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旭,赵多全
(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二矿分公司,陕西 澄城 715200)
鸿森煤矿为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的资源整合矿井,该矿副立井进风、主立井回风,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立井地面安装2台FBZDZNO20 2×75 kW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1台工作,1台备用),配套电机型号为YBF315L-10型隔爆电动机,额定功率为75 kW。矿井总风量1 000 m3/min左右,负压460 Pa左右。矿井目前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2501)、1个炮采工作面(2503已封闭)。澄合矿业公司二矿分公司在接受该矿托管后,在对矿井普查中发现总回风巷及2503回风巷密闭外CO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2503工作面存在煤层自然发火的现象。在确定该工作面存在火灾后,经过研究及组织专家讨论,采取向工作面注水的方法灭火。
2503炮采工作面长度90 m左右,两顺槽长度500 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推采约50 m,采用工字钢梯型棚支护。2503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发现距回风巷20 m处采空区有冒烟现象,存在自然发火隐患,遂对该工作面施工3处密闭墙进行了密闭,采取了隔绝氧气灭火法,密闭墙均为240 mm厚砖墙,进风联巷密闭距巷口4 m,进风巷密闭距巷口约6.7 m,回风巷密闭距巷口6.7 m。但在施工密闭时巷道顶帮均未掏槽,存在漏风现象,对进风联巷密闭墙外采取了喷浆处理。
在接受该矿托管后,安排安通科管理人员对井下巷道进行普查,发现总回风巷及2503回风巷密闭外CO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为确定情况,联系澄合矿业公司救护队进行井下现场实际侦查及气体监测,经2次取样化验分析(取样分析结果见表1,2),经通风处及相关专家初步判定,得出以下结论:原已封闭的2503工作面因密闭墙漏风导致采空区发生煤层自燃火灾。
表1 现场气体监测结果表(闭墙外取样,第1天)
表2 现场气体监测结果表(闭墙外取样,第2天)
通过查阅图纸资料、原鸿森煤业相关人员井下实际情况介绍、取样化验有害气体浓度及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初步提出了矿井火灾治理方案,并制定火灾治理期间安全技术措施。
方案1灌水灭火:根据2503工作面地质条件及实测标高,该巷道外高内低,具备灌水灭火的基础条件,灌水使巷道封顶形成良好的密闭效果,杜绝巷道漏风,起到隔绝氧气灭火的作用。①对4#煤巷道进风闭墙进行加固密实,封堵漏风通道。矿井5#煤具有独立通风系统,与原4#煤通风系统虽无关联,但5#、4#煤层间距较小(10~20 m),受2503工作面采动影响,随着顶板垮落产生裂隙,裂隙有可能与上部4#煤巷道导通形成漏风通道,存在4#煤系统向2503火区漏风的可能性;②采取均压措施,先将2503进风密闭打开2 400 mm×2 400 mm通风孔,使部分风流短路,以减少火区供风量,实现火区压力均衡;③在2503回风闭墙的4/5高度处设置检测管(直径6分钢管带上截门),使用辅助管监测CO等气体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工作面的火灾情况;然后实施火区灌水灭火。采取从2503进风联巷闭墙处灌水,水淹火区。
方案2注氮气灭火:氮气可以充满任何形状的空间并将氧气排挤出去,从而使火区中因氧含量不足而将火源熄灭,或者使采空区中因氧含量不足而使遗煤不能氧化自燃;在有瓦斯和火存在的气体爆炸危险区内,注入氮气能使可燃性气体失去爆炸性;向采空区或火区中大量注入氮气后,可以增加采空区相对压力,致使新鲜空气难以漏入;氮气防灭火必须与均压和其它堵漏风措施配合应用。否则,如果注入氮气的采空区或火区漏风严重,氮气必然随漏风流失,难以起到防灭火作用。采用向火区压注氮气灭火,从2503进风闭墙打钻向火区注入氮气窒息、降温,然后采用加固密闭,使火区逐渐熄灭。
可行性分析:①封闭4#煤巷道,封堵漏风通道,对2503灭火有利,技术上可行;②2503进风巷外高里低,巷口标高+279 m,工作面火区标高+263~265 m,巷道标高差达到14 m,为向火区灌水灭火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因此方案一、方案二在技术上均可行。
方案比较:①方案1优点是条件便利,施工简单,投资小;缺点是灌水灭火过程中火区有害气体在压力作用下从2503回风排出,致使2503回风巷密闭处有害气体短时间增大;②方案2优点是可以充满封闭范围内所有空间,有利于消灭顶部的火灾;灭火过程中不损害井巷和设备,使灾后恢复工作比较简单;缺点是矿井设计缺少相应的注氮系统,要实施该方案成本高,施工工艺复杂,存在较大危险性,在注氮过程中安全管控难度大。
第一阶段:前期保障工作(6月23日~6月26日)。根据现场气体监测及气样分析情况,研究制定2503工作面灭火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优选灭火实施方案;制定灭火前期安全保障措施并实施,完善监测监控及通讯联络系统,对CO等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测;准备灭火所需材料、工具、设备等物资,为灭火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并对4#煤巷道进风密闭墙进行了喷浆加固密实,封堵漏风通道。
第二阶段:均压灭火(6月26日)。6月26日对2503火区采取均压措施。先将2503进风密闭打开24 cm×24 cm通风孔,使部分风流短路,以减少火区供风量,实现火区压力均衡。同时在2503回风闭墙的4/5高度处设置检测管(直径1吋钢管外带截门),使用辅助管监测CO等气体变化情况,用于取样化验分析密闭墙内气体成份。经过24 h连续监测矿井总回风巷及2503两巷密闭处有害气体变化情况,地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显示有害气体浓度有明显下降且趋于稳定,达到了火区压力均衡。
第三阶段:6月27日实施火区灌水灭火。在2503进风联巷闭墙中部打开24 cm×12 cm的小孔,安装注水管(3吋钢管带阀门)2趟,并与2503进风巷排水管路连通,于27日9:30开始向2503工作面灌水,截止7月4日16:00时,排水泵运行时间累计140 h,灌水总量约8 389 m3。救护队在灌水灭火过程中连续监测有害气体变化情况,坚持每天取样化验,6月30日2503进风闭墙处CO下降至0 ppm,2503工作面进风巷有害气体监测情况如图1所示;7月2日2503回风闭墙处CO下降至0 ppm,2503工作面回风巷有害气体监测情况如图2所示;根据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显示判断,灌水灭火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图2 回风巷CO浓度监测曲线图
第四阶段:火区熄灭判定。经7月3日救护队取样分析2503回风密闭墙内,CO浓度为3.98 ppm,CH4浓度为7.62%,CO2浓度为6.88%,O2浓度为11.62%,温度25 ℃;2503进风密闭墙内,CO浓度为0 ppm,CH4浓度为0.03%,CO2浓度为0.084%,O2浓度为20.2%,温度25 ℃。通过对2503工作面灌水灭火情况及现场气体监测和取样化验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认定2503工作面灌水达到预期位置,隔绝了火区供氧条件,取得了灭火工作的初步成果,矿井可转入恢复生产前的整改工作。
人员管理:严格人员管理,控制入井人员数量,井口及调度室做好入井人员登记。
泵水人员远程操作:为确保主井底清理巷泵水人员安全,将潜水泵开关移到风门外进风巷,实行远程控制,避免泵水人员进入危险区。
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增设2503回风巷监测点、2503进风巷监测点、4#煤回风监测点,分别在2503回风巷口向回风5 m处、2503进风巷口向回风5 m处及4#煤回风密闭处安装CO、CH4温度传感器,实现有害气体连续监测。
排查供电隐患:矿井供电系统,确保矿井供电安全,特别是主通风机、副立井提升绞车双回路供电及安全运行。
控制入井人数:灭火期间严格控制入井人数,井口和调度室进行入井登记,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向,以便紧急情况通知撤离。
救护队到位检测:灭火期间救护队24 h不间断监测井下有害气体变化情况,每2 h向指挥部汇报一次,并按要求采气样分析化验。
2503工作面灭火工作实施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灭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矿井基础资料与2503工作面地质资料不全影响,导致灭火灌水量计算不准确,不能准确判定灌水位置;在气体监测中由于人员的不确定,测定位置、采样周期不固定等因素影响,造成取样分析结果波动较大,对灭火方案的实施和效果预判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以后的灭火工作中应吸取教训,取得更好的灭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