条例》《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正式实施,基本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去年9月和今年初,依据中央和本市相继出台的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本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架构,应勇市长担任组长,30多个部门参与,合力推进本市质量提升行动的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力量进一步加强。同时,市行业质量工作促进会(由50家行业协会组成)、市国有企业质量工作网络(由56家大型国有企业组成)、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市民营企业联合会等组成质量工作网格,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图3 2017年上海市制造业品牌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占比情况
下一步,市质量技监局将结合“四大品牌”建设,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质量发展整体合力,全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将“质量是上海的生命”融入质量提升行动各环节,全力助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迈入高质量时代,为上海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新贡献。
(《上海市质量状况白皮书(2018年)》可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或公众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