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继龙 杨冰 刘觅颖
1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2 北京能源学会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京津冀及周边作为重点区域之一,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地区空气环境质量的目标和举措,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再次成为我国改善环境的攻坚难点。率先在生态环保领域取得突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阶段性目标,既是国家战略,则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务求实效。要切实改善京津冀整体环境质量,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稳健的推进机制和有效的落实措施,但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因素是人的意识和态度,意识决定行动,态度作用实践,只有在全社会层面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只有将生态文明思想凝聚于全体市民的主流价值观之中,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并最终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这为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实现路径。
为全面了解京津冀地区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状况,本研究开展了针对三地居民的调查活动,从居民对环境状况的评价、环保知识水平、环保行为及习惯、态度及意愿等多方面设置关联性调查选项,拟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为出台统一的推进京津冀环境质量改善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京津冀三地2198位居民(北京988位,天津714位,保定496位)的网络在线访问,得出如下调查结论。
三地中仅有28.5%的受访者对当地的环境整体状况满意,61.2%的受访者认为环境状况一般,10.2%认为很差(图1)。在对“当地环境污染最严重的问题”的选择上,三地受访者的表现较为一致,63.6%认为是大气污染,15.0%认为是固体废弃物污染,10.1%认为是水污染,9.6%认为是噪声污染,1.7%认为是土壤污染(图2)。
图1 居民对当地整体环境状况的评价
图2 居民对当地最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选择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仅为28.5%的环境满意度,说明目前的环境状况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集中在感受最为直观的大气环境和垃圾处理等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等解决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突出环境问题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对于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三地受访者观点一致,71.8%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执法力度不够,62.3%认为是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56.2%认为是企业违法成本低,46.8%认为是环保技术水平低(图3)。对于“谁应该是环境保护的主体?”的问题,共有63.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承担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19.4%认为是企业,15.8%认为是群众,1.5%认为是科研机构(图4)。
图3 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图4 居民对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认知情况
在环境问题原因分析方面,除了“政府执法力度不够”外,“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和“企业违法成本低”两项的选择比例也很高,都超过了55%,从根源上分析,这两项分别与政府宣传教育力度不到位和环保执法处罚标准偏松有关,也是政府作用发挥急需加强的重要内容。在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认知方面,可以看出,居民支持政府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认为企业、群众和科研机构应当对环境问题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为进一步完善京津冀环境治理体系提出了思考:在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最大合力,强化企业为主体、公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推进机制。
在获取环境事件信息的来源方面,50.3%的受访者表示主要来源于微信微博等网络信息,这明显高于政府部门官方发布30.0%的比例,16.5%来源于与身边人交流获取的信息,3.2%表示不是身边发生的事件不会关注(图5)。在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方面,62.7%通过网络,60.1%通过政府部门的宣传活动,49.9%收看收听电视广播,40.2%通过社区宣传栏,38.7%通过工作单位普及教育与宣传,25.3%通过有关环境保护的学校教育(图6)。
图5 居民对环境事件信息的获取来源
图6 居民环保知识的获取途径
目前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占据更大范围的话语高地。微博微信传播环境事件信息和网络传播环保知识比例都最高是正常现象,但需要特别关注度的是:如何在其传播快、受众面广的现实中增强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事关重大。
70.6%的居民表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选购环境友好产品;66.3%表示愿意选择价格更高但环保效果好的采暖方式;54.7%表示能够接受因京津冀统一燃油标准而适当提高燃油价格;52.8%支持由政府建立废旧家电回收站点,即便回收价格稍低(图7);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方面,无车受访者中,76.5%表示会购买新能源汽车,有车受访者中,61.3%表示在更换时会购买新能源汽车。
图7 居民对废旧家电不同处理方式的支持度
从数据可以反映出,大部分居民对于牺牲少许个人利益而采取有利于环境改善的行为表现出了较高的意愿,特别是涉及到敏感的价格问题时,仍有较高的认可度,这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群众接受度调查结果,为政府制定出台进一步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依据。
现阶段,居民对环境状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部分受访者已将环境需求作为提升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调查题的选择集中度都在50%以上,说明受访者对每一问题的态度相对趋同,有相对统一的认知。目前,居民普遍对当前环境整体状况不满意,对于感受最为直观的大气环境和垃圾处理问题的意见尤其强烈,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有较强烈的意愿,大部分居民将造成环境问题的主因归咎于政府作用发挥不到位,但同时也寄希望于政府能够充分担当起环境保护主体的角色,通过科学合理制定环境保护制度法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等措施,切切实实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当然大部分受访者也愿意为治理污染主动采取行动。互联网已成为居民获取环保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充分重视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重要性,要加强环保科普知识传播和环保信息发布,进一步增强公众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地受访者对于所有选项的选择趋势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在个别选择比例上有略微差异,从中能够得出一些反映地区特点的结论。比如,虽然三地受访者对当地环境整体状况总体评价几乎一致,但天津相比其他两地更为乐观,天津的满意度37.8%,高于北京的23.7%和保定的24.8%;无论有车还是无车,北京受访者中新能源车的购买意愿均低于天津、保定,无车受访者中,北京购买比例为66.8%,天津和保定分别为83.7%和84.5%,有车受访者中,三地的比例分别为51.0%、69.3%、70.7%。
开展京津冀居民环保意识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出台相关环保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进入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许多新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这就要求三地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的过程中,要把环境影响作为决策判断的关键因素之一,全面论证各项政策的出台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否有利于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体系的建立,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逐步提高京津冀市民的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
居民认可和信赖政府作为治理京津冀环境问题的主体地位,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环境认知和评价,这为制定京津冀统一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三地政府应围绕全面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完善京津冀协调一致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政策、财税价格政策、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建立健全顶层制度设计,增强协同发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幅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同时,着力推进全民共治、共同发力的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激发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热情,增强科技支撑和能力保障。
根据居民在购买环境友好产品、选择环保的采暖方式、接受政府建立废旧家电回收点以及购买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意愿,尽快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网络已成为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主渠道,但网络信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具备传播快速与接受便捷的优势,但同时一些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也会在快速扩散中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网络的使用上要两条腿走路,一是要顺应和利用好网络化潮流,采用适合的方式将环保知识和信息通过官方认可的网络渠道推广出去,增强这类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二是要随时关注网络舆情,特别是对于环境事件的信息扩散要及时予以解释,同时广泛听取网民们的意见建议,让每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