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啟通
摘 要:农业生产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相关技术体系,包括品种、生育特性及栽培方式,旨在更好的向大众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稻栽培;机械化;品种;生育特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里流向城市,转向第二、三产业,这使得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劳动和经济收益不高的传统田间耕作让很多老人感到力不从心,这导致了农田弃耕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常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水稻生产机械化包括种子清选、播种育秧、耕作管理、收获干燥等,而其中机械插秧的难度较大,对农机与农艺均有较高要求,因此关注对机械插秧相关技术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了一批水稻栽培机械与相关耕作技术,开始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一批适合于机械化种植的品种和与之搭配的栽培方式。
1 品种要求
适合于机械化生产的水稻品种应该具有分蘖能力强、抗倒伏能力强、落粒性适中的特点。一株水稻的分蘖能力是构成了其成穗数多与少的重点农艺性状,而且不同的品种的分蘖能力的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的数量又影响着品种的分蘖力和栽插的密度。由于机插的数量比人工插秧每亩少3000-7000丛,所以被选作机械化生产品种的分蘖力应具有较强水平。抗倒伏能力主要受基因控制,因此不一样的品种间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植株高度和茎杆粗细的农艺性状与植株倒伏情况的发生和总体产量有着一定关系。通常认为,抗倒力差的品种一般是具有较高的株高、茎秆细弱易折、没有弹性、叶片较长且宽的特点,而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常常是株高较矮、茎秆粗壮、有弹性、叶片短且细。被用于机械化生产品种的水稻品种,应具有株高较矮、茎秆粗大、节间距离短、株型紧凑的特性。水稻的落粒性具有明显的固有性,较强的遗传力,一般情况下其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由于现阶段的机械操作无法做到极度的精细化,因此对于易落粒的品种在收割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从而导致产量高但收成少。而落粒性太弱的品种,在机械操作时也会因为谷粒无法脱下,然后枝梗折断与谷草混合一起被清理,同样会使得产量降低。因此被选作机械化生产品种的落粒性须为适中。
2 生育特性
相对于常规栽培,机械化生产的水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育期缩短,主要是播种到抽穗的时期缩短;2、主茎上的总体叶片数也会减少;3、出现分蘖时期较迟,但分蘖数量多,且多集中在某一个时期里分蘖;4、根系长势猛,发根量大,横向与纵向生长的根系都较多;5、抽穗数量增加,但穗形缩小,这导致了千粒重没有增加,而且在实际产量上有所降低。
我们都知道,机插秧因为需要将秧苗盘成毯状,使得播种的密度很大,秧苗间距离很小,生长空间不足、秧苗发育不充分、素质较差,而且机插时造成植伤较重,因此移栽后至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经过的“滞长期”达7—15d。为了留出“滞长期”的时间,机插稻提早生长15—20d,但如果育秧或插秧作业状况不好,导致“滞长期”太长,不仅失去了机插的优势,还增加了成本和劳力。想要提高在机插中的综合产量,是有一定规律的:1、根据高产的形成结构,为了保证有正常的结实率和粒重,需要整个群体都有足够的穗数且穗型较大,以产生足量的群体总颖花量;2、为了提高后期生长量,保证生长态势,提早最终的生物学产量,应重点得增加积累生育中期的物质量;3、为了增强整个群体在生育中后期产生物质的能力,要调节适宜的茎蘖变化与叶面积变化。
3 栽培方式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对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技术要求。
1)根据标准育出强壮秧苗,为高产创造前提条件。在机插秧过程中,秧苗“适龄”常常被提及,但农业生产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经常出现栽插超龄秧苗的情况,有研究表明,处于超秧龄初期的秧苗仍可以机插。育秧的床土或基质也需要被重视,这关系到秧苗的养分供应。许多农民为了提早秧苗数量,盲目地加大播种量,使得密度过高,秧苗生长弱小,最终反而没有得到较高的实际产量,因此适宜地降低播种数量也是关键的因素。
2)使用适宜机械进行栽插,建立高质素群体特征。在两熟或者多熟的耕作制度下,尽量提早机插时期。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整理地块,精确计算各种肥料使用量,也要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使用。根据品种的特性计算基本苗数,一般大穗型品种栽插密度为每公顷25.5万穴以下,每穴口放置2苗;兼顾型品种栽插密度为每公顷28.5万穴以下,每穴口放置3苗;分蘖能力较弱的品种栽插密度为每公顷28.5万穴以上,每穴口放置4苗。
3)通过肥料与水分调节,保证有效分蘖的发生,也要控制无效分蘖,以形成适宜穗数。
4)提早轻度多次搁田,有效控制无效分蘖。
5)重點促进中期生长,精确使用穗肥,促进茎秆粗壮生长,穗型大而饱满,提早群体对光效的利用率。
6)重视水稻生长后期时的物质生产与积累,保证水分和肥料的供应充足,使群体库容充实。
参考文献
[1] 张洪程,郭保卫,龚金龙.加快发展水稻丰产栽培机械化稳步提升我国稻作现代化水平 [J].中国稻米,2013,19(1):3-6.
[2] 周燕,管帮超.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J].上海农业科技,2008,4:46-47.
[3] 李瑾,龚晓春,张晓伟等.适宜采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栽培的单季晚稻品种筛选试验及其灰色评判 [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28-30,33.
[4] 李艳大,叶厚专,沈显华等.丘陵早稻机械化种植品种筛选研究 [J].中国农机化,2011,6:61-65.
[5] 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等.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 [J].中国稻米,2018,19(4):1-4.
[6] 康洪灿,李国生,钏兴宽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品种的要求 [J].中国稻米,2015,21(4):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