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影
【摘 要】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在其文章《理解历史》中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况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因此,历史新课程改革以来,非常重视史料的开发与运用。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运用策略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也对学生有如下要求:第一,了解历史的多种呈现方式。第二,提高历史史料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第三,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第四,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历史教师只重视教材里的材料,而忽略了通过提供丰富的史料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本人尝试探索史料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历史史料的含义
历史史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史料是指文物实物证据和史书文献记载。广义上的史料指发生在过去的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存在物,包括文学作品,诗歌,绘画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历史教学中每一种史料都是历史教学中可贵的资源,
二、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充分利用史料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运用史料重构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把具体的史料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把历史遗迹、文物等真实具体地展示出来,把学生带到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事件是已经发生的,过去的。我们没办法原封不动地还原出来,但我们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发生时所留下来的蛛丝马迹及当时人对该事件的记述,不同程度地了解该历史事件的原貌。而文化史和经济史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利用史料使学生看到最真实的历史。如在学习到宋元的都市生活时,利用《清明上河图》,使学生直观的地感受到北宋都市生活的繁荣。学习宋代农业的发展时,通过观察宋代的《耕获图》了解宋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的技术水平。在文化史教学时,文学、书法、绘画等都可以运用史料使学生直面历史。
2.运用史料突破历史重点,对比理解掌握历史难点
重点、难点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课堂中通过合理选择史图片,视频以及文献史料,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重点难点。在学习唐代农业的发展时,唐朝时期发明的两个农业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是本课的重点。但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没有农业生产的经验,不明白两个工具的发明有什么好处。这时,通过图片展示直辕犁和曲辕犁的区别,使学生能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也可以通过播放曲辕犁耕地的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曲辕犁的便利。学习筒车的发明时,可以通过展示唐朝之前的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的图片,使学生一下就可以看到翻车需要耗费人力,而筒车在水流的冲击下可以自由转动,大大节省了人力,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一大进步。这种图片、视频史料的直观性是老师光靠讲授无法做到的。
3.运用史料之间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对《三国鼎立》这一课,学生兴趣很大,因为他们从其他途径接触了很多这一时期的历史。但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大多源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所以学生对三国知识的了解虽有所了解但不全面、不科学,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反差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使学生明白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可以作为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但要进行甄别。
关于草船借箭的故事。《三国演义》的描述是:“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而《三国志》的记述是:“十八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通过对比学生得出:借箭的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
《南京大屠杀》一课,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日军的残暴虚伪,并有所领悟。老师展示了两组截然不同的照片史料。一组是日本教科书中的日军进入南京城时南京百姓列队欢迎及日中亲善的照片。另一组是揭露日军暴行的照片。随后抛出疑问,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组照片?哪一组反映的才是真实的历史?通过对比及照片拍摄者的意图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日军不仅对中国进行了残暴的侵略,而且试图掩盖侵略罪行,从而也使学生树立对史料的甄别意识,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史料都是真实历史的反映。在运用史料分析历史时,必须掌握多方面的史料,运用多重史料来印证历史。
4.运用史料启迪历史思维,培养学生评价事物的能力
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的,表面的。他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往往会停留在表面,对事物的评价也容易走极端,陷入非对即错的误区中。因此,恰当运用史料,可以帮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理解历史事件,认识真实的丰富的历史人物,提高学生用辩证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中,对大运河开通的评价是本课的重点。很多学生会从自己的课外浅显阅读中得知,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去扬州看琼花,在开通大运河的过程中,隋炀帝的残暴使老百姓无法承受,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隋朝的灭亡。
史料的矛盾之处正是学生的疑问之处。通过史料激起学生的疑問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史料,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应该把握评价的两个原则:全面和客观。根据这两个原则,我们既要看到隋炀帝因急功近利,在开通大运河时对老百姓的压榨,并最终和隋朝灭亡的关系。又要看到大运河的开通对当时及后世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是突破历史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运用史料的重要性,并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探索史料运用的策略。