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开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分别从政策层面支持农村装配式建筑推广,加大科研力度、制定相应标准,完善相关产业链以及充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开展装配式建筑策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农村;人才培养
前言
现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呈现出逐渐向城镇转移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农村出现了劳动力明显不足的问题。同时,农村经济水平在整体上要落后于城镇。不仅如此,由于农村自身在建筑技术水平上相对落后,使得在农村用房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着住房建设质量不足、建设施工工期较长、对环境污染相对严重以及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而装配式建筑由于其本身具有建设效率高、建筑施工质量良好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用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装配式建筑在农村应用的优劣势以及具体策略入手对在农村推广装配式建筑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高农村用房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
一、我国农村开展装配式建筑优劣势分析
(一)我国农村开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首先,在我国农村开展装配式建筑具有生产建设效率高的优势。装配式建筑主要是采用由机械化设备统一预制生产的构件进行现场安装而成。由于在农村用房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均有工厂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的、流水线式的制作。之后运输至用房建筑工地附近进行组装和安装。这就极大的减少了农村用房的现场施工环节、提高了农村用房建筑的效率。不仅如此,由于现场施工工序和环节较少,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也较小,进而也有助于建筑施工效率的提升。其次,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农村用房建设中应用还能有效提升房屋的建筑质量。由于农村建筑施工技术相对落后,使得其在建筑过程中对砂石混凝土的配比以及钢筋配筋等环节上难以有效达到精确的水平。而通过工程统一机械式的预制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进而使得各类构件能够有效控制在一定的精度之内,进而达到提高建筑质量的效果。第三,在我国农村开展装配式建筑还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优势。在传统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建筑垃圾,进而造成大量的建筑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而通过工厂预制构件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进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我国农村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劣势分析
虽然在我国农村开展装配式建筑存在多种优势,但也需要认识到在其中也存在亟需改进的环节。首先,现阶段我国有关政策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针对装配式建筑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标准。但针对农村开展装配式建筑的有关政策和标准还相对较少。尤其是涉及具体的建筑标准以及后续的激励政策还没有落地,进而制约了在农村推广装配式建筑。其次,涉及农村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技术人才力量也相对不足。装配式建筑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需要涉及大量构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以及后续的运输。但现阶段我国还主要围绕着传统建筑施工而培养相关人才,在装配式建筑方面人才仍旧较为匮乏。尤其是涉及农村装配式建筑的人才,更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二、我国农村开展装配式建筑策略分析
(一)國家从政策层面支持农村装配式建筑推广
推进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的开展,首先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建筑施工标准等对农村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进行支持。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以及各地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充分重视装配式建筑在农村推广的重要性和优势,进而结合各地地方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指导意见、法律法规和标准。不仅如此,由于在农村中推广装配式建筑尚属于新兴领域,这就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能够以促进装配式建筑在农村的推广为引领,进而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减免条件,对于主动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地方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人才、技术的倾斜,进而带动农村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在具体的激励措施中可以考虑土地划拨、财政拨款支持以及税收减免等各个角度以鼓励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单位能够降低自身生产成本、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
(二)加大科研力度、制定相应标准
其次,推进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的开展还需要从加大科研以及标准的制定入手。这就要求一是由国家牵头,由各个构件施工单位一同制定多层次的,涉及各类构件的生产、运输以及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体系标准。二是要求对农村用房的厨房、楼梯、卧室以及卫生间等功能区进行标准化的设计,进而达到满足农村居民日常使用的要求。三是充分重视产学研工作的建设。由于我国在农村装配式建筑相关方面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因此,可以采取产学研培养的方式,选取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试点,进而在装配式建筑推广过程中达到培养相关人才的效果。
(三)完善相关产业链
第三,推进农村装配式建筑还需要对上下游的产业链进行完善。开展装配式建筑不仅仅要求各个构件制作单位进行相应的科研开发和标准制定,更需要涉及有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在设计、运输、安装施工以及后续的维护中进行相应的整合,进而形成并完善一整套产业链,最终达到降低生产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施工质量的目的。同时,为了方便各类构件在制作完成后的运输,在构件的施工生产中就需要尽可能的减小构件的体积和尺寸,进而方便下游运输链能够方便、快捷、高效的运输。
(四)充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
我国国土面积较为广阔。这就使得不同地区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色风貌和文化风俗。而在农村中推广装配式建筑也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而充分做到满足不同人文风俗和历史特点的建筑要求。尤其是对于涉及乡村旅游的地区,需要充分考虑到装配式建筑对旅游的促进作用,进而在降低建筑施工成本的前提下,达到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武振,刘洪娥,武洁青.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概述[J].住宅产业,2016(12):37-41.
[2]武振,刘洪娥,武洁青.推进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建议[J].住宅产业,2016(12):42-46.
[3]旷泓亦.新型城镇化下川西地区新农村建设中装配式住宅的探索[J].四川建筑,2015(8):105-109.
[4]孙显状,吴献,黄薪硕,等.装配式住宅在山东省农村推广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技术,2015(4):101-104.
[5]王亮,徐黎.吉林省农村装配式住宅模块体系设计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2):37-40.
作者简介:
李鑫,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节能。
(作者单位:咸阳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