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赢精准扶贫硬仗

2018-10-15 06:42何旭张劢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8年1期

何旭?张劢

【摘要】贫困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脱贫工作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包括精准识别困难、精准帮扶困难、扶贫人才和技术保障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赢精准扶贫工作的路径有采用多种方式标准识别贫困户;运用哲学思维,做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分配机制;加强扶贫政策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精準扶贫;困难和问题;路径

精准扶贫是粗放式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贫困状况、不同贫困原因,党政机关利用科学合理的对策对贫困对象进行精确识别、精准帮扶的治贫方式。简单说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扶贫攻坚战打造的制胜法宝,有利于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户摆脱生产生活困境。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可以帮助扶贫工作解决理论指导、人才输送、经济支持等问题,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赢精准扶贫硬仗,实现共同富裕总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实施精准扶贫的原因

中国的扶贫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对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楚、贫困原因不明了,导致政府在实施扶贫政策时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使用不到位、扶贫项目指向性不强等问题。在中国政府缺少准确扶贫信息系统,所谓贫困信息多是由国家相关部门通过一些资料信息推算出来的,所以在信息的准确性上存在很大问题。只有真正具体知晓贫困居民数量、贫困居民贫困原因等信息,在原有的粗放式扶贫政策上进行修补完善,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可以把政府的资金政策用在正确的方向上,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对象上,帮助贫困对象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实现共同富裕。

二、基层组织建设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工作的基础。事实证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是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正所谓“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就是农民的“火车头”,只有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导、服务等作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贫困问题,带领贫苦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实现精准扶贫的同时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精准识别困难。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精准识别关系到精准扶贫的成败。精准识别是通过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有效、合法程序,把贫困居民找出来。准确识别出需要帮助的贫困村、贫困人,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是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成败的关键。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人员分配不够。精准识别工作大多是与一些乡村人口基本情况统计工作同时进行,所以,造成工作量巨大,统计人员缺少,这样的工作情况也给精准识别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二是贫困标准不明确。在精准识别过程中,贫困人员的界定标准不明确,当中存在很多相关负责人“选择性”选出,如亲戚、朋友等关系户,还存在一些花钱“买”贫困名额的现象。这些现象给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造成很恶劣的影响。三是相关负责人当上“老好人”。一些地方负责人为了不得罪人,便把扶贫资金平均分给每一个人,这种“老好人”的做法虽然不得罪人,但是却让扶贫资金没有用到实处。以上种种问题最后可能也会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严重阻碍共同富裕的总目标,严重的还可能激化社会矛盾。

(二)精准帮扶困难。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部分,根据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扶贫政策,是实行精准扶贫工作成功的关键。但是,在实际帮扶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有些扶贫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对于贫困人员,相关政府机关只是采取给现金,过年过节送一些米面粮油等基本生活用品,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甚至这种发放扶贫资金的方法还给一些人员带来“依赖”,认为贫困挺好,不需要工作,最后政府还养你的思想,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些地方领导看见别的地区通过这种方式致富,就一阵风似的都引进这种扶贫政策,结果造成帮扶计划失败,扶贫资金浪费。有些地方为了摆脱贫困大量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虽然帮助村子摆脱了贫困,但是,从长远来看却给国家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三)扶贫人才和技术保障不足。精准扶贫需要有精准的人才和精准的技术,可是目前大部分高素质的人才都不愿意去偏远贫困农村工作,高素质的人才更愿意选择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因此,贫困地区人才资源严重不足。对于贫困地区来说,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关键问题。政府对于人才与技术的精准分配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耕地稀少,山地居多的贫困村,派遣农业方面人才,这就可能造成人才扶贫政策的失败。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赢精准扶贫工作的路径

(一)采用多种方式识别贫困户。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所以在识别贫困户的方式方法上要实行多种标准,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建立动态识别系统,识别系统中要包括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等)、致贫原因(因病致贫、因学致贫、残疾等情况),这些信息通过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进行统计录入。上级部门也要做好监管工作,可以在政府的门户网站进行公示,也可以发动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举报,对于基层组织选出的帮扶对象有异议的可以进行举报,上级机关要对举报情况进行考核,如果确实属于应该帮扶的情况,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解释说明,如果不符合帮扶情况,要进行严查,对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惩。对于贫困村的选择也要进行细化登记,比如该村的具体情况(自然环境、人口总数、耕地面积、人均收入、主要收入来源等)该村致贫原因,造成贫困的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当地农民自身的原因,比如学历较低、价值观落后等。另一方面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比如有些地方道路不畅通,村里的产品运不出去,村外的运不进来,影响农村发展。有些地方基础设施不足,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耕地面积不足、收入方式单一等情况,这些情况都要做好现场调研,并详细做好贫困村动态记录。只有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才可以制定精准扶贫对策,因地制宜地实行帮扶政策,保障精准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运用哲学思维,做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越来越多的贫困县领导为本地特色产业做“代言”,比如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就“有备而来”,他现场亮出二维码,与大家分享了一段“蜜瓜脱贫经”。再比如湖北省工商联启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等,这些帮扶政策都在执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行地方特色帮扶计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重点解决好四個问题,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和“如何退”。这些问题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做好扶贫信息统计、帮扶政策选择、如何帮扶等问题,这就要发挥基层组织的各项职能。在帮扶政策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比如道路不通、水不通,导致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例子,老百姓种的粮食卖不出去,外面的产品运不进来,这种问题就要想解决道路问题,然后再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选择,如有些地方风景秀丽,距离城市不远,便可以开发农家乐等旅游产业。有些地方不适合种粮食,可以通过与农业大学或者农业机构合作种植其他作物,切忌不能跟风。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分配机制。很多人都说,脱贫攻坚其实最重要的是脱贫攻坚的人才,所以,在脱贫攻坚人才的选择与利用上要科学。脱贫攻坚的人才主要缺乏的是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带头致富人才。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在贫困地区培养致富人才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实现致富带头人并发挥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相互转化。要在贫困地区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这些人就是火车头,让他们带领着人们快速前进。对于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培养可以通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工作报告,学习相关文件,培养党组织的带头人。同时还要做好人才资源的储备工作,完善人才资源储备工作,积极培养村级储备干部,把村里的进步青年、退伍军人等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了解国家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先富起来,成为致富带头人。而对于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要根据他们的专业去科学合理分配,需要发展旅游业的地方,便派遣有旅游知识的人才;需要发展畜牧业、种植业等不同产业的地区,便派遣不同专业技术的人才,只有人尽其用才可以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扶贫政策的支持力度。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并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为解决贫困问题而说的话,这些都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因此,地方为了发展也要给予政策支持。对于帮扶的企业可以适当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对于有好想法但是没有资金的人才,可以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深入推进“金扶工程”,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量,打造“金扶工程”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扶贫合作体系。比如宁夏就在“金扶工程”中创造出新路子。就是以重点贫困村为单元,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创新开展“1+3+X”政府主导、三家金融机构参与、贫困户诚信借贷的金融扶贫。通过“三位一体”联合评级机制确定信贷额度,实现了客户拿着身份证到信用社就可直接申请贷款。针对银行贷款客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统计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专门开发了贷款客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电子信息自动对比筛选软件,通过系统中的数据比对功能,成功破解了扶贫贷款统计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宁夏的成功经验,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金扶工程”品牌。

五、结束语

“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是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其实质是使扶贫资源更好地瞄准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帮助贫困人群摆脱困境。总而言之,精准扶贫是中国共产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甚至很长时间里,对于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吉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赢精准扶贫硬仗[J].党的建设,2015(12):47.

[2]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2):56-59.

[3]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9):1118-1119+1081.

[4]贺东航,牛宗岭.精准扶贫成效的区域比较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11):58-65.

[5]宫留记.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6(5):15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