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宇云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彰显出了独特的魅力而进入大众视野,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自从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彻底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局面,使原本单调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起来,从而充分激发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兴趣。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够快速突破重难点知识,增加课堂知识容量,锻炼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大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质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多媒体以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殊优势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多媒体使大量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改变了以往 “一支粉笔,一张嘴”单调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直观性和生动性,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在课堂中,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语文教学,对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和思考。
一、巧用视频材料,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传统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单调的教学手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优化整合大量的教学内容,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因此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我以“导游”的身份边讲解边带领学生们走近威尼斯这个迷人的水上城市,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学生们忍不住发出一阵阵惊叹,仿佛瞬间置身水城之中。直到视频结束,学生们余兴未尽,仍想继续走进课文领略威尼斯的异国风情。可见,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課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精制微课,落实预习,突破重难点知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位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所需用的时间不一样,同样的知识容量,后进生所需要的消化时间往往比其他学生多,若无法跟上课堂节奏,长期下去则会陷入“失去学习兴趣——知识断层——成绩不理想”的恶性循环之中。为解决这个问题,可借助多媒体手段,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班级QQ群,让学生在家中预习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播放按钮调节学习进度,对于难理解的部分反复多次学习,从而提前消化重难点,在课堂上变得更加轻松,获得成就感。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也是当代教育的热点,打破了传统教学“教”与“学”的先后顺序和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
例如,在讲解“‘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这个知识点上,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我提前将这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布置学生在家中预习时学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课堂上,通过检查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我欣喜地发现95%的学生掌握了该知识点,并且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变得更加自信和主动。于是,我只需重点关注还未达标的那5%的学生,讲解他们还未掌握的部分,最后,课堂上再次进行巩固练习,结果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该知识点,高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就这样,我们第一次尝到了把多媒体运用到预习中的甜头,我感觉自己更轻松了,学生也更自信了。
三、精选配乐,品读文字,体会情感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在朗读中,最注重“情”。由于时代的差距、对世界的认知有限等因素,学生对某些文本的情感体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为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从而使学生身心投入,做到“入情入境”。
例如,在《与象共舞》这节课中,考虑到文化差异,我国学生一般是在动物园中看到大象,无法深刻感受到泰国人民与象的亲密关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朗读兴趣,我在课堂上播放了大象跳舞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象的活泼可爱,接着配上独具泰国风情的音乐让学生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朗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们边读边舞蹈,越读越起劲,仿佛走进了芭提雅乐园与象共舞。在翩翩起舞间,学生慢慢体会到了“与象共舞”这个课文题目不仅仅讲的是与大象跳舞,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大象与泰国人民的亲密关系。
四、合理运用,扬长避短,提高课堂质效
总而言之,多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教学方式,为“教”与“学”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不少教师对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一定的误解。例如,课堂上出现了多媒体教学满堂灌的现象,教师从头到尾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老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整节课就像看电影一样,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目的。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应基于提高课堂教学质效、达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为了用而用、本末倒置,成为贯穿教学的主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白先平,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教育 2005年7期
[3]刘娜,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 2005年6期
(作者单位: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