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挥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的作用

2018-10-14 22:58曾钟吉
企业文化 2018年29期
关键词:党组织

曾钟吉

摘要:在企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党组织对于完善企业的人才管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发挥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的主导作用展开分析,简要介绍了以往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作用发挥不足的相关问题,进一步对新时期,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策略,意在提升企业的人才队伍素质、强化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关键词:党组织;企业选人用人;人才素质

十八大之后,中央、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包括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职权专项改革方案、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关于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董事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的指导意见等。今年4月清华书记在全省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开班式上指出,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好的政治生态会形成好的用人风气,好的用人风气又会促进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选什么样的人,就是无声的导向、无形的令牌。5月建发部长在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党委组织召开全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议上强调,要着力解决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现代治理有机相融,不断强化国有企业党委领导作用。在现代企业发展模式之下,有这些文件精神和重要讲话作支撑,使得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方面的领导作用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一、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党组织在企业治理改革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在深化改革中的领导责任,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党的建设同步谋划、组织机构同步设置、工作人员同步配置、工作同步开展,要从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上入手,充分把“四同步、四对接”的有关要求和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求把党的建设写进公司章程,要坚决落实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国企改革中的得到体现和加强。各治理主体要严格按照议事规则决策,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的党委成员,在决策时,要充分表达党委意见和建议。党组织要加强对国企领导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发挥领导作用的重要性。

(二)党组织在企业改革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性

原来有些国有企业对党组织的作用与价值认识不清,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对于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界定不清晰,过分强调“政企分开”,而忽视了党组织在企业管理中的领导作用。但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正确处理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坚决纠正借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否定或取消党的领导的错误行为。就当前国有企业的干部队伍机制改革来看,尤其是在试点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营层的企业中,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把关定向作用,党委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在干部选拔和人才选聘过程中都需要相应按程序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市场化选聘原则相结合,是推进企业改革和治理结构完善的必然选择。

二、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发挥作用的具体策略

(一)增强对党组织领导作用的重视

通过前述分析,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过程中,尤其是在试点董事会选聘经营层的企业中发挥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对此,应着重增强对党组织领导作用的重视。首先,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发挥领导作用。在选好“三会一层”领导干部及其他干部过程中把好人选的政治关、廉洁关、标准关。在“政企分离”的管理理念之下,国有企业不但不能弱化党组织在企业管理中的政治核心地位,而且还应该积极探索党组织对企业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指导。与此同时,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发挥领导作用,有利于董事会或经营管理层发挥其相应权利,为其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有利于在探索和完善企业选人用人制度改革中形成“双驱动力”。其次,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把关与定向作用,这是由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决定的。企业选人用人模式趋向市场化,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选人用人的决策机制运行效率,但在推进企业内部人才质量管理方面,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通过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市场化选人机制的有效结合,能够保证企业现代化管理更好的响应“科学管理”的体制改革号召,为人才管理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保障。

(二)制定选人用人正确导向

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选什么样的人,就是无声的导向、无形的令牌。企业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作用,核心是为企业把想干事、能干事、善成事的人选拔出来,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可靠指导。对此,在重视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党组织应有效落实党管干部和人才的指导要求,从而为构建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制定相应的选任与培养计划。在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这一方面,党组织应从党和国家的全局角度来进行全面考虑,切实考虑高管人员的选拔配备与交流调整,做好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1]。在整体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应着重弥补现代企业市场化选聘机制中“重学历、重能力,轻道德、轻品质”等的弊端,将企业选人用人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相结合,为后续对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对干部人才的管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实现互补与促进。

另外,企业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还应着重考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尤其在管理层人选的选任中,要充分满足所选干部人才既能够积极贯彻落實国家的重要宏观调控政策与产业政策,又具备专业的素质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此外,党组织及其工作系统在选拔干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且相关制度体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改进,已经足够成熟、完善、科学、有效,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对人才的充分挖掘与利用,还能有效监督企业的干部与人才队伍,还能帮助企业建立一套符合发展实际的选人用人模式,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的对接沟通机制

企业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作用发挥,应该在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有效对接的前提下进行。《党章》对党的领导作用和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给予了明示,《公司法》对各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公司章程》又对各管理主体的权责进行了界定,充分体现了党组织与企业现代化治理结构的融合。在实际运行中,各类干部自身的岗位内涵要求、职责范围、外延界限等,还可通过清晰的管理制度或相应议事规则对其进行界定。经营层的提名、建议,党委会的前置、把关,董事会的研究、决策,能够避免在选人用人决策上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各方在选人用人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企业人才选拔质量。

(四)推进企业选人用人模式创新

发挥企业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作用,应积极探索党组织选配与市场化選聘结合的思路,按对干部的不同管理权限推进选人用人模式方式的改革。这种思路的创新转变有利于推进传统组织人事制度的变革,从而对组织机构、工作职能进行有效整合。首先,选人用人的观念应得到一定创新,从面向企业选干部转为面向企业、行业、社会甚至更大的范围进行人才优选。其次,还需进一步推进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使组织配置方式与市场化选聘方式深度融合,与依法选任的目标相适应,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人才选任模式。这种结合模式,能够保证企业选人用人不仅能够立足市场需求,还能从全局观的角度立足国际视野,从人才角度着手推进企业产业技术、经营机制转型等的有效创新。在党组织领导企业选人用人的模式之下,还能对企业选人用人标准进行重新规划,全面考察人选的学历、经历、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建设高素质管理团队、专业团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完善企业选人用人管理考评机制

对企业选人用人管理效果的反馈,可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来实现。制定考评机制,应综合考虑企业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功能,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绩的考核原则,保证选人用人考评机制的客观、公平、科学,最大程度强化对市场化选聘人才的考核管理。在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之下,赋予经营管理者相应岗位的权责利及相应义务;对应出台相应管理考评机制,保证考核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导向明确性、含义准确性、易于量化等特点;同时,考核流程中尝试董事会、经营层分类分层考核模式,且配套年度与任期考核,以契约化考核为核心,有侧重的对市场化选聘模式进行强化管理[2]。在科学考核机制之下,可促进考核管理与奖惩机制相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竞争与培养氛围,为企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探究企业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作用,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在市场经济时期对多样化人才的大量需求。通过相关分析,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能从正确引领企业管理的角度着手,运用创新理念与方式、科学的考评机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为企业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提升企业人才选用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加深党组织与企业治理的有机融合,为企业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干部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左梁.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国有企业选人用人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 (23):166.

[2]叶岩,高建设.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探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 (03):65-69.

猜你喜欢
党组织
“一心”抗疫,党组织“疫线”展现力量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浏阳学校党建工作“年终考”
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名单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企业倒闭后,如何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浅谈如何激发医院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
离职学习的党员能否被提名为委员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