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摆渡,让生命远航

2018-10-15 06:09陈照炳
大东方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机缘学问中学生

陈照炳

生命的日子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和雨天。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有崎岖山路。走在路上,没有一个人不希望一帆风顺,一路平安的,然而,在行进的路上,难免会撞上没有船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在求学的路上,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漂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将过来,将你击倒。一次考试失利,足以将一份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个时候,人们特别需要有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让生命启航。

俗话说,百年才能树人。此言一语道破育人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教育不是“短平快”的事,它需要的是耐心、执着和不言放弃。教育需要长计划:要有总体目标和长远规划。教育更需要短安排:及时解决日常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微信就像一艘摆渡的船,它的出现为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

我们知道:微信是继Email、BBS、ICQ、博客、微博之后又一种网络交流方式。及时性,针对性,便捷性是微信沟通的特点。微信作为手机通讯的公共平台。它一经出现,就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尤其被中学生所喜爱。现在的中学生手机普及率相当高。可以说拥有手机的人无人不用微信。使用微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有些事,一旦错过时间,即使再找时间解决,但效果要大打折扣。就象玫瑰错过了送花的时节,再送也毫无价值。解决问题关键在于第一时间才能产生出奇的效果。微信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下面通过教育实录予以佐证。

其实,每一条微信背后都有一段经历,一个故事。

当下中学生身上常常存在着某种自己也说不清的自负,他们常常认为老师你必须对我好,处处都得照顾我,有什么好处首先得想到他,甚至还得容忍他的小毛病,犯了错还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所有这些他都认为是必须的,应该的,是他命中注定的,否则他就不高兴,工作就不配合你,背后常常使阴招。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这种思想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作为老师要用微信及时告诉学生:

“因为机缘与巧合,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因为机缘与巧合,一个人来到了陌生的城市。

因为机缘与巧合,一对新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

所以生命中没有注定,也不存在必须,一切缘自机缘与巧合。

所以要学会接受,少一些不满,更习惯于所拥有的。”

现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学里,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动力不足,怕吃苦,缺乏上进心,成绩好坏无所谓,学习全靠“小聪明”,临时抱佛脚。或者平时手机不离身,晚上“挑灯冲浪”,白天上课打克睡。他们找不到人生的支点。认为读书无用。学生中边学习边开网店的有,用微信推销产品的人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得到家长的资金支持。家长很务实,他们认为读大学不就是为了将来多赚钱让生活过得更好吗?可眼下大学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让孩子早一些接触市场,不仅能改善生活,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又能积累经商的经验。面对这种情况,我会及时告知学生:

“人生有太多的困厄,太多的烦劳,太多的诱惑……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学习成绩好!单凭个人的小聪明是不够的!学习成绩靠的是实力,而不是运气!“抛弃学问”“不好读书”“不做作业”“玩手机”“睡懒觉”,甚至还有部分同学忙于开网店,做生意!成了一道风景!现在的学风,学习态度,老师真的不敢恭维!

要知道:高考凭的是实力!而实力凭的是学问!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而学问便是铸造的工具,放弃学问,放弃学业便是毁了你自己。

也许你今天努力了,成绩依然平平,甚至高考金榜无名!但你要坚信:学问是洞察人生也洞察历史的眼睛,学问是滋润社会也滋养心灵的甘露,学问是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的财富!总之,回归课堂,回归学业,先完成高考这一中心任务,其它的事先放一放再说。事情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吧!你们说呢?”

这个时代是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的时代。人权得到社会的尊重。由于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张扬个性的内涵。他们错误地认为我越与众不同,我越有个性。为此他似乎为自己行为的放纵找到了理论依据,常常把“我选择”“我喜欢”“ 我愿意”挂在嘴边。不参集体活动,一到做课间操,打扫卫生,召开会议,这些人就找不见了。老师找他谈话时,理由始终是“我不想参加”。面对这样的学生关生气是没用的,你必须想办法给他讲道理。于是会不失时机的利用微信告诉学生:

“同学们:强调自我,張扬个性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中学生成长的需求。“我选择”“我喜欢”“ 我愿意”成了当下中学生标榜个性的口头禅。有的同学甚至把它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不参加集体活动、上课玩手机、不完成作业、不好好学习等不良行为似乎都有了充分的理由。“我选择”“我喜欢”“ 我愿意”你管得着吗?殊不知,个性仅表示与众不同。它只是一个特点而已,并不代表它一定是优点。特点与优点,虽然仅一字之别!但有着本质的差别!

强调自我,张扬个性本身没有错,但它不是无原则的。”

教育实践中,象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微信沟通比口头语言沟有优势,口头语言沟通要选择特定的时间,有时等找到沟通的时间了,但错过了沟通的最佳时间,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或者沟通起来尽管现场有效果,但这种教育存续的时间有限。不象微信沟通,相对来说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只要你不删除,你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看多久就看多久。留给学生充分的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用微信与学生沟通是一种和风细雨似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感知它的引领作用。有时需要一二年,两三年,三五年,甚至需要十几年才能显现教育的效果。

有付出,就有回报!人是有感情的,别看学生平时个个没心没肺的。其实他们的心里跟明镜似的。老师的付出,老师对他的好,他们都清楚,他们都记在心里。

下面以学生的微信进行佐证:

蔡钧凯:我遇到过许多老师。有苛刻严厉动不动就爆粗口的,也有“温柔”到对我不管不顾的。我自己清楚:我一定不是一个好学生。从小就天天干坏事挨骂,不该有的错误全犯过了,没有一个老师不给我打上重点记号,三天两头被学校请家长。我年轻总觉得自己能够规划好自己未来的路。有时也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有很多次想放弃而颓废无比。每一次总被您发现叫去聊天。您也经常关注我的微信,发现问题,您总是抽时间给我回信。比如,您告诉我,高三学生要少一点社交,以后有的是时间,别耽误了正事!您还告诉我,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上大学有着许多不一样的风景,能让我开阔眼界,往后的路会更加宽广。我一直认为,一个成功的老师不只要会教书,更要懂得育人。感谢您忍耐包容我的缺点,在我眼前布满浓雾的时候,点亮了一盏明灯带我走上正途。感谢您伴我走过关键的高三!感谢您对一个坏小子的不抛弃不放弃!祝老师身体健康!

当你收到这样的微信,工作中的苦和累算得了什么呢?一切的付出不就是希望学生获得这样的成长吗?

所以说:用微信摆渡,可以让生命远航!

(作者单位:石狮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机缘学问中学生
未能复合的圆形结构 “ O ”
历史重叙的缺失和反思性重叙的机缘与价值
浅析艾丽丝·门罗小说《机缘》中“无法看清的现实”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裁剪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