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R模型和熵权法的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综合评价
——以吉林省为例*

2018-10-15 02:13:34郝庆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8期
关键词:吉林省农场家庭

陈 楠,郝庆升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春 130118)

0 引言

家庭农场和农民创业是存在重叠与关联的理论问题,家庭农场是创业的一种独特组织形式,创业是家庭农场生命周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性战略,贯穿于家庭农场成长轨迹的全过程,从本质上而言,家庭农场的创建过程是广大农民立足本土进行的草根创业。农民创业是指农村居民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活动、开办企业以及基于市场销售目的的规模或特色种养过程[1]。农民创业应首先纳入广大农民立足家庭农户经济与庄园经济的创业[2],具有依托农村资源与进入门槛较低的比较优势[3]。家庭农场的实质上是农业资本经济,是由家庭成员经营、具有一定规模与技术含量的农业生产单位,是现代化技术、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农业经营形式[4],朱启臻认为家庭农场是一个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与积累的农业企业经济实体[5]。培育职业农民和指导家庭农场创业发展,实现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农民转型与创业致富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6]。以家庭农场为载体发展农民创业活动极具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

学术界对农民创业活动的研究集中于城乡差异、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禀赋、人力与社会资本、制度环境、社区文化环境和农民创业意识等方面[7],一些学者关注不同群体(如务农、失地、返乡、大学生与新生代等)农民创业的特征、影响因素、政策措施等[8-9]。创业环境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整个过程中,一系列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及其组成的有机整体[10]。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因在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弱质性决定其对环境具较大依赖性,然而目前农民创业环境存在宏观制度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法制环境不完善、融资困难、社会保障制度不到位、社会舆论氛围局限性制约等问题,构成农村创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11]。需要整合农村创业资源、健全农民创业政策法规、完善农村创业环境以推动更多农民参与家庭农场创业。家庭农场的环境影响因素是指家庭农场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性的环境因素的总称,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家庭农场实际,大多采用规范研究和定性分析,从宏观视角对影响家庭农场成长的因素进行了探讨[12],研究结论集中在土地流转[13]、村集体行为[14]、农村金融支持[15]、产业化带动与城镇化[16]及社会化服务[17],也有学者认为社会化服务、产业带动和农业基础设施对家庭农场的培育影响并不显著,农场主、资金和土地是主要影响因素[18]。

学术界对农民创业和家庭农场的研究从各个方面给予关注并不断走向深入,但仍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如将农民创业与家庭农场结合的研究较少,忽视农民立足农户经济进行的本土创业,缺乏针对农户家庭创业类型的详细探讨; 针对外部创业环境开展农民创业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农民创业的主体、过程、环境与绩效之间产生着相互影响,创业绩效随着创业环境和创业过程的变化而改变,对农民创业进行动态整合研究是将来研究的一个方向[19]; 家庭农场发展条件的研究相对统一和集中在宏观与微观层面,应更多关注家庭农场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及作用机制。

文章旨在于农民创业视角探究家庭农场的创办与发展,基于PSR模型框架构建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8—2015年吉林省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完善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对策措施,并进一步预测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以更好地扶持新型农民进行创业,进而促进家庭农场向集约、专业与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和粮食产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玉米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和培养职业农民, 2016年吉林省种植面积在6.67hm2以上的种粮大户有8.152 8万户,经营耕地面积82.33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1.7%。全省家庭农场总数达到2.155 8万个,其中从事种植业1.924 2万个,养殖业1 375个,种养结合749个,其他174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总面积27.9万hm2,其中流转面积16.6万hm2[注]资料来源: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亟待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而当前面临着农村土地分散、规模小、土地流转难度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资金短缺等制约因素。以吉林省为例对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进行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代表性,所得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2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吉林省统计年鉴》(2008—2015)、《吉林金融年鉴》(2008—2015)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和部分政府网站统计数据。

2 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

2.1 理论模型

PSR模型最初是研究环境问题的理论框架,使用“原因—效应—响应”的思维逻辑,表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图1)。该模型能较好地展现多因素作用下的事物产生发展过程和综合动态传导机制。模型区分了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3方面指标。压力指标表征人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状态指标是指在压力因素的作用下的环境状态和环境变化情况,响应指标是指面对环境的现实状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相关群体采取行动对环境状态作出反应。PSR模型不仅适用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评价研究,也可应用于经济领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PSR模型分析框架里,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正向或负向的压力作用下,农民创业环境呈现出某种发展状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相关人群就会对该状态做出相应的响应,即会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响应渠道对创业环境产生作用,从而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整个系统具有动态传导机制的特点,而且形成一个有机的动态循环机制[20]。用 PSR模型框架可以反映出家庭农场创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机制,评价现阶段创业环境的状态,并对环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故PSR模型对该研究具有适用性。

图1 家庭农场创业环境PSR模型框架

表1 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指标编号指标趋向性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职业农民创新环境压力指标P财政收入(亿元)C1+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C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C3-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C4-城镇人口/总人口C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C6+状态指标S农业总产值C7+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万元)C8+农林牧渔固定资产项目投资额(万元)C9+农机总动力(万kW)C10+有效灌溉面积(千hm2)C11+农村用电量(万kW·h)C12+响应指标R财政农业支出(亿元)C1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亿元)C14+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亿元)C15+农业保险费收入(万元)C16+土地流转规模(666.7hm2)C17+合作社工商注册数量(户)C18+ 注:“+”代表正向性,“-”代表负向性

2.2 指标体系构建与说明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指标选取以家庭农场发展特点为基础,参考国内外有关家庭农场发展条件和农民创业外部环境的研究成果。将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简称为目标层A,包含压力(P)、状态(S)和响应(R)3个指标,即准则层B,然后根据家庭农场的发展特点筛选各指标项下的具体指标,构建指标层C。其中压力(P)指标选取6个反映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状态(S)指标选取6个能呈现农民创业状态的指标,响应(R)指标选取6个反映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为改善农民创业环境、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采取措施的指标,总计18个具体指标。最终构建了基于PSR框架的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表1)。

2.2.1 压力(P)指标

地区财政收入增加,地方政府可用于改善农村创业环境和支持家庭农场经营活动的资金也就越多,所以“财政收入”是正向压力指标; “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正向压力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潜在创业者经济上越宽松,就越有可能实施创业计划; 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是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工业化和城镇化能够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解决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土地问题,为职业农民创建家庭农场提供可能。其测定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等方面评价,该文采用“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负向压力指标),“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负向压力指标),“城镇人口/总人口”(正向压力指标)描述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导致小农经营增收困难,家庭农场因其规模收益带来了交易频率的上升和市场范围的扩大,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增强市场话语权,故为正向压力指标。

2.2.2 状态(S)指标

产业基础与家庭农场关系密切,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市场化和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家庭农场发展创造条件。该文使用“农业总产值”指标反映区域农业生产规模、水平、发展速度和农业生产效益; “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反映区域农产品加工水平,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农林牧渔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反映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经营情况; “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和“农村用电量”是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指标,反映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科技支撑水平。

2.2.3 响应(R)指标

家庭农场在政府的鼓励下建立,更需要政府提供相关扶持配套政策而得以发展,“财政农业支出”反映政府部门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程度;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医疗保健、科技推广、农村电网、社会保障、职业教育、信息服务、村庄规划、文化娱乐等方面,增加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有利于改善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民创业环境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即金融支持状况,“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反映家庭农场创业者借贷到资金的机会,家庭农场的金融借贷环境越宽松,农民创业积极性越强; 农业保险对于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更为重要,“农业保险费收入”指标反映区域农业保险发展情况; 土地能否适度集中经营,是家庭农场能否发展的基础条件,“土地流转规模”直接反映土地市场活跃程度以及从侧面反映农业规模经营情况; “合作社工商注册数量”反映出职业农民面对农业环境变化进行农业生产组织创新的情况。家庭农场主要集中在种养业生产环节,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中,还需要其他环节与之匹配[21]。合作社承担着农村中介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化服务和农业物流服务的功能,构成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对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效益和竞争力发挥正向作用。

3 研究方法与评价过程

该文采取熵权法对模型中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熵权法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确权方式,可以减少由于权重设置不合理产生的评价误差。首先对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信息熵得出熵权,对每类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从而确定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最后计算出各指标指数以及综合指数。

3.1 模型构建

依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2008—2015年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18类指标的原始数据矩阵X。有m个被评价对象(m=1, 2,…, 8),n个评价指标(n=1, 2,…, 18)。xij表示第i(i=1, 2,…,m)个评价对象所对应的第j(j=1, 2,…,n)个指标的数值,则原始数据形成了一个m行n列的矩阵X=(xij)mn。

(1)

3.2 计算指标权重

3.2.1 原始数据标准化

在确定各项指标的趋向性之后,对样本数据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对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归一化到[0, 1]范围内,构建标准化决策矩阵Tmn=[yij]mn。归一化计算公式:

(2)

(3)

式(2)(3)中,xi,j表示第i年第j个指标的数值;xmin(j)表示在原始数据矩阵X中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xmax(j)表示在原始数据矩阵X中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结果见表2。

表2 2008—2015年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值

指标编号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C10.000 00.079 70.222 70.529 80.766 80.910 20.967 81.000 0C20.000 00.052 10.204 00.403 10.573 30.733 30.914 61.000 0C31.000 00.749 20.334 40.325 10.244 60.061 90.000 00.096 0C41.000 00.980 10.912 20.870 00.656 90.408 70.163 90.000 0C50.024 20.000 00.148 00.876 10.537 80.565 00.483 41.000 0C61.000 00.040 40.124 20.506 20.363 40.177 00.000 00.158 4C70.000 00.094 00.196 30.530 80.714 30.809 40.893 71.000 0C80.000 00.113 50.283 00.525 60.763 40.914 70.961 31.000 0C90.000 00.048 10.189 50.251 80.279 10.446 90.764 21.000 0C100.000 00.148 80.254 90.410 40.550 60.685 10.827 41.000 0C110.222 80.244 10.435 70.902 20.992 01.000 00.000 00.720 8C120.000 00.188 60.323 10.524 70.766 60.906 50.943 21.000 0C130.000 00.322 30.436 80.492 00.610 60.700 10.668 31.000 0C140.097 70.439 80.915 00.000 00.267 60.525 40.772 61.000 0C150.000 00.091 00.193 70.224 60.306 90.555 10.765 81.000 0C160.000 00.415 70.254 30.193 10.474 70.410 80.624 71.000 0C170.000 00.075 80.081 90.127 50.328 30.598 50.862 81.000 0C180.000 00.061 70.154 20.335 30.473 80.675 80.824 41.000 0

3.2.2 计算指标信息熵与熵权

首先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设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为Hj:

(4)

(5)

表3 评价指标数据信息熵与熵权

指标编号信息熵熵权指标编号信息熵熵权指标编号信息熵熵权C10.849 10.052 6C70.852 20.051 5C130.909 10.031 7C20.834 60.057 6C80.863 50.047 5C140.855 50.050 3C30.786 10.074 5C90.804 20.068 2C150.820 40.062 5C40.885 20.040 0C100.867 70.046 1C160.876 10.043 2C50.818 60.063 2C110.871 80.044 6C170.769 00.080 4C60.759 80.083 6C120.880 50.041 6C180.824 80.061 0

3.3 指标指数的计算

基于PSR模型和熵权层次分析法对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进行评价分析,计算出压力(P)指数、状态(S)指数、响应(R)指数及环境综合指数。设第i年的环境综合指数为Ai:

(6)

式(6)中,Wj为第j项指标的熵权;Y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计算得出吉林省2008—2015年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数及环境评价综合指数见表4。

表4 2008—2015年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评价指标指数

3.4 评价结果分析

图2显示2008—2015年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综合指数走势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8年间吉林省创办家庭农场的环境持续优化。特别是2014—2015年环境综合指数上升的斜率达到最大,吉林省农民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参照图3对2008—2015年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3条曲线进行具体分析和对照分析,评价指标指数的走势,反映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变化,以期进一步明确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图2 2008—2015年农民创业环境综合指数 图3 2008—2015年农民创业环境PSR指数

3.4.1 压力(P)指数

压力(P)指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对农民创业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环境的压力(P)指标系统包含6个指标,其中4个正向指标, 2个负向指标,指标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出1个中性数值,这个数值越大说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越大。吉林省2008—2015年创业环境的压力(P)指数是波动的,压力指标变化的程度很大。特别是2008—2012年压力指标变化加剧,曲线波动明显,其中2008—2009年压力指数大幅下降, 2009—2010年比较平稳,到2010—2011年又开始快速上升, 2011—2014年压力指标变化放缓,曲线斜率减小, 2014—2015年压力指数呈现上升走势。压力曲线的走势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波动造成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正向压力指标)的权重在6个压力指标中为最高(0.083 6),其他压力指标如“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虽逐年改善,但变化幅度较小。总体上看,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一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城镇人口/总人口”两个指标尽管权重较大(0.074 5和0.063 2),但对于压力指数的影响不明显。

同时应注意到, 2008—2010年和2011—2014年的压力(P)曲线向下倾斜,而状态(S)指数和响应(R)指数增加,曲线向上倾斜,P指数与 S、R指数变化方向相反。说明在这期间,尽管环境的社会经济压力不显著,但由于政府对于农民创业环境的响应增加,创业环境状态持续改善。同时应注意到, 2014—2015年开始压力指数呈迅速上升态势,这说明社会经济压力指标对创业环境产生的作用开始增加,这些压力因素将对吉林省今后家庭农场创业活动带来重要影响。

3.4.2 状态(S)指数

创业环境的状态(S)指标均是正向指标,包含区域的农业生产规模、农产品加工水平、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科技支撑水平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状态表现。2008—2015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状态指数逐年增加,曲线图的整体走势呈现出一条平稳倾斜上升的折线,反映出这8年吉林省农民创业环境逐步完善,为农民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状态指数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是在2010—2011年和2014—2015年这两个区间,状态指数增长的斜率较大,说明这一时期创业环境状态改善非常明显。2011—2015年响应(R)曲线与之前几乎保持同一斜率上升,但是2011—2014年区间的状态(S)曲线斜率较为平缓,特别是2013年和2014年的状态指数值仅相差0.003 1,状态曲线几乎水平,环境改善出现停滞,而2014—2015年状态(S)曲线突然以较大斜率上升。这种情况解释为,农民创业环境改善和优化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平台期”,即原有环境基础上能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逐步缩小,正如2013—2014年期间状态(S)曲线的“水平”段。此时若想进一步优化农民创业环境就需要进行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开辟农民创业环境的空间,因此农民创业环境状态的改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4.3 响应(R)指数

2008—2015年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响应指数持续增长,呈现一条近似持续上升的斜线,特别是2011—2015年响应指数基本上保持同一斜率直线上升,并于2015年达到峰值,反映了2008—2015年吉林省政府及社会组织对优化农民创业环境的响应持续增强,从2010年开始一直保持较高状态。吉林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8—2015年吉林省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与保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民培训与教育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持续增加,这些举措为家庭农场创业活动提供了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资金保障。特别是2013年吉林省政府强化了发展家庭农场政策措施,但是环境的状态(S)曲线是在2014—2015年期间呈现大斜率上升。这说明政府部门优化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政策效应存在一定时滞性,并且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延续的过程。

4 结论与讨论

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选取政策、经济和社会层面共18项指标,运用PSR环境评价模型构建了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出了2008—2015年的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指数。结果表明:(1)PSR模型研究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系统简单明了,该模型更强调线性关系,具有一般性,也可应用于不同区域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评价与比较; (2)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总体呈现持续改善趋势,社会经济压力因素作用不显著但已开始增加,将对未来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3)政府对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优化工作具有明显效果,但政府部门的响应举措是一个不断延续和积累的过程,政策和措施从实施到产生效果存在一定时滞性; (4)家庭农场创业环境改善和优化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平台期”,即原有环境基础上能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逐步缩小,此时若想进一步优化农民创业环境就需要进行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开辟农民创业环境的空间,因此农民创业环境状态的改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5)基于综合指数的走势变化,由于前期完善家庭农场创业环境的政策和举措积累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同时政府部门仍然在不断推出新的政策措施,预计未来吉林省家庭农场创业环境还会持续改善。

中央提出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和地方政府支持发展家庭农场是必要和合理的,应进一步制定专门政策,强化政府对家庭农场的引导和扶持。同时也应注意到,家庭农场创业过程中的政策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而影响更大的是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因素。其中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改善家庭农场融资环境、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以及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未来家庭农场培育的主要路径和着力点。具体来说,(1)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田水利、农村沟渠、路网建设投入; (2)加强农村信贷支持力度,拓宽家庭农场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家庭农场,鼓励工商企业与家庭农场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并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参加农业保险; (3)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家庭农场的农地经营规模,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创新土地流转与产权制度; (4)强化家庭农场与合作组织、农企等市场主体的联系和配合,组建农业经营服务新模式,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在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性服务等环节,应发挥各类农民合作组织作用,在农产品加工、物流等环节应加强与农业企业合作。

猜你喜欢
吉林省农场家庭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石油沥青(2019年6期)2019-02-13 04:24:34
恋练有词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