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淼 胡菁华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主要病变部位在黏膜与黏膜下层, 表现为溃疡,而且会累及直肠或远端结肠, 近端会扩散到整个结肠[1]。患者临床会表现出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 由于患者病程较长, 而且患者病情轻重差异较大, 疾病容易反复发作, 疾病多在发作期和缓解期来回交替, 有些患者发作期由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因素影响还会加重病情[2]。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于中青年人群,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 一旦发病患者生活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也有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为结肠癌前病变表现[3,4]。本次研究中, 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设为研究对象, 将88例患者分组应用不同药物治疗对比研究, 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设为研究对象, 所有对象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诊断标准, 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经本院伦理委员传统批准。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4例。对 照 组 中 男 24 例 , 女 20 例 ;年 龄 25~79 岁 , 平 均 年 龄(45.2±11.5)岁 ;病程 1个月 ~8年 , 平均病程 (4.1±1.4)年。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9例;年龄26~79岁, 平均年龄(46.1±11.0)岁;病程1个月~8年, 平均病程(3.9±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 选择结肠炎丸(西安阿房宫药业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 Z61020378), 4 g/次 , 3 次 /d。观察组应用肠炎清灌肠剂(陕西省中医医院制剂)治疗, 应用此药剂为患者保留灌肠, 治疗1次/d, 药物组方包括生山药 30 g、葛根 30 g、白芨 15 g、苦参 15 g、炒槐米 15 g 及黄柏12 g, 具有健脾利湿和清热解毒的药效。用药治疗同时为患者应用天灸膏对穴位进行敷贴, 天灸膏药物组方包括细辛、生白芥子、甘遂、元胡, 隔日敷贴1次, 贴敷于患者的大肠穴、双侧肾俞穴、双侧脾俞穴。以6周治疗作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相关标准将两组临床疗效分成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症状彻底消失, 经肠镜检发现肠黏膜恢复正常,术后半年随访未见复发;有效:症状明显改善, 镜检肠黏膜有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镜检肠黏膜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局部皮疹、便秘、腹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3.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 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n(%)]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中属于“滞下”、“肠澼”、“泄泻”的范畴[5], 因湿热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病变由大肠部位为病灶, 与机体的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此病为慢性疾病, 当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还会累及到患者的肝肾脏器[6,7]。此病发病多因感受湿热、饮食伤、情志不畅、过度劳累致脾气受损等, 导致湿滞日久, 滞于肠内, 搏结与气血,使血络受到损伤, 内溃成疡, 导致疾病迁延难愈。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分析病本为脾虚, 病标为肝郁、湿热和淤血, 所以, 对患者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也要实现标本兼治, 在病情活动期起到祛邪扶正的作用, 在疾病缓解期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在疾病持续期治疗要兼顾扶正和祛邪,所以, 中医认为, 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基础是健脾理气和清热祛湿, 同时要注重患者的调胃肠气的治疗, 所以在药物选择上也要做到“通”、“降”的作用[8-10]。肠炎清中生山药、葛根、白芨、苦参、蒲黄炭、黄柏、土茯苓可以起到清热燥湿和解毒凉血的作用机理, 再配合贴敷穴位治疗, 可以起到确切的疗效。经穴位敷贴, 经患者皮肤毛囊和汗腺通透性,药物吸入血液中, 从而发挥药物。中医外治通过灌肠和贴敷穴位的方法, 选择大肠穴和双侧肾俞穴、脾俞穴等穴位, 通过对穴位经络的刺激, 实现理气扶正和祛邪的疗效, 从而实现治疗的目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 高于对照组的 63.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 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 肠炎清灌肠治疗方式可以经直肠直接灌入, 避免了消化液酸碱度对药物的破坏, 提高药物浓度作用于病灶起效, 也能避免部位过高直达病灶。
综上所述, 肠炎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理想, 而且不良反应较低, 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